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社会阶层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客观阶层差异为不同阶层创造各自的认知模式,并影响具体的社会认知表现。本研究试图关注寒门大学生的社会认知,以发现社会阶层如何影响其认知。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N大学21名寒门大学生作为样本,另访谈9名非寒门大学生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基于情境主义社会认知,寒门大学生的自我概念表现消极倾向,社会环境感知中的“情境归因”“情绪感染”具有消极特征,人际关系策略中的“不信任感”可能是阶段性的;而社会环境感知中的“需要外部环境支持”“相信社会阶层可以流动”以及人际关系策略中的“高人际敏感度”体现他们相信或寄希望于社会阶层可以实现流动。贫穷限制想象具有阶层性、主观性及情境性。他们的社会认知有实现优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为避免统计主义陷阱,阶层研究必须置于社会生产导致的社会结构转换的大背景下才富有理论和现实价值。"中产阶层化"是西方发达国家再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中心区更新中出现的一种空间呈现和阶层演替过程。作为社会阶层研究实现空间转向的切入视角,中产阶层化可分为三个关键阶段:文化驱动、资金驱动和公共政策驱动。阶层转换主要表现为艺术家等先锋群体、金融服务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跨国新中产阶级人群侵入和替换工人阶级和低技术家庭居住地区的过程。在研究取向上则完成了从单一的"租差论""资本论""消费论""投资论"向全面整合的中产阶层化解释体系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目标导向理论认为,青年通过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为自己制定人生目标,并通过这种人生目标导航自己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我人生轨迹,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本文以宿舍作为分析框架,宿舍对青年大学生来说是一个连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特殊场域,在这个场域里青年大学生会暂时脱离原生家庭的影响,在同辈的互相鼓励、支持和分享中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同辈影响尝试摆脱以往更多聚焦在结构性因素中的讨论,强调青年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希望为研究当下社会流动的固化和常态化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在校大学生考驾照行为与动机,作者对61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是否报考驾照会受其年级、家庭背景和职业预期的影响;其中出于享乐目的的考驾照动机会受其性别、家庭背景以及就读大学所在城市类型的影响;而出于功利目的的考驾照动机则会受其年级、家庭背景以及职业预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社会流动中多代效应的核心议题是祖代社会地位是否会直接影响孙代社会地位的获得。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2年数据,检验了当代青年人社会流动的多代效应。研究发现,祖代职业阶层显著正向影响孙代初职职业阶层的获得,对孙代现职职业阶层的获得则无显著影响。此外,教育程度是个体实现向上流动的重要变量,但祖代职业阶层通过影响孙代的教育获得、初职获得而间接影响孙代的现职获得。虽然多代流动效应只存在于初职获得,但未来多代效应扩大到现职职业阶层的风险将增加。  相似文献   

6.
陈胜 《青年探索》2014,(4):5-11
为了分析在校大学生考驾照行为与动机,作者对61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是否报考驾照会受其年级、家庭背景和职业预期的影响;其中出于享乐目的的考驾照动机会受其性别、家庭背景以及就读大学所在城市类型的影响;而出于功利目的的考驾照动机则会受其年级、家庭背景以及职业预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在不同家庭背景群体中,家庭教养方式已成为阶层再生产的重要机制,除了存在收入、身份等方面的差异,还存在较为严重的"育儿差距"。第一,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家长对孩子的培养途径与精英的塑造上分歧日益明显,在家庭教养方式上呈现出因资本不同所导致的一定程度的断裂。第二,虽然整体上看在对待女孩的教养方式上不同背景的家庭均呈现出一定的密集化趋势,中产阶层在教养孩子上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良好的教养和国际通用型人才是其培养的主要目标;与之相对,工薪阶层的父母在教育观念上更强调孩子应拥有一技之长,期望孩子未来可以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自由自在的生活。第三,在型塑文化资本的过程中,不同家庭背景的母亲在获取教育资源、与教师和其他家长互动、主动协调自身教育经验等方面表现出异质性。其中工薪阶层的母亲主要以为孩子提供基本的生活物质层面支持,而中产阶层的母亲还擅长利用其他社会和文化资源,为孩子提供额外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8.
严翅君 《乡音》2012,(10):38-39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中产阶层赢得了发育成长的土壤和气候。一方面,随着社会转型步步深入,中国当代中产阶层正在迅速崛起、快速量增;另一方面,由于转型中各种复杂局面的出现,中产阶层面临着质的飞跃的困境。正因为此,有学者认为,处在传统农业社会快速解体和重新定位过程中的中国,阶层的迅速分化和快速重组尚未完全实现,不敢轻言...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国家和地区里,"中产阶级"是消费社会的主体、民主政治的支持者、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的拥护者,"中产"已成为一种意识形态,与中国"小康"社会发展的结果"异曲而同工"。今天需要放下"中产阶级"的概念,来考察职业分野下中国社会消除社会不平等、实现全面小康之路。中国依据职业和生活状态,可以分为富有阶层一精英阶层一知识服务阶层—直接生产者阶层—贫困阶层五个板块。在"权力"和"资本"两个维度中处于中间水平的中小企业主和知识服务阶层,是我国"小康阶层"的主要部分(或称"核心中产阶层")。中国能不能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关键在于核心中产阶层能否和数量更为广大的直接生产者群体联合,有效地实现其与资本和强权的对话,保证社会公平,从而建设一个有"中产"、没有"阶级"的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中产阶层在关于中国社会民主转型的讨论中,中产阶层是一个热门话题,这不仅仅意味着中产阶层在政治活动中已成为一个重要阶层而崭露头角,它有着更为深刻的政治含义。  相似文献   

