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一般而言,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从哲学角度看,精神是同物质范畴相对应的与意识、思维相一致的最基本的哲学范畴.在西方文化中,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再到雅斯贝尔斯、弗洛伊德、舍勒、格里芬等学者都对精神概念作出自己独特的解读.西方文化中的精神概念,具有“灵魂”、“心智”、“意识”、“普遍理性”、“先天逻辑”、“宗教”等多种含义,而西方文化中的精神概念所内涵的“普遍理性”、“先天逻辑”、“宗教”的意义,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概念所没有的.研究西方文化的精神概念,有助于在比较中深入理解中国文化中的精神概念,有助于深化理解西方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概念,从而对民族精神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西方文化中的精神概念,也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关于文化秩序的哲学思考谭仲秩序,和自由一样,是人类理性所确定的从而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理想之一。在社会领域,秩序不但表现为政治的与经济的秩序,而且表现为文化的秩序。本文提出“文化秩序理想”概念,并试图对文化秩序及其相关问题进行适当的分析与阐释。一、文化...  相似文献   

3.
反文化现象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反文化的话题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有总论、概论、探源,亦有对微观命题、文艺作品的剖析。但从总体上看,对反文化现象的内涵、性质和历史作用的认识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有两种观点特别有代表性,对于我们深入讨论打开了思路。一种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一般说来,反文化是不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①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当代中国的反文化群体是“迷惘的一代”、“自行其是的群体”。持这种观点的学者除了对阶级社会中背离、否定反动统治阶级的反文化在宏观上给予一定的肯定外,基本上持否定…  相似文献   

4.
刘艳茹  祝志杰 《求索》2011,(11):11-13
在新韦伯主义分层理论中,吉登斯将生产关系中的定价主导能力定义为“市场能力”,并据此提出了三种市场能力和三个阶级的概念。本文在吉登斯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效用理论对社会分层进行了重新定义.指出社会分层是由于物质资本、劳动资本以及知识技术资本在各种生产关系中获得效用的不同产生的。通过对绝对效用和相对效用的讨论,本文阐释了经济发展对社会分层的影响机理,并建立了社会分层量化指标,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效用视角下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社会分层问题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欧洲和西方各国,有关多元文化的讨论对其国家和地方的公民政策有着重要影响。青年所处的阶段既是一个向“成年公民”过渡的人生阶段,更是一个通过日常生活获得公民体验的身份概念形成阶段。主流社会对于“青年”、“公民身份”的讨论将重点转向了质疑多元文化所带来的问题,政府据此将政策由促进多元文化转向了关注“共同体凝聚力”,而这种否认“多元文化”的措施,不仅对多元文化本身带来冲击,也不利于社会融合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消费的角度分析社会分层的现象,采用这种方法的一个原因是消费的概念可以揭示一个事实:消费嵌入于具体的社会关系中。通过对S小城镇家庭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说明消费不仅仅是意义的符号游戏,而与地位概念相对立。总的来说,家庭的消费不仅被所属的社会阶级所型塑,而且也为其所属阶级和其他阶级之间的关系所型塑。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以来,诸如“中国梦”等“中国X”造词模式的概念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讨论.文章对“中国X”概念进行了分类解读,认为这些概念之间存在内在逻辑联系,以“中国梦”为核心,从基础、路径、动力、来源、传播、目标等层面形成有机框架,这对于促进党的理论创新具有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可从强调社会主义到挖掘“中国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将党的理论创新置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强调现代与传统的关联;通过巧妙的意识形态与突出“中国性”,体现世界眼光,有效应对文化霸权等.  相似文献   

8.
“学生负担”背后的观念与制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中学生不堪升学压力杀死亲母的事件报导和相关议论,已将问题的讨论引向了对中国亲子关系现状的否定和批判。与此同时,认为减轻学生负担的制度设计,以及削弱学校的竞争选拔功能和提高升学率通常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式。笔者认为,学生负担问题并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人们的养育观和学校的过激竞争也不只是学生父母和学校本身的问题。关键是对教育的问题与社会的观念结构和制度结构的相互关系作社会性的、系统性的思考和分析,以避免就事论事式的争论而导致新的问题、甚至更深刻的问题的出现。“望子成龙”观念是阶级文化与社会流动制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模式:概念、历史及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国外学者提出的“中国模式”概念,国内学者态度迟疑。本文则充分肯定了这一概念的科学合理性和学术价值,认为“中国模式”概念是社会发展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成果,为研究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还对中国模式的历史分期进行考察,提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模式的当代理论形态。中国模式内涵丰富,不仅包括既成的发展经验,而且蕴含着求实创新的实践理念、执政为民的人本理念、全面发展的整体理念、和谐共生的协调理念、放眼世界的开放理念和渐进改革的稳定理念。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是否存在一个中产阶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许多人经常谈论“中产阶级”,议论我国社会是否已经出现和存在一个“中产阶级”。那么,“中产阶级”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  “中产阶级”一词,是西方学者在分析社会结构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他们认为,在一切传统的农耕社会,其社会等级体系都呈现出“金字塔”的形式。尽管难以确定传统农耕社会中执政阶级的精确界限和人数,但执政阶级所占比例很少达到全部人口的 2%。在 17世纪的英国,贵族、男爵和乡绅总计,也仅占总人口的 1%左右;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奴、奴仆、佃农、自耕农、半自耕农和雇工等,则占总人口 75%…  相似文献   

