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实的个人"及其对人的本质理解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明霞 《前沿》2006,42(3):15-18
马克思主义立足于现实生活去确定"现实的个人"的存在,这样"现实的个人"的现实性即表现为人生存的条件性,"现实的个人"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是历史的存在,也是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人的本质就在现实的个人的存在的活动和关系的历史存在和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在东方文化研究中,以正确的方法追求研究对象的真实,清理和评断研究对象的价值,是我们面临的一大历史课题。深入探讨关于东方文化研究的方法学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人们对东方文化历史与现实的理解,对东西方文化异同优劣的评断,对东方文化意义与价值的选择与弃取,也将关系到我们对中国文化历史与现实的理解,意义与价值的评断,影响到中国文化建设的方向道路。  相似文献   

3.
理查德·舒斯特曼所创立的身体美学的基本立足点是通俗艺术与大众审美。他主张关注、反思身体自身的经验与知觉,认为哲学思考应当从身体及其意识出发,并且以改善实际生活为目标。在舒斯特曼看来,哲学的本质是实践,这也是古希腊哲学的本质精神。通过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葛等思想家的身体观的梳理与辨析,我们可以发现古希腊哲学家同样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对身体的关注,身体的确可以构成身体美学与古希腊哲学会通的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4.
张利群 《桂海论丛》2007,23(2):31-34
和谐社会的审美精神,既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的需要。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文化中积淀着和谐意识与和谐美精神,建构起和谐精神的根基。现代和谐社会在继承发展中,以其现代意识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提高生活的品质,弥合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和矛盾,从而以审美精神建构和谐社会,使和谐社会呈现出审美化、理想化与现实性、功用性结合的特征,体现出和谐社会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要积极地对美育两种重要特征进行探索和研究。潜藏在各种历史文化背景中的和不同生命直觉中的审美价值判断具有明显差异,既有时间上的差异,也有空间上的差异。注意协调好美、有用和美的境界的关系。要注意通过净化审美心灵升华人的精神境界。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愿望只有在与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一致的时候.才可能具有审美价值。个人的关于美的视听感觉要与社会心理密切结合起来.要注意审美实践对于主体和客体的双重意义.要将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渗透到美育教育的大众心理领域.要使马克思主义关学的科学理念成为公众追求时代风尚之美的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许多自成体系的文学理论都以文学和现实的关系作为逻辑起点,这种现象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尤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研究视角没有超越传统认识论。传统认识论总是把问题的探讨引向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的轨道上。文学与现实的命题实质上就是传统哲学中思维与存在的命题在文学理论中的转化。二十世纪文学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实践,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不应该把文学看成是一种认识现象,更不应该把价值判断仅仅建立在作品内涵与外部现实的对应上;而应该把文学创造和文学接受看作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人类自我实现的进程。正如卡西尔所说:“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化,可以被称之为人不断自我解放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现实的人"的价值实现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密切关注和不懈追求的问题,也是衡量其自我实现水平的重要依据。青年作为"现实的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价值的实现不仅是对"现实的人"的价值实现的丰富发展,也是对"现实的人"的自我实现的推动提升。青年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青年价值"向"价值青年"的转化过程,是作为理论指向的"青年价值"向作为实践结果的"价值青年"的动态生成过程。这个过程既需要在"青年价值"的理论层面进行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建构,也需要在"价值青年"的实践层面开展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确证,从而实现对"青年价值"的合理认知、判断和选择,为成为"价值青年"提供具有科学性、建设性和可行性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8.
价值,指事物对人的用途或积极作用,即物对人的有用性。价值可以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的价值。物质价值指对能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物质客体的肯定或否定关系;精神价值指客体(自然、社会、精神产品)同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关系;人的价值则是指人(个人、集团。人类)对于别人和整个社会的关系,即作为客体的人对作为主体人的关系。人的价值体现于创价。对价值的判断构成价值评价;价值评价的标准乃是价值观。价值观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教育价值指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教育对人的有用性或积极作用。对教育进行价值…  相似文献   

