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中国的快速发展让西方国家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被视为严重威胁。中国越是成功,西方就越要抹黑中国。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最难处理的情况,因此西方媒体热衷于宣传中国所谓的"污染""腐败""不平等"等问题,以败坏她的声誉。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话语"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界(也是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界)热衷谈论的一个热点话题。这个话题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困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它的标志性口号就是所谓"失语症":中国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基本上借用西方理论话语,而没有自己的话语。对"中国话语"之说,我有一些疑虑:所谓"中国话语"到底是什么?怎么去发现"中国话语"?如  相似文献   

3.
<正>长期以来,"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两种错误论调一直存在于国际舆论漩涡之中。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两种论调的形式也在不断演变。近年来,部分西方人士炮制的所谓"中国渗透论"甚嚣尘上,就是"中国威胁论"的升级版。"中国渗透论"主要集中在西方某些政客、研究机构、新闻媒体三大群体之间,并且在渲染"中国渗透"问题上,各有侧重,甚至交相呼应。他们鼓吹"中国渗透论",其实质是时隐  相似文献   

4.
聚焦港澳台     
《小康》2011,(11):30
崛起期的中国应重视思想成熟香港《文汇报》现阶段中国崛起并随之带来的民族自豪感,对一个曾经积弱贫穷的民族来说无可非议。但渴望强大的热情,应伴随对思想的追寻。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西方提出所谓"中国威胁论"。但这种观点,完全忽视了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不会像西方鼓吹的那样对别国构成威胁。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基本上是一个平和、安  相似文献   

5.
正以西方某些观点看,由党来领导法治建设"是自相矛盾的"。这种简单的标签式评论,反映出西方对中国政治制度根深蒂固的偏见。西方精英心知肚明,中国在学习西方的同时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实际的路,是这个超大型社会的成功之本。中国如果照搬西方那一套,不仅"玩不转"而且必栽。但他们避重就轻,专挑符合西方舆论场的帽子给中国戴,让中国看上去永远另类、奇怪。然而,需要正视的是,在今天的  相似文献   

6.
政治发展的概念,是西方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政治发展就是向着某种既定政治模式的过渡。而所谓既定政治模式,指的是西方发达国家所实行的政治体制,因此政治发展也就是向着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模式发展。在我国,第一次提出"政治  相似文献   

7.
<正>从今年春天开始,关于中国产品和食品安全的报道愈演愈烈,成了国际媒体的舆论焦点,并演化成一场所谓的"中国制造"危机。对"中国制造"危机的透视分析,不能排除美国于大选年所表现出的一贯的"政治风暴",不能排除欧美近年来一贯的市场保护主义的抬头,甚至不能排除西方  相似文献   

8.
在2008年西方的伪民主论露出其邪恶面目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特别是中国青年逐步自省并对西方藉着民主的名义提倡的言论和媒体自由的虚伪进行了揭露。西方妄图以颜色革命颠覆中国政权的努力一直都未停歇。如今,在外国资金的支持下,香港学生为先锋进行"占中"活动,借以向中国中央政府施压,来实现和满足他们所谓民选特首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9.
正"过去涌着出国,现在争相回来。"谈起这些年的变化,单声很是动情。"国内变化最大的是经济方面,其次是建筑和生活品质。"当年,中国在西方人眼里遥不可及,林语堂的一册《吾国吾民》激起了西方探究中国的热情,如今,中国人在西方的生存已然成为一种常态,而单声则是他们中间平常而不平凡的一位。  相似文献   

10.
<正>近期,一则所谓"叛逃间谍"新闻被部分西方媒体和台湾政客炒得沸沸扬扬。然而,随着有力证据的公布,该事件被抽丝剥茧显露"真容"。人们看到的不过是一个大陆诈骗嫌疑犯利用了澳大利亚内部某些反华势力和民进党当局的特定政治需求,上演了一出假扮所谓"叛逃间谍"骗取政治庇护借以逃避法律制裁的闹剧。西方反华势力和部分媒体肆意炒作,借机散布假信息,宣扬所谓"中国威胁论"、污蔑大陆所谓"渗透",是这起"骗子变间谍"闹剧的主要推手。  相似文献   

