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从艺术的角度看旅游:"旅游是一种表演性的艺术" 对旅游的研究,一直以来就显现在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人类学早期对旅游的研究也侧重于跨文化的视野,或认为是一种神圣的现代朝圣.随着西方人类学的发展和现代旅游的兴盛,旅游活动的美学问题逐渐受到了关注.  相似文献   

2.
想象的真实与真实的商品--经济人类学视野中的现代旅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翀炜  张帆 《思想战线》2004,30(4):129-133
现代旅游是工业文明的产物 ,是现代社会的制度性安排。现代旅游提供给人们的只可能是一种想象的真实 ,它所具有的商品属性要求人们必须以文化和经济相交的视野去对它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的宗教文化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鹏 《前进》2007,(4):42-43
宗教文化旅游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旅游形式,是指宗教信仰者的朝圣活动以及一般旅游者参观宗教景区景点的活动。国际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宗教圣地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伊斯兰教克尔白圣殿)、耶路撒冷(基督教耶稣圣墓教堂、伊斯兰教阿克萨清真寺、犹太教所罗门圣殿)、伯利恒(犹太教古以色列大卫王的故乡、传说中耶稣降生之所)、意大利的罗马、梵蒂冈(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在过去和现在都是世界旅游业最发达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研究地域集团生产生活方式与生息环境的相互关系是生态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藏区宗教神山朝圣的生态人类学解读对于反映藏族生产生活、思维心理与青藏高原环境、生态之间的关系,对于思考藏区宗教神山的现代旅游体验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藏区宗教神山朝圣是藏区特有的人文特征,需要客观地看待和分析这种现象。藏区以外的旅游者慕名而来,对于藏区宗教神山的保护、对于藏区神山朝圣地和旅游业界都会是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旅游的兴起,民族文化旅游接踵而至,由此引起了人们对民族文化保护的关注.本文从文化的产生与变迁的角度,以贵州布依族为例,讨论民族文化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6.
胡征宇 《政策瞭望》2005,(11):26-28
旅游作为一种休闲,一种身心的娱乐,一种文化、经济的体验和交流,越来越表现为一种现代的生活。为此有必要从现代生活观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旅游活动的内涵要求,并对杭州旅游发展的特色和优势作一个新的思考,把体验、享受、参与杭州的生活作为杭州旅游发展的核心导向。一、旅游作为一种现代生活,表现出日常亲近的休闲意境现代生活的首要的、直接的含义,就在于它的日常性、亲近性,表现为身边的、日常的、细节的活动。作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旅游的第一要求,或者说直观的特点,也应该在于它的日常亲近性,就是说,旅游过程中的休闲、娱乐、体验、参与…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森林旅游的历史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旅游是我国目前最有生命力的一种旅游形式,它不只是游览自然景观,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论述了森林旅游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传统文学艺术、宗教活动、现代生态科学相结合表现出的不同的历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遥望井岗山     
是怀着旅游的心情来朝圣,还是怀着朝圣的心情来旅游?当旅游者的步履越过巍巍井冈山的丛丛翠竹,沿着朱毛走过的山间小路,踏着曾经炮声隆隆的黄洋界,驻足凝思曾经灯光通明的八角楼……其实怎样的来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见证过红色革命摇篮的人们,今后该怎样走? 今日的井冈山早已脱下当年布满弹洞的军装,展示给人们的是她的青春光彩、美丽富有。唯其如此,站在井冈山,只有以一种遥望的姿势与心情才能领略当年。 那是一个沧海横流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豪杰辈出的年代。而领导这样一段历史潮流的,竟是一群知识分子。有人说知识分子是站…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6月,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旅游研究院支持,人民网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最美小镇揭晓仪式暨经验交流会评出10个"2015中国最美小镇",江津区中山古镇获评中国最美小镇并排名第一。为何中山古镇此等荣誉加身?这是和该镇打造"行禅养生朝圣爱情"的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分不开。【特色旅游构建古香古色的古镇】中山镇在确定"行禅养生朝圣爱情"旅游主题发展目标后,主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000万元,拟  相似文献   

10.
文化旅游深度开发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明  张辉 《前沿》2010,(13):94-97
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向深层发展的必然。本文首先分析了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含义,然后综述了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进展,提出了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意义,最后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讨论了旅游深度开发的方法,并从三个层面对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1.
布依族地区文化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在布依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中注重开发利用布依族“显在文化”资源 ,正确处理好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突出民族文化特点与实现大众化、突出景点文化主题与综合开发利用、旅游“旺”季与“淡”季、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对布依族地区旅游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粟尚正 《桂海论丛》2004,20(4):63-65
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是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桂林旅游必须顺应潮流,正视自身不足,以独具个性特征的旅游物质文化精品创造为基础,以适应时代要求的制度文化创新为根本,以与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相称的桂林精神为导向,建设桂林旅游文化,铸造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13.
集市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新形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文化旅游主要指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有多种类型的开发方式.集市是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存在的按一定周期聚集形成的市场,是定期出现的经济文化民俗大展演.开发集市旅游具有保持民俗的原生态、便于产品化、传统和现代便于兼容、投资少见效快、社会效益明显等优势,是一种有前途的民族文化旅游新形式.开展集市旅游活动,应处理好明确开发主体、安排作为目的地的集市的时空结构、营造主要创收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两者既对立又统一。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引起重视、提高认识、科学管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人类学透视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张晓萍 《思想战线》2002,28(1):31-34
旅游人类学理论指出 ,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化旅游”是以参与和感受地方文化为主的旅游 ;“旅游文化”是为旅游和游客而制作文化 ,或是为文化而制作旅游和游客。文化旅游者将更广泛地与当地人接触 ,旅游文化应更多地适应旅游者的需要。开发旅游资源 ,应考虑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饶远  张云钢 《思想战线》2003,29(1):33-36
体育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体育旅游可以充实现代旅游业的文化内涵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云南有着底蕴深厚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 ,这种资源与神奇绚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形成的良好配置 ,具有开发特色体育旅游产业的条件与优势 ,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7.
西方旅游人类学两大研究流派浅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宗晓莲 《思想战线》2001,27(6):47-49
近40年来,西方旅游人类学显现出两大主要研究流派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和对旅游的文化符号内涵的探索,它们分别以纳什和格拉伯恩为代表.他们对于旅游的本质是什么,人类学应该从什么角度及怎样研究旅游等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进一步剖析双方的思想分歧,可以加深对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倾向和研究思路的了解,这对刚刚起步的中国旅游人类学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康纳(Nean Mac Cannell)及其现代旅游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慧 《思想战线》2005,31(1):97-101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社会人类学家马康纳认为旅游是一种现代现象。现代旅游是一种对现代性发展的抵抗,现代人渴望到逝去的岁月和异文化中寻找"真实",引发了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随着现代旅游同质化的过程,旅游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19.
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旅游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保护和展示的窗口,加强了保护资金的力度,培养了群众基础的同时,如果开发不当,其商业性质又可能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来面貌扭曲变形。少数民族歌舞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的特殊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本文以云南民族歌舞为例,指出在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政府应通过加强立法工作、理顺部门关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教育,与旅游业相结合、积极推进产业化等行政管理措施,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