9.
法权文化和其他文化形态一样,也有其特定的精神在体者和价值承担者。当法权理性作为法权文化特殊的审美对象和固有的价值内容时,能否认识法权理性的承担者内在的价值倾向和审美冲突,是我们判断法权制度的设定合理与否的标志。本文正是立足于此,从文化审美的角度,展开了对法权文化的价值评析。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在学术与社会现实的内在统一中,揭示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生发“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价值指向性。“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深刻内涵体现在正确揭示了现实的个人与一般人、真正的共同体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职业分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共产主义实践的内在关系。“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具有实践性、历史性和超越性维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主题和理论硬核,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最高价值诉求。深刻领悟“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思想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对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电视观众的审美经验,指的是人们在观赏电视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它是审美主体的内在心理与审美对象之间进行交流或相互作用之后所产生的结果。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在《伦理学》一书中对审美经验进行了详细描述,归结出审美经验的六个主要特征:a、审美经验是一种在观看和倾听中获得的极其愉快的经验。这种愉快是如此强烈,以致于可以使人忘却一切忧虑,专注于眼前对象;b、审美经验可以使意  相似文献   

12.
罗耀松 《理论月刊》2005,26(6):61-66
产生于中国本土的道家文化深深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文化、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并呈现出演进的过程。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凸现人的本质;建立对立统一的文化与道德、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时空的无限性和人类判断客观事物的局限性;对现实的关注和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倡导自然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西审美主义尽管言说方式和论证理路大异其趣,但其根本精神却有相通之处,即寻求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寻求人的审美化生成,寻求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的统一。这种审美主义是一种人文精神、自由精神的体现。审美学作为人文学科,其根本品性正在于人与现实真正的自由关系的现实建构,即探讨人如何生成为审美的、自由的人,现实如何生成为审美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杨红兵 《小康》2010,(4):8-8
对于历史的认知,离不开价值判断。试图一毫不差地还原历史,是不可能的事情。笔者系统学习历史10年,研究历史的时间更长,其问屡屡深刻地体味到“还原历史其实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当然,这不是否认历史的客观实在,而是说在追求历史真实的过程中,人还是要在历史事实之上加诸自身的价值判断,只要这种价值判断是尊重历史、弘扬正义,那么它就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价值理论既有政治经济学层面的意蕴,也有哲学层面的意蕴.这两层意蕴分别对应价值领域中的两个问题,一是物的交换关系问题,二是人的存在意义问题,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通过对马克思价值理论双重意蕴的理论分析,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人的行为做出恰当的价值判断,把个体的人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合理收益问题与社会的人在共同生存中的道德境界问题区别开来.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大众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浅论发展     
董俊峰 《前进》2002,(11):29-30
对于发展,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有着不同的理解。在生活层面上谈发展,我们总是说什么都变好了,这种“好”表达了人们在日常经验基础上对发展结果的价值期盼以及对发展过程的价值肯定;在科学层面上谈发展,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能力的提高,表现为技术的革新、科学的突破所取得的进展;在哲学层面上谈发展是从世界观层面,从人和世界关系的角度来谈发展的,这是对发展的最深刻内涵的揭示,也是对各种发展状态和过程的最高概括。人所认识的事物的发展、发展的规律都要为人服务,人也把发展作为自身实践主体性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7.
张潮(1650——?),字山来,一字心斋,安徽歙县人。清代文学家。《幽梦影》是他的一部笔记,记录了他本人生活中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趣。其中很多段落对我们今天来说已经没有意思了,但也有一些段落直至今天还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人生总是忙忙碌碌。至少对多数人来说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进步观是对西方近代以来形成的理性主义历史进步观的根本性变革,其变革的标志便在于改变了以往哲学家从抽象的人或直观的人角度来理解和阐释人类历史的进程。马克思在考察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历程和揭示进步的规律时,以现实的人当作他思考、探究社会历史之谜的前提和出发点。现实的人概念是马克思历史进步观中的最为核心的概念,只有通过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历史进步观的精神实质,并更好地把握其现实价值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许昕 《新东方》2006,(10):61-64
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是解决其与自然(这里是绝对意义上的自然概念,在这个意义上,包括人在内的世界万物都属于自然)的关系,哲学的使命即是对这种关系的认识、反思、选择和改变。现代人类的环境问题是现代哲学转向通过关注现实来反思人类文化走向的直接原因。人类是文化的创造者和创造物,人类只有通过对自身文化的反思才能不断地从自为走向自觉。这一过程反映了人类智慧的成长和审美、道德的进步,哲学作为文化之根的地位和价值也得以彰显。马克思的生态和谐价值观体现了他试图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考察和哲学反思来找回人类失落的生存家园和…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发展观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世界观这个最根本的理论视点展开对人类历史及发展模式深邃解读的全新发展观。它强调首先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必须通过控制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在使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转化的过程中实现主体的生存价值和意义。十二五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必须积极倡导、践行低碳理念,这不仅是对生存发展困境反思批判后的现实抉择,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更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的三个维度推进社会全面性、协调性、有机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