11.
香港一半是中产家庭何谓中产阶层?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雷鼎鸣认为,应以收入为主要标准,同时辅之以教育程度、职业和住房。依据这一较为宽泛的标准,他认为香港的中产家庭至少占全港家庭的50%以上。其中,现家庭月收入在1.75万元港币以上、受过高等教育、有自住房的香港家庭,当属香港中产金字塔的底部。在香港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吕大乐看来,他自己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佛罗里达的创意阶层理论,采用职业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创意阶层的职业流动情况。运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采用二项logit和多项mlogit模型分析发现,教育程度、阅读习惯和工作的自主程度几乎都具有显著影响。加入体制因素后发现,在体制内和体制外,成为创意阶层具有不同的影响机制。在体制外,农业户口、工作年限越长的男性更有可能成为创意阶层。此外,父亲的职业地位对体制内的子代能否成为创意阶层具有显著影响。母亲的职业地位虽然没有显著影响,但通过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也影响着体制外的子代的职业选择。  相似文献   

13.
《精神文明导刊》2012,(7):30-3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定型现代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中坚力量——中产阶层已经出现,并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共同进步。本文所述中产阶层是指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靠工资及薪金谋生,具有谋取一份较高收入、较好工作环境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或对其劳动、工作对象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具有公民公德意识和良好修养的群体。中产阶层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和倡导先进文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的存在是一种成熟的社会结构——“橄榄型”结构形成所不可或缺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利用2007年"阶层背景与本科毕业生职业地位获得"的抽样调查数据,依据结构嵌入的分析视角,探讨了嵌入于阶层背景中的性别结构对本科毕业生职业地位获取的影响。研究发现,阶层背景和性别对本科毕业生职业地位获得都具有显著的影响,性别对本科毕业生地位的影响因阶层地位的高低而存在差异。优势阶层子代本科毕业生更容易获得优势职业地位,在性别制度和阶层结构的作用下,来自权力阶层的女性本科毕业生在主要劳动力市场中拥有较好的机会结构,但底层女性本科毕业生的机会结构遭受到弱势性别和弱势阶层地位的双重挤压。  相似文献   

15.
不断壮大的中产阶层,成为了我国社会结构和市场消费的主体,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缩小中产阶层的职业性别隔离,能够有效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未来我国应当缩小中产阶层的职业性别差异,促进中产阶层人力资本的合理流动,发挥中产阶层作为市场消费主体对经济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月  唐峭石 《前沿》2014,(3):52-55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的择业范围和积极主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可以从不同程度和方面来预测职业未决、职业犹豫、职业决策困难和职业选择行为。因此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07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家庭因素和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从家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角度提出建议,改善高校就业辅导单向动员效果不佳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选择接受医学教育的动机与向上社会流动的期待有着密切关系。针对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硕士生群体的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对象五成以上来自农村或社会经济地位为中低阶层的城市家庭。学生及其家长对医生职业的“实用性”和“稳定性”认知,根源在于阶层文化、内生的家庭文化资本以及“稳中求升”的家族主义理念。这是一种基于生活实践又富有想象性的认知。学医的选择既是一种生存策略,也是向上社会流动策略,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诠释途径。  相似文献   

18.
据中国社科院统计,我国中产阶层占总人口近1/4,且以每年1%的增速不断扩大规模。中产阶层的快速成长,给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带来哪些变动?给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利弊?社会应该怎样积极引导中产阶层规模的壮大?中产阶层应怎样才能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成为社会的减压阀、稳定器?政府社会政策调控的取向,怎样才能更有利于缩小阶层间差距,协调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防止阶层分化下的利益失衡?本刊组织这组讨论,希望对深刻认识中产阶层、充分发挥其作用以及如何更合理地调整社会结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文化认同是指特定个体或群体认为某一文化系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内在于自身心理和人格结构中,并自觉循之以评价事物,规范行为。香港中产阶层由于其独特的阶层特点,决定了其文化认同具有鲜明的特点。概括地说,香港中产阶层的文化认同,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贵和、诚信,同时也秉承西方文化中崇尚民主自由和法治精神等核心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作为社会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中产阶层在社会学中有着悠久的学术历史。它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被赋予不同的理论内涵和解释,并在政策层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中产阶层具有新和旧的分别,中产阶层的身份认同和文化活动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一些经验发现挑战了传统的阶层定义和分类。"新"是一个辩证的概念,具有相对性,并在不同历史和语境下存在区别。通过梳理西方新中产阶层的理论讨论,本文考察了当代中国语境下新中产阶层的概念流变及其发展趋势。在互联网时代,文化创意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得许多中青年从业者成为中产阶层新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