11.
<正>编者按:近代社会以来,西方话语体系就主导着整个世界。当代中国人以"中国道路"成功开辟了"中国模式"的话语体系,但是"中国道路"的国际话语权旁落西方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学术话语则已经陷入"贫困"和"失语"的境地。因此,建构当代中国的学术话语,是主体意识和使命意识正在觉醒的当代中国学  相似文献   

12.
从十月革命以来,西方国家就一直不遗余力地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各种攻势,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就与西方国家长期进行的意识形态渗透有密切关系。现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在不断发展、日益富强。西方敌对势力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施行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他们的这种政治图谋是绝不会改变的。这些年来,他们不断利用所谓人权、民主、自由、民族、宗教问题和达赖、台湾问题等向我们发难。他们还与流亡在外的所谓“民运分子”和我…  相似文献   

13.
吴根友 《新东方》2015,(3):28-31
当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应当奠定在对自己民族文化特点的重新认知的基础之上。中华民族传统的主流文化特点是在真实的"气机"世界里寻求解决人生与社会问题的方法,具有特殊的"历史意识"与"慎终追远"的未来意识。所谓的传统文化应当包括近现代文化传统,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所建立起来的现代中国文化传统。中华民族应当重省现代西方文明的价值及其两面性,勇敢地探索人类文明的未来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对"普世价值"的批判,在不同时期角度有所不同,但主要成果在于明确了所谓"普世价值"其实就是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它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本身也是虚伪的。在当今国际事务中,打着"人权""民主"等"普世价值"的幌子对中国内政进行粗暴干涉,已成为美国企图分化和西化中国、遏制中国发展的一种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15.
晚清时期的众多有识之士,将他们所面临的来自西方、基于军事实力而造成的冲击视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意识到西方对中国带来的冲击与魏晋以来佛教对中国思想的冲击完  相似文献   

16.
中国模式正在成为后冷战时期西方定义中国身份的一个重要话语,以西方对"中国模式"进行研究为代表的"中国模式学术话语"是这一身份建构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西方学术界试图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历史等维度建立中国模式与中国身份之间的关联,以简单而又有明确内涵的"西方中国模式"为中国定义身份。西方"中国模式"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及扩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认知图式和身份认同叙事。为此,我们有必要从构建中国的自我身份、解构西方叙事、提升解读中国道路的话语权等方面努力,不断增强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的正当性阐释,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自我认同、自我批判与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7.
正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大规模创新、集体创新、加速创新、不断创新的时代。人们不禁要问:中国为什么会迅速崛起?这正是源于中国的创新。那么,人们还会再进一步问道:中国最大的创新是什么呢?这就是开拓了"中国之路"。所谓"中国之路",就是邓小平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会议上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不照搬前苏联式的社会主义模式,反对教条主义,也不盲目照搬西方式的资本主义模式。尽管当时要求学习西方现代化,借鉴西方的经验与教训,但更要超越西方现代  相似文献   

18.
直截了当地说,今天所谓的"城市文学"往往并不是我们的作家对他们日日厮守休戚与共的城市,有多么的了解和思考之后的"文学"的想象和建构,而是按照某些预设的观念定制和拼凑出来的。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城市文学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现象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9.
去年底,有几位博士"郑重呼吁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他们惊呼"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其实,一般中国人过圣诞节,只是商业文化与娱乐文化,看着西方的圣诞节热闹而又丰富多彩,借来自娱自乐一番,何必大惊小怪?这与其说是西方文化,毋宁说是传统中国文化的现代版.为什么中国人能这样做?蔡元培在上世纪初的一次演说中说:"吾国本无宗教,何必更有所提倡?"所以,中国人的宗教观念是淡泊的,也是很包容的.他们过完圣诞节,接着就要过春节,到清明节还要去扫墓.或许,他们还会去拜佛.这是中国的文化.如果真的需要抵制圣诞节,至少应该告诉我们,怎样过春节才能胜过圣诞节?  相似文献   

20.
世界乱象纷呈的根源在于东西方力量对比出现转折性变化、相关方尤其是美国及西方对所谓"后西方世界"来临产生了战略性焦虑情绪、未能做好应对准备。从长线观点看,未来国际力量对比仍将沿着不利于美国及西方的方向演进,美国及西方的战略性焦虑不会消失,国际乱局仍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段,这将考验中国国际战略、尤其考验中国对美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