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以往对侦查讯问方法的研究大多是从如何使用证据、说服教育、利用矛盾、情感感化等角度切入的。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由于侦查讯问行为自身具有与谈判相似的某些特性,侦查讯问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特殊的谈判。另一方面,随着法治的日趋完善与诉讼模式的深刻变革,完全凭借权力对讯问对象进行压制的“纠问”式讯问方法越来越失去生存空间。借助智慧、策略、技巧的理性审讯方式使得审讯更趋近于一种特殊的谈判了。从谈判这一个新的视角切入,结合侦查实践中的案例,以期带给侦查讯问方法研究一些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在侦查讯问的实践中,既有乱抛证据、说服教育不讲时机、呵斥斗狠、急于求成等方式方法的问题,也有犯罪动机、目的讯问不到位、口供矛盾没有排除、从拒供到供认变化突然等讯问内容的问题,还有讯问地点、时间、参与人员不符合法律规定等程序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不断提高侦查人员的讯问技巧。运用讯问技巧的要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牢固把握侦查讯问成功的前提条件;二是向犯罪嫌疑人推销"如实供述对自己有利"的观念;三是因人而异运用适当的讯问策略;四是做好结束讯以确保侦查讯问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讯问被法定为侦查取证行为之一。是由侦查机关认识犯罪的现实条件决定的。讯问应依法进行。讯问目的的实现依赖于犯罪嫌疑人供述自愿性的自然法则。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义务限于司法机关已经掌握的犯罪事实或持重大嫌疑的罪行。讯问策略的运用不得违反刑事诉讼原则、具体法律规定及立法精神。讯问策略是系统科学、心理学、逻辑学、教育学等科学的理论原理在讯问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4.
论侦查讯问中的心理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侦查讯问是侦查人员和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心理较量,讯问中侦查人员和犯罪嫌疑人在心理空间的对抗性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国刑事司法改革将对侦查讯问产生巨大的影响,带来巨大的挑战,讯问中策略的运用越来越成为影响整个侦查讯问的重点,讯问中心理战的研究与应用也将对侦查讯问的理论与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心理战强调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在讯问中常见的心战策略有情感感化心理战、震慑加压心理战、说服诱导心理战、造势用势心理战.  相似文献   

5.
讯问笔录的证明力,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研究课题。从实践的视角审视,讯问笔录经常作为证据使用,讯问笔录的证明力颇受质疑,冤假错案大多与讯问笔录失真有关,犯罪嫌疑人很难证明讯问笔录制作的非法性,死刑案件中对被告人供述的采信须特别慎重。以理性的眼光审视,讯问笔录具备证明力的要素,讯问笔录在证明力上有其自身的特点,讯问笔录证明力的大小有待于审查。虚假供述、选择性地制作讯问笔录、诱导性地制作讯问笔录、倾向性地制作讯问笔录,这些都是导致讯问笔录失真的主要原因。为防止讯问笔录失真,一是确立自白补强的证据规则;二是律师介入侦查中的讯问;三是应由侦查部门证明讯问的合法性;四是遵守正当的讯问程序。  相似文献   

6.
侦查讯问中的交易是指侦查机关与犯罪嫌疑人之间协商,通常以犯罪嫌疑人提供证据或线索换取司法机关不指控、减轻、免除刑事处罚。讯问中的交易可以使犯罪嫌疑人在权衡利弊的过程中,以某种条件作为交换来趋利,即采取如实供述、提供证据或线索等为条件为自己减轻处罚,对侦查机关来说通过这种交易获取了案件的证据,查明了案件真相,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交易有利于获取犯罪嫌疑人的真实供述,防止犯罪嫌疑人翻供;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缩短侦查破案周期;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解决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刑讯逼供与超期羁押问题。在我国交易尚未被法律认可,本文从讯问中交易的必要性以及确立交易的基本构建进行了论证。交易制度如果运用得当,对于实现刑事诉讼公正与效率的双重价值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讯问僵局,就是对职务犯罪嫌疑人的侦查讯问情势陷入了僵持的状态,其本质是贪腐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讯问中始终关注因招供给其招致的利益损失(主要是刑罚处罚)而坚持采取与讯问人员对抗的策略。突破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讯问僵局,首先需要结合嫌疑人在侦查讯问中的行为、语言,判断其是否为有罪的嫌疑人;其次需要通过诠释讯问情势,发现嫌疑人潜在的利益,以迫使其放弃对抗策略;最后需要通过选择恰当的讯问方法,以突破侦查讯问僵局。  相似文献   

8.
在侦查审讯活动中,累犯较之初犯,其犯罪和被刑事处罚的经验更加丰富,反讯问意识更加强烈,反讯问现象更为多见。对累犯反讯问问题,需要从其反讯问行为和反讯问心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累犯及其反讯问心理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这为剖析累犯反讯问心理打开了方便之门。累犯反讯问心理有其良性和恶性两种转化机制,这为累犯反讯问心理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在侦查讯问实践中,累犯反讯问心理产生时,侦查人员可顺其发展规律,运用侦查讯问学的方法和策略将其向良性转化的方向引导,以达到高效审讯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侦查讯问需要讲究策略。公安人员在侦查讯问中 ,可以巧用预设来顺利达到讯问目的。运用预设的原则是灵活和慎重  相似文献   

