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2 毫秒
1.
<正>2018年6月,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第一次提出要把大学"水课"转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1)。当前,高校体育课程管理理念滞后;课程编制模式单一、缺乏科学性;课程评价简单化、缺乏综合性,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建立以"终身体育为方向,快乐体育为主体",淘汰"水课",全方位开展"金  相似文献   

2.
许刚 《青年论坛》2010,(5):66-68
体育课倦怠是指大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由于文化课学习压力、缺乏体育课学习兴趣、抑郁或兴趣转移以及重视不够等原因,而对体育课呈现出厌倦消极懈怠的态度和行为。体育课倦怠成因主要有:陈旧教育观念的影响、就业压力增大、体育教学的综合因素欠佳和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应从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健身意识、提高体育课认知、创设良好的体育课教学环境、科学的自我调节等方面对体育课倦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3.
庞中 《青年论坛》2002,(3):70-71
全日制成人高校的体育教育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这也许是他们接受全日制高等教育的最后一站。根据“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当今体育教育总方针 ,全日制成人高校的体育教育应按照其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 ,确定其总体方向 ,才能使学生以后再向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 ;养成自己锻炼的习惯 ,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 ,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4.
杨修厂 《前沿》2012,(9):143-145
高职院校女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高,体育课上学习不积极主动,导致影响体育课堂的效能低下,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体育兴趣是个人对体育特殊认识的积极倾向,是高职院校女生从事体育实践最强有力的动力。如何激发和提高高职院校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对他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走访专家,登陆互联网,调查分析等方法对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兴趣和影响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兴趣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影响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兴趣的因素:生理、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教学因素。激发和提高大学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的对策及措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需要;选择符合高职院校女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实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5.
提高成人体育教学质量问题浅谈王茂生近年来,成人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就给我国成人院校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成人院校体育教学没有完善的教学大纲,也没有统一的体育教材,绝大多数成人院校都是根据自身的条件来设置体育课教程的,而且没有进行...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研究等方法 ,从知识经济时代的高度对高校体育的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认为 :高校体育应加快由应试体育技术教育向体育素质教育转变的步伐 ,努力实现体育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对体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育手段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改革 ,树立新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观念 ,构建新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体育与健康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政法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为了突出政法高职教育的职业技能特色, 将体育课称为“警体课”是政法高职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学院体育特色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太好玩儿了,我们现在都盼着上体育课呢!"在北京市丰台五小,"快乐的小司机""幸福的小矿工"等贯穿游戏和竞赛的新型体育课内容让孩子们欢声笑语不断,寓教于乐的体育课不仅丰富着体育课的教学模式,更能够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其中,让健康体育更好助力少年儿童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担负着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中的重要作用而被社会广泛认同。由于体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以及对体育内涵的揭示,体育的地位在当今被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体育”被列为一级学科便是重要的例证。因此,历史的发展促使体育教育事业必须以改革的步伐去迎接新的使命,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随着改革的步步深入.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绝大部分是围绕实践课进行的,而针对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改革甚少。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对理论课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收到一定效果。高校体育理…  相似文献   

10.
高校新闻传播是师生获取校园信息的重要渠道,发挥着引导舆论、传播知识、交流信息的重要作用.其传播要素主要包括高校新闻传播者、传播内容、校园媒介、师生受众等四大要素.要让高校新闻传播积极服务于大学功能的实现,应该在其传播实践中强化传播要素的价值取向及选择标准,这样才能为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特征,已日益引起了现代教育者的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文章提出了体育教学改革应体现"健康个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该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对我国城市老年体育活动方式及其特点进行研究,以此阐述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思想对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影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以终身体育思想为主导,本着使学生终身受益为原则,以顺应现代体育思想,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警察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在未来的警务执法活动中,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精通、体魄强健,并能依据现场状况临机应变,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置。警体教学则依据培养学生的目标不断实践、改革,但目前尚有许多不足,从福建警察学院警体教学来看,课程课时的安排、师资情况及学生课余警体训练情况等方面都需要改进,为此要加强对以上问题的探析,以便为今后的警体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实施素质教育是新世纪的挑战 ,也是新形势对公安教育的要求。我国的公安工作需要各地公安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公安专门人才 ,需要各地公安院校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例 ,加强实验室建设 ,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 ,改革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改革教学管理机制 ,是当前公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考试是评定公安高校学生学习情况、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公安高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对考试改革工作也应该积极探索。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公安高校的考试改革工作应该围绕转变考试观念、完善考试制度、改革考试方式、调整考试内容等方面进行,把考试改革作为促进公安高校素质教育工作深入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台湾地区警察教育有着鲜明的特色,两所警校培养目标明确,既重视多元化教育和注重学生养成教育,把通识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也强调校园伦理规范和学生精神、品德操守的培养训练;教学中突出警察教育实战化,广泛采用实景教学,建立有一支优秀教官队伍;实行警察特考制度,使警察招录与警察教育有效衔接;养成教育序列的学生实行全公费制。与台湾地区警察教育制度相比,内地警察院校应当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强调品德与专业素质并重;全力推进贴近实战、服务实战的警察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双向交流"制度,壮大"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改革警察院校招录制度,实行警察招录与警察教育相衔接机制,确保警察院校毕业生就业畅通。  相似文献   

17.
面对公安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形势,结合公安院校当前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警察教育中师资队伍管理模式,研究出切实可行的适应公安教育体制改革需求的师资队伍培养建设措施,将是公安院校的重大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8.
以培养能力为首要任务,改革《经济法》的考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要突出“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而考试内容、考试方法的改革将直接影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经济法》是我国高等职业财经类院校中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这门课程的考试更要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多年经济法教学的经验,笔者以为对《经济法》课程的考核采用“开卷测试”的方式不失为一项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9.
从2006年秋季开始,全国高校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方案吸收了以往的成功经验,同时也有新的发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融合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的内容,然而,实践中,"基础课"法制教育部分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效果也不尽理想,因此,我们应当进行"基础课"法制教育部分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以实现通过"基础课"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专业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实力的重要内容。以专业教学改革为抓手,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很多高校在专业教学改革上进行了探索,但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课程改革停滞不前,"双师型"队伍建设乏力,实践教学较为薄弱,人才培养评价标准模糊不清等问题。本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改革、"双师型"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评价标准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