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手监督右手,左眼监督右眼,肝监督胆,胆监督脾,脾监督胃……这叫"监督与自我监督"。有监督比没监督好,可这样的自我监督无法真正防腐反腐。  相似文献   

2.
追求"依法监督、善于监督、和谐监督"理念和价值取向,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监督效果,走出了和谐监督的新路。对于地方人大而言,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最重要的一项职能,人大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主要落在"监督"二字上。近年来,宜昌市人大常委会把监督工作作为"重头戏",追求"依法监督、善于监督、和谐监督"理念和价值取向,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监督效果,走出了和谐监督的新路。  相似文献   

3.
人大监督是国家最高层次的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大监督柔弱化,有人归结为抽象性监督多,实质性监督少;弹性监督多,刚性监督少;一般性监督多,跟踪监督少;事后监督多,事前事中监督少等。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彰显出人大对"一府两院"工作监督的刚性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有些人大工作座谈会上或有关人大工作的文章中,不时能听到或看到这样一个命题——“把某监督由程序监督转变到实质监督上去”。这里的两个监督不仅是指两个不同的阶段,而且是说“实质监督”的内涵是真实到位的监督,相比之下“,程序监督”则只是形式的、走过场的虚假监督而已。显然,这是对“程序监督”不批评的批评,不否定的否定。“程序监督”错了吗?凡监督工作都离不开程序。程序监督与实质监督是道路”与“目的”的关系,程序监督是为实质监督而运作的,没有程序监督这个条件,实质监督就难以实现。为监督设计的每一道程序,都不是空洞的步…  相似文献   

5.
王敬波 《楚天主人》2011,(12):40-40
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是不同性质的监督方式,他们的督导作用也是不同的。就具体对党的领导干部的监督这方面而言,人民监督是比党内监督更重要的监督,是威力更大的监督。这是因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他的全部活动都是要接受人民的监督的,党的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当然首先也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就我们党与人民关系的本质而言,人民的监督是更重要的监督。这就是说,党内监督  相似文献   

6.
在监督工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有效地行使好监督权,必须理顺四个方面的关系,做到敢、严、实、细。一、要理顺敢于监督与善于监督的关系,做到"敢"字当头江泽民同志指出:"人大既要敢于监督,又要善于监督。只有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监督的目的。"人大首先要敢于监督,积极主动地开展监督工作,否则,就是失职。当然还要善于监督,要在敢于监督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监督对象和监督内容,运用适当的监督形式,依照相应的监督程序,以达到预期的监督目的。人大常委会应把敢于监督放在首位,大胆实施监督。在处理敢于监督和善  相似文献   

7.
人大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权。人大监督工作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选择监督议题上,一定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有的放矢,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当前,一些地方人大监督工作存在常规性监督多、深层次监督少,程序性监督多、实质性监督少,弹性监督多、刚性监督少等现象,从而导致监督重点不突出、监督实效不明显,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武汉市洪山区人大常委会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充分运用法定监督手段,改进五种监督方式,完善五项监督机制,提高了监督水平,增强了监督实效。一、改进五种监督方式,切实增强监督实效监督方式关系到监督的实效,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改进五种监督方式,起到了较好效果。改进专项工作评议方式。听  相似文献   

9.
敢于监督与善于监督江泽民同志指出:"人大既要敢于监督,又要善于监督。只有把两者很好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监督的目的。"那么,怎样使二者有机地结合呢?我们认为,必须搞清两者含义、摆正两者之间的关系。敢于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的内在要求。人大及其常委会应该代表人民,根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依法对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实施有效监督,保证国家机器按照人民的意志和需要运转。善于监督是个方法问题,其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监督必须讲究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二是监督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敢于监督是善于监督的前提,只有敢于监督,才能实现善于监督;实现善于监督,又能提高敢于监督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做到敢于监督,敢于对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司法机关及司法权的特殊性,地方人大监督司法一直面临着抽象监督与具体监督的两难抉择。这就要求我们在抽象监督与具体监督之间,为地方人大监督司法划定一个合理的界限,以达到既保证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效行使监督权,又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的目的。为此,地方人大监督司法工作的重心应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个案监督到类案监督;二是从结果监督到程序监督;三是从形式监督到实质监督。  相似文献   