10.
偷税、骗取出口退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案件的侦查讯问是这几类案件侦查的重要环节。这三类案件具有各自不同的讯问要点,讯问时,要挑选精通财税、会计、法律的人员,熟悉案情,收集证据,选择讯问途径,确定讯问的突破口及核心问题,灵活运用各种讯问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1.
侦查讯问攻心策略是指侦查人员针对讯问对象的心理特征、心理弱点、心理需求以及现实的心理状态,而对其思想、感情、意志施加影响,从而获取供述或辩解的一种心战技巧。侦查讯问攻心策略主要包括以感情感化攻心、以道理疏导攻心、以宣讲政策与法律攻心、合理利用现有证据攻心、以有利的案侦形势攻心五个方面。在实践中适时、适人、得法地运用攻心策略,能够有效地推动讯问的进行,从而打破侦查僵局。  相似文献   

12.
实践中,讯问策略在侦查讯问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是目前人们对欺骗、引诱性策略的使用仍存在一定争议,因为一旦对这一策略使用不当,就极易导致虚假口供,造成冤假错案,但是如果正确运用对破案又能起到积极作用。因此讯问人员应当遵循一定原则,正确使用欺骗、引诱性策略。  相似文献   

13.
侦查讯问工作面临这样一个现实背景,一方面,以庭审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对侦查人员审讯的合法性、程序规范性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审讯对象对侦查手段认知程度的提高、法律及权利意识的提高,也必然增加了侦查讯问的难度。通过分析一起典型的杀人案件,在法律框架内探索、总结科学的讯问方法,有助于实现侦查讯问的合法和高效。  相似文献   

14.
刑事司法改革背景下侦查讯问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志卿 《前沿》2011,(5):105-109
随着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侦查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侦查讯问工作正面临着由封闭走向开放、侦查讯问权力将受到严格制约、犯罪嫌疑人供述的自愿性将得到法律的保障、非法获取的口供将被排除、讯问的难度将越来越大等严峻挑战。侦查机关及其侦查人员应当转变执法观念,强化法治意识,强化侦查手段的综合运用,强化侦讯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强化心理策略方法在讯问中的运用,努力提高侦查讯问谋略水平和能力,充分发挥讯问的功能和作用,积极应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侦查讯问是案件调查的关键步骤,关系着整个侦查活动的成败。通过分析讯问对象身体语言的不同含义,确定讯问对象的不同心理状态,并据此采取相应的讯问方法,为有效地开展讯问活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累犯、惯犯有不同于其他嫌疑人的心理特点,成为一种特殊的侦查对象。累犯、惯犯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侥幸心理强、抵触心理重、功利心明显及有时的悲观绝望四个方面。讯问累犯、惯犯是一种对抗性活动。讯问人员要从审讯心理上做文章,完善证据体系,运用分解和递进式审讯策略和虚实转换审讯策略,始终处于讯问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在侦查讯问中,如何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仅靠讯问的方法和技巧是不能完成审讯任务的。讯问的谋略和技巧必须通过语言这一工具才能够实现,因此,对侦查讯问语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重点探讨疑问句在侦查讯问语言中的运用,简要介绍疑问句的类型和特点,着重讨论几种常见疑问句在侦查讯问语言中的运用。以期在侦破案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当程序,可分为立法上正当程序与司法上正当程序,。侦查讯问程序正当化就是司法上正当程序问题。虽然我国新旧刑事诉讼法都对正当讯问程序作了合理构建,但实证分析表明,讯问过程中司法正当程序仍未实现。立法正当程序不能直接转化为司法正当程序,侦查讯问程序不当性有其体制根源、心理根源与证据根源。因而,欲实现侦查讯问程序正当化,需从其根源上着手构建新的考核体制,建立心理防范措施以及进一步降低口供证明力,以在侦查讯问过程中真正实现司法上的正当程序。  相似文献   

19.
“讯问——是一种侦查和审判活动,是审讯机关或法院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从受讯问人那里获取他所知道的对正确判决刑事案件有意义的信息。”(H·N·波鲁鲍夫著,冯树梁译《预审中讯问的科学基础》,第10页,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这个定义反映了讯问的本质特征,它是侦查机关和法院的侦查、审判活动,这种活动必须具有合法性;侦讯审判人员与被讯问对象之间存在一种冲突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侦审人员需从被讯问人那里获得与案件有关的客观事实(证据)。这就得施行正确有效的讯问方法和讯问策略。一般说来,  相似文献   

20.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侦查破案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犯罪嫌疑人对待讯问的态度可以为制定讯问对策、完善讯问程序提供极大的帮助。研究报告主要以天津市看守所内的部分犯罪嫌疑人和天津市拘留所内的部分违法嫌疑人为对象,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分析,并结合犯罪心理学、预审学等方面的知识来判断犯罪嫌疑人对待讯问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