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论民族文化认同的"软实力"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则平 《思想战线》2008,34(3):87-91
"文化软实力"这一新名词首次出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引起人们特别关注.正确认识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特殊功能,积极实施民族文化认同战略,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季羡林先生多年提倡一种大国学的观点.认为现在的所谓"国学"是中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不是单一的"汉学".也不是单一的儒学或者道家文化.国学是文化交流的产物,对内是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对外则不断吸收外来的文化,以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佛教本来是外国的东西,后来融入中国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他很多国家的优秀文化也要不断融入中国文化.要发展国学,必须实现三个贯通:古今贯通、中外贯通、文理贯通.  相似文献   

3.
民族国家与现代民族的"政治性"、"国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民族起源于欧洲.伴随着西欧民族国家的诞生,民族的原生意义得到了扩展,进入了现代发展阶段.现代民族突破了古代民族受血缘、地缘、语言、文化等客观因素的限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还加强了人们对原有的民族共同体的政治认同,与此同时,要求建立主权在民的民主政体赋予了现代民族"政治性"和"国民性".  相似文献   

4.
集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与城市中的市场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的集市积淀着传统的民族文化,是不同文化与民族交流的重要空间,具有地区性、民族性的特征.在变迁的社会中,少数民族集市是现代文化、传统文化、其他民族文化的连接点.少数民族地区集市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整个社区网络的纽带作用,使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族群文化的移植:"旅游者凝视"视角下的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和地方性的互动进程中,穿梭于不同族群之间的"旅游者凝视"无处不在且影响深远.在旅游者凝视作用下,民俗村中的族群文化被彻底符号化与商品化."旅游者凝视"作为一种隐形力量,支配着特殊旅游场域的建构,改变了族群文化的存续原则,割裂了民族演员的族群认同,生产着有别于原生态文化的各种"奇风异俗",造成族群文化的移植.民族演员面临着对自身不断重新界定并形成新的族群认同.民俗村内文化的移植对族群原生地的民族文化传承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抗震救灾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认同所要回答的是"我们是谁",它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因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最深层的基础.积5000年文明史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发挥出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正视和珍惜并努力丰富和升华自己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7.
"文化中断"理论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西方教育人类学"文化中断"理论的产生背景,并借用了其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中"文化中断"的特殊内涵,认为"文化中断"是民族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最后从教育学的角度指出了减少"文化中断"对民族教育负面影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地处月亮山地区的榕江县乌略村的苗族"吃鼓"有别于雷公山地区的苗族"吃鼓".本文通过对乌略村苗族"吃鼓"仪式的纪实性田野考察.揭示出民族传统节日在全球多元文化同时并存的今天具有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推进民族认同,识别民族身份,统一民族意识,构建新世纪新农村和谐社会发展积极而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已经评选出七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而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名镇的研究一直处于不受关注的状态.文章在对民族8省区历史文化名镇进行分类整理的基础上,选取了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云南省孟连县娜允镇、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作为研究对象,从新古典"结构-功能论"的研究视角出发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认为历史文化名镇在"传统-现代"的转型中可以能动地产生新的功能与结构,促进产业融合与文旅融合的发展,并作用于古镇的发展之中.同时,在古镇的发展中要认清文化遗产在"传统-现代"转型中出现的多种关系,兼顾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此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创新性保护才是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名镇"传统-现代"转型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和少数民族的村寨是两种不同类型而风格迥异的建筑文化.前者讲究"意境"的表现,后者意在"意象"的召唤.每种文化内部最核心和最高的哲学理念都可能通过建筑表征出来.古典园林的意境是古代文人士大夫胸臆中天道体会的投射.侗族村寨的环境安排和建筑营建亦体现了该民族悠远的文化记忆和该民族的宇宙论.侗族村寨的风水、鼓楼、风雨桥、民居的整体奇妙地隐喻和象征着龙的意象.总之,作为一种最物质性的建筑其内在理念却是该文化中最核心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试论广西民族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继红 《桂海论丛》2003,19(1):92-94
广西具有极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要使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 ,必须在充分认识广西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大力培育和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促进广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价值取向,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虑:既是一项经济活动,也是一项文化活动。前者涉及乡村旅游受益主体、开发客体,后者为时间、空间之维,显示民族文化的生命力。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发展乡村旅游能让少数民族尽快脱贫致富;还能唤起人们共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以增强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的观念和意识。  相似文献   