11.
监督不力是目前一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即程序性监督多、实质性监督少;软性监督多、硬性监督少;事后认定多、事前介人少;对块块管理的部门监督多、对条条管理的部门监督少。笔者认为解决微观监督浅、宏观监督空的局面,应在加大人大监督力度、保证监督效果方面拿出切实举措。加大人大监督力度的现实性思考——加强监督主体自身建设是加大人大监督力度的前提。各级人大代表和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是人大监督的主体。搞好人大监督工作,首先要从自身建设着手。其一,强化人大意识。只有具备强烈的人大意识,才会有自觉的监督行动。目前,一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一府两院"工作人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大意识淡薄的现象。由于人大意识淡薄,有些该监督的事项未能监督,已监督的事项由于监督不力导致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世纪行》2017,(12)
<正>"协商式监督"包含着深刻的政治意蕴和理论意蕴,需要围绕监督、协商、民主三个关键词去精准把握其深刻意蕴。一、"协商式监督"的要义是监督"协商式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能突出监督的作用,"协商式监督"就没有意义。"协商式监督"的本义是监督,而不是协商。监督是其普遍性,协商是其特殊性,要理解"协商式监督"的特殊性,首先必须准确把握其普遍性。"协商式监督"既然是监督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现行的监督体系分类中,有多种监督,如党的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等等。每种监督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最近出台的监督法特别强调监督的公开性问题,对于人大监督和舆论监督,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考虑,笔者认为人大监督可以与舆论监督实现互动,进而使人大监督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4.
党内监督既是执政党的自我监督,又覆盖了对绝大多数国家干部的监督。如果这种监督到位,既可以提高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还可以有效预防腐败。加强党内监督,一要有健全完善的监督规则,使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二要有强有力的落实机制,使监督规则得到良好执行。以此观之,从《监督试行条例》到《监督条例》,只是其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5.
<正>三、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监督工作中的作用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这段话一是明确了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之一;二是人大监督是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明确了人大监督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中的  相似文献   

16.
人大监督是体制内的监督,体制内的自我纠偏不仅"不伤元气",还有利于增强"一府两院"的公信力。消除"不敢监督"的思想顾虑,提高监督的及时性,加强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要保持监督的"常态"和"常压",坚持做到"有监督必有跟踪,监督与跟踪并重"。  相似文献   

17.
加强和改善预算监督已成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政府乃至社会各方面关心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完善以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主导,人大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政府及其财政部门的日常监督及审计部门的业务监督、社会监督等多种监督相结合的预算监督体系。也就是要依托人大预算监督的主导地位,调动各个预算监督主体的积极性,协调配合,创造预算监督的良好条  相似文献   

18.
论监督故意     
监督犯包括监督故意犯罪和监督过失犯罪。监督故意犯罪既不是间接正犯,也区别于不作为犯。监督故意不能是直接故意,而是一种特殊的间接故意;在监督故意的罪过心理中,冷漠以待的情感态度居于罪过心理的主导方面,因而它属于冷漠型情感罪过。监督故意犯罪的成立,以监督义务的存在为前提。对监督故意的分类需要通过对监督故意犯罪的分类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共同构成完善的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纪检监察机关纪律监督作为民主监督和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二者的协调配合,对于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实效,更好地维护党和国家政令畅通、促进党风政风好转、  相似文献   

20.
汪辉 《人民论坛》2012,(11):42-43
干部监督的内涵剖析,要从干部监督的概念、目的、形式和内容四方面展开。干部监督工作是一个涉及范围广的系统工程,要做好干部监督工作,需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以及舆论监督等多方面都结合起来,共同形成监督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