11.
边缘人口是社会阶层结构分化中出现的特殊群体,他们的产生源于体制或制度的缺陷,对社会资源占有的非公平性容易使其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边缘人口的构成是一个动态的范畴,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边缘人口主要包括农民工、失地农民、流动儿童和低保边缘人口,他们具有面临权利贫困困境、生活质量低层次、依靠自身力量很难改变所处的边缘地位、“相对剥夺感”真实而强烈、不等同于弱势群体和贫困人口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阶级与阶层是研究社会结构与政治发展动力问题的核心概念。阶级分析旨在对社会总体结构和宏观层次进行探讨,阶层分析专注于对社会结构的中观层次的研究。阶层分析与阶级分析从理论上看都是为了解决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从实践上看都是为制订合理的社会政策提供知识保障。中国社会结构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化,全面、深刻地理解这种变化,必须综合运用阶层分析和阶级分析。综合阶层分析与阶级分析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力量,维护社会稳定与推动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治安学研究的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治安学的研究和发展陷入了困境,问题的核心是治安学的定位。治安理论研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由治安管理经验研究开始向治安管理学科研究转变,由治安管理学研究开始向治安学研究转变两次重要的转折。但在治安管理学、公安学的理论前提下研究、发展治安学理论,路子只会越走越窄。治安学包括理论治安学与应用治安学两个层次。理论治安学是关于社会治安系统运行条件、机制、规律、问题和控制的最一般的原理和方法论,是一门整合、融合了所有与社会治安有关的专门学科和理论的精华,形成系统理论知识的独立学科。应用治安学是在理论治安学一般性理论指导下,现有关于社会治安的各种专门学科和理论的归类集合。  相似文献   

14.
治安关系的相关理论是治安学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对治安关系的界定有赖于对治安相关概念的理解和选择。治安关系是指在治安实践活动中,治安主客体之间形成的社会联系。它具有实践性、客观性、政治性、互动性、多样性等多种特性。治安关系有三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评价关系,同时,这三种基本类型各自也包含着丰富的、多层次的治安主客体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朱智捷 《桂海论丛》2010,26(4):12-16
当代对"两个必然"思想提出的最大挑战是"中产阶级"崛起论。但是,这种挑战是经不起考验的:从逻辑上讲"两个必然"理论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中产阶级"崛起论却带有虚假的理论性质;从历史事实上看,前者已经从理论设想变成现实且正取得辉煌的成就,后者即使在当今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依然停留在空想状态中。把两种理论放在人类总体历史行程中考察,更加突显出"两个必然"思想的伟大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16.
社区治安群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社区治安群理论是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为指导的一种新的社区治安治理理论范式和认知框架,具有自身的概念、范畴,命题、假设,逻辑结构,形成、发展条件,动力机制,运行模式,优化途径,权力与责任体系设置原则以及制度创新体系构建理念和绩效评估方式选择等理论。  相似文献   

17.
论治安学的学科地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治安学作为管理学门类中隶属于行政管理学之下的三级学科的定位 ,已滞后于学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根据通行的学科衡量标准 ,治安学已初步具备增列为二级学科的条件 :有特定的研究对象与范畴 ;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公认的专门术语 ;自身的方法论体系 ;有影响的学术组织和学术带头人 ;高质量的学术刊物和学术著作 ;独立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治安学的结构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对治安学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初,但整个20世纪对治安学结构体系的研究还很不成熟,甚至是纷乱的。构建治安学结构体系应遵循崇尚学理、注重实践的原则。治安学作为研究社会治安现象、产生社会治安现象的原因以及治安对策的科学,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的结构体系:治安学的基本问题、治安现象、治安原因、治安对策。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公安机关适应新形势下治安工作的战略性举措,对其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分析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及属性和建设的基本要求,研究了现有的三类基本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0.
维护治安秩序的关键是要了解治安秩序的特性。治安秩序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稳定性和协调性、目的性和持续性、变化性、具体性和抽象性等特性。认识和掌握这些特性对治安学学科发展和具体治安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