13.
三苗、荆蛮与瑶族来源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文献记载和考古学材料相结合之下,作为三苗文化遗存的长江中游史前考古学文化,应是包括瑶族先民在内的各古代部族在远古时期的文化遗留。商周时期荆蛮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与■、越、巴、卢戎等族的交错杂处中,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和文化整合,孕育形成新的古代民族族群,这些族群在秦汉以后被史籍按分布地城称为长沙蛮、武陵蛮等.并最终从中分化出莫徭。瑶族的民族来源和文化渊源由此有了比较明确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唢呐的制作、演奏程序及比赛的描写与剖析,阐明唢呐与彝族文化的关系;揭示唢呐文化在彝族人民生活中的地位或作用;并指出唢呐文化是彝族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泽 《思想战线》2002,28(1):11-15
西部开发作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建设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西部开发也为传统文化的更新、转型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则是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语境。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现状及近年来实施的保护措施 ,印证着这个文化变迁进程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16.
简论民族审美文化交流融合的一般性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炳昌 《思想战线》2002,28(1):54-56
民族审美文化的交流融合既遵循着文化交流的一般规律 ,又由于审美文化的特殊规定性而表现出不同于其他文化形式交流的特点。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实际上是自我与对象、本族文化与他族文化间互为条件、相互克服、相互补充的运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审美文化有着特别强劲的延伸力量 ,可以超越民族、语言、文字、宗教、地区、时间的限制而传播 ;通过选择、强制与自觉、变形、渐变渐融、业力不灭等形式实现交流融合。这是审美文化的特殊性 ,又是民族审美文化交汇中的普遍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汉文文本历史志整理与其它民族志整理有别 ,它除了遵循一般汉文典籍的整理原则外 ,还会遇到一系列特殊的难题 ,如文化流变断代考释 ,族称沿革的考订 ,古民族语词的破译 ,已消失古文化事象的复原 ,等等。本文仅以《百苗图》整理研究为例 ,分六个方面探讨历史民族志整理必然面临的六大难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伍琼华 《思想战线》2007,33(6):74-81
南传佛教壁画是东南亚佛教文化圈里重要的外显文化之一,也是对贝叶经中所载典籍、历史、文学故事等内容的一种艺术化的解读和教育传播方式。它在云南的本土化和民族化,使其长期以来影响着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的意识形态,并成为民族历史、民族关系、民族传统工艺、民族生态观、民族伦理道德教育等内容的重要载体;又因其国际性地位,还肩负着文化交流的作用,在政治、经济、文化冲突中起着缓和乃至化解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的视角: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的过程,就是实现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它不仅逐步改变着少数民族的传统政治文化,而且在逐渐形成一种民主的文化氛围,正在对广大少数民族村民进行民主观念的传播与政治参与技能的训练。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与村民自治相适应的政治社会化还存在许多问题:村干部政治社会化的弱化,少数民族村民政治参与的主渠道不通畅,大众传媒的有限性。因此,必须加强国家政权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主导作用;拓宽少数民族村民参与村民自治的渠道和途径;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作用;加强大众传媒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我国表演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在文化的三个层次上都积淀了民族文化的某些精华 ,因而推动其有效开展是促进整个中华文化发展、促进各民族大团结的重要举措。在对此类项目的挖掘、整理和重新编排中 ,必须强调突出其民族性、传统性和体育性 ,防止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