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县域继续教育罗家铭,丁钰继续教育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抓住了继续教育,就是抓住了人才发展的潜力。县域继续教育工作开展了几年,应该说其成效是显著的,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受县域地理、经济、文化、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客观上讲,整个县...  相似文献   

2.
正应用型大学是在中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类型的本科教育,是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技术进步的产物,是集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类型。应用型大学大多是地方本科院校,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地方财政应加大对应用型大学的支持力度,支持应用型大学与地方经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金华市继续教育协会自2004年4月成立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才强市战略,以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深入开展各类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特色明。主要体现在能够结合金华产业特点和重点行业发展的实际,围绕打造浙江中西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广泛开展了先进制造技术方面的继续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是一个十分重视继续教育的国家。澳大利亚现有 38所大学和 250所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现有在校生 130万,其中海外学生 4250人。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受政府监督,是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主要机构。 机构的设置与管理 ——具有较完备的继续教育体系。澳大利亚继续教育院校,主要由各州政府根据人口、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程度及预测十年内适龄培训人口等因素而组建设置、论证。继续教育学校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独立设置的继续教育学院。二是大学设职业教育部。澳大利亚的大学由联邦政府管理,继续教育学院主要由…  相似文献   

5.
吴振芳 《青年论坛》2003,(5):129-131
本文围绕着新世纪大学图书馆员进行继续教育的这一主题 ,分别从新世纪对大学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要求 ,目前我国大学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现状以及新世纪大学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举措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俞鸿 《浙江人事》2009,(9):34-35
一、西湖区大学生自主创业概况 2008年12月,经杭州市人事局批准,我区与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合作建立“西湖·浙大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借助区域高校密集的优势,为人才创新创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目前西湖区大学生创业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受多种因素的驱动,人才在国际间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在对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也加剧了国际间的人才竞争。世界各国为发展本国贸易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纷纷制定积极的人才战略,以求通过人才的比较优势来谋求国家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国际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大学毕业生在乡村振兴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研究了解到乡村发展人才短缺的现状、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和吸引毕业生返乡就业的优势,探讨了影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因素,并提出了推动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的建议,以促使大学生了解致力乡村振兴发展的价值,从而达到人才合理流入乡村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尹向阳  于强 《创造》2023,(3):19-21
<正>昆明医科大学是云南高等医学教育的排头兵,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是云南医疗机构的领头雁。学校和医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云南发展战略,努力建设高水平开放型医科大学,发挥医学学科专业人才优势助力云南乡村振兴和健康扶贫。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发展继续教育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强大动力,也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适应形势,服务大局,抓位机遇,努力开拓,推动我省继续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我们必须充分认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展继续教育、开发人才之间的关系。社会  相似文献   

11.
《浙江人事》2006,(2):5-9
(一)精心编制“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省“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已上报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争取尽快以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省“十一五”公务员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两项子规划业已初步形成。截至2004年底,全省党政人才,企事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量为367.8万人,  相似文献   

12.
湘潭市人口278万,市辖范围内有湘潭大学等四所全日制本科院校以及湘钢、湘机等58家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湘潭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加,全市现有各类人才9.74万名大中专院校、国有大中型企业、每万人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专利申请量等都名列全省前列,具有较大的人才和科技优势。但是,湘潭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种种原因,经济运行质量不高。政府和企业对人才和科技的投入不足,对人才和科技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也缺乏大胆创新,人才和科技优势没有很…  相似文献   

13.
目前,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文化产业类人才的紧缺,因此,对文化产业类人才的培养已迫在眉睫.高等院校承担着社会教育服务的职责,随着国际对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随着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文化产业类高校可以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类人才继续教育,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引入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管理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拉伸整体实力,满足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人事管理》2001,(4):14-14
2001年,继续做好扬州市与有关重点高校联合办学的工作,培养适用专业本科以上层次人才。根据扬州市产业结构特点与高校专业设置特色,争取在3年内与东南大学、吉林工大、华中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华东船舶学院、江苏理工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合建扬州市信息产业、车船制造产业、光电缆产业、制药与精细化工产业、机械冶金产业的继续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时代,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竞争。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目前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创新人才的内涵、我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人手,阐述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经济时代大学“人才库”的嬗变陶国富(特约撰稿人)世纪之交时代契机的到来,往往是历史必然性的关节点。这种千截难逢的契机不仅呈现宏观世界的国际舞台,也根植于微观世界国家的沃土上,更维系于跨世纪大学生素质的培养之中。当代大学生是最新科学知识的载体,也是现代化建设中将全新科技知识转化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转换体。市场经济的勃起,呼唤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早日与社会需求接轨,从而揭开了培养跨世纪大学生全新素质的崭新一页。四种循环的倾向/产销失调的危机/市场经济的呼唤“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跨世纪“全面发展的新人”,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任务。当代科技的突飞猛进,管理体制的日趋完善,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将大学人才置于一新的广阔领域,给其素质的培养奠定了有利的宏观基础。而传统教育中的规格性、单向性和片面性,又把大学人才局限于狭窄的发展圈内,造成其素质的畸形发展。相当一段时期,外来文化潮水般涌来,传统的素质培养模式失去了原有的优势,而理性的素质评价标准尚未真正确立,人们对于大学人才素质的认识陷入了混沌状态,出现了种种倾向的循环徘徊。第一种倾向:“注重大学人才的政治定向而轻视其全面素质的培养。”全力以赴,  相似文献   

17.
郑晋鸣  张金凤 《群众》2013,(5):I0049-I0050
近年来,江苏以教育储蓄人才,靠人才发展教育,用教育推动经济转型,形成良性循环,真正把科教优势转变成了现实的发展优势,成为江苏推进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技术创新的经济属性的角度,解析了研究型大学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角色定位,指出了研究型大学在通用技术创新方面的比较优势,而企业则在专用技术创新方面有着比较优势,只有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大学和企业自身的功能和优势才会长久保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济时彦 《今日浙江》2012,(17):32-32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知识成为经济与生产力发展的主导驱动力量。基于知识创新的竞争优势,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较量的关键。而承载知识的最主要载体,就是高质量的人才。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不再过多地依赖自然资源。通过人力资本的开发、保有和扩张,不断提升整体创新能力,并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崛起,成为先发和后发各国共同的战略选择。而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积累和提升,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黄泽夫 《政策》2010,(6):51-54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2003年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来,省委在对发展形势和省情进行认真分析、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把促进全省科教人才优势向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转变作为推动湖北发展的重要举措,周密部署,层层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湖北要加快发展步伐,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鄂和人才强省战略。最近.围绕我省人才工作的现状、实现人才大省向人才强省转变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安排部署等问题.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才办主任翟天山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