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长江论坛》2015,(2):2+97
近年来,武汉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抓平安,就是抓发展;抓平安,就是抓民生"的理念,以推进平安城市建设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民意导向"创新社会治理,着力解决影响基层社会治理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确保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稳步提升。2013年,武汉市荣获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跨入全国最平安城市行列;2014年,深化平安中国建设会议在武汉召开,武汉平安建设经验推向全国;2013年、2014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机遇之城》报告,对全国15个区域中心城市进行综合评估,武汉市治安和安全均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2.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1、敢于先行先试;2、狠抓循环经济;3、实施项目带动;4、共谋经济一体化。长株潭的做法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武汉周边八市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都表现出空前的使命感、主动性和求实精神,对相关改革的认识已趋于深化,特别是在同武汉经济“对接”方面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和期待;八市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对策研究上已形成有价值的初步成果;八市“两型社会”建设已主动起步,发展势头良好;八市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提出了诸多值得重视的建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在协调机制上有切实保障;必须在先行先试上有重大突破;必须在发展环境上有重大创新;必须在政府改革上有重大进展;必须在资源整合上有重大举措;必须在两型经济发展上有政策支撑;必须在产业转移上有通盘考虑;武汉市自身必须做大做强,增强集聚力与辐射力,在“8+1”城市圈中真正发挥龙头作用。  相似文献   

3.
课题指南     
1.科学发展观与武汉城市发展战略研究2.和谐武汉建设问题研究3.城乡统筹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4.武汉文化资源整合与文化产业问题研究5.武汉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比较研究6.武汉城市圈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研究7.沿海地区与武汉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研究8.武汉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9.武汉城市郊区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10.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研究11“.平安武汉”建设问题研究12.武汉市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问题的研究13.构建具有武汉特色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研究14.中部崛起中武汉市的人才政策优化和战略支点研究1…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赖于产业结构的优化.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特大城市、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城市,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对推动武汉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甚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十一五”以来,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仍然是今后的重要工作,要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推动武汉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武汉市法学会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座谈武汉市“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目标。借此机会,记者采访了武汉大学法学院余能斌教授。记者:刚刚召开的武汉市人大九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确定了把武汉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宏伟目标。作为一位法学专家,您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余能斌教授(以下简称余):把武汉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相当多。但从我的专业眼光来看,应该把实现法治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我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法治化的“治”,是治理的“治”,而不是制度  相似文献   

6.
张军  彭娟 《学习与实践》2009,(4):136-139
本文以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分析武汉市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方向,论述了将“两型社会”的精神融入现有武汉城市旅游形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提出武汉现有的“白云黄鹤知音江城”和“水上动感之都、辛亥首义之城”的旅游形象与“两型社会”的精髓与发展目标是一致的。文章构建了“两型社会”城市旅游形象建设体系,并就建设武汉市“两型社会”旅游形象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评价一个地方科学发展水平、社会整体文明与和谐程度的最高层次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城市总体形象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武汉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在省内外、国内外都有重要影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文明武汉、幸福武汉、生态宜居武汉,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是武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和奋斗目标。经过各级各部门多年努力,这个目标已经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识。创建文明城市,总体上要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文化建设、生态与环境建设。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必将进一步提高武汉市的影响力、竞争力和“软实力”,进一步促进武汉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7,(19)
正近年来,南通市坚持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两个稳"一起抓、同推进,围绕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平安建设示范区、法治建设先导区和社会治理创新区的目标,以基层为重心,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创新关键词,在破解社会治理难题上,探索走出具有南通特色的新路子,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寄递行业安全监管、基层社会治理"三所共建"等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9.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4,(24):10-15
垃圾焚烧受害者遭遇立案难 2014年6月23日下午,张细姣、任瑞等5人来到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法院申请立案。他们都是武汉市锅顶山垃圾焚烧污染受害者,住在锅顶山附近的昌南花园小区,而被告有两个:一是武汉博瑞环保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瑞公司”),于2012年12月29至2013年12月17日非法运营锅顶山生活垃圾焚烧项目;一个是武汉汉氏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氏环保”),于2012年7月至今运营锅顶山医疗垃圾焚烧项目。  相似文献   

10.
2013年以来,湖北省公安厅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以服务“五个湖北”建设,打造全国治安秩序最好、最平安省份为目标,将教育训练作为建设高素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以公安实战需求为导向,以全警信息化应用、规范执法、队伍管理、群众工作和新媒体应对管控等“五个能力”为重点,深入开展全警大培训,努力实现“个人素质一小步,整体素质一大步”,有力提升了队伍整体素质和实战水平,为推动全省公安工作实现“中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目标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1.
彭劲 《中国人大》2013,(20):48-49
当下,在武汉的大街小巷,“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口号随处可见。短短七个字,让一个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中部重镇的城市形象呼之欲出,很是贴切。事实上,从“大武汉”到“大江大湖大武汉”,称谓上的些许变化也正昭示着武汉市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与未来。2013年年初的人大会议上,面对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武汉城市建设发展的种种设想,550位市人大代表纷纷畅所欲言,冀望以一纸建议,敦促武汉实现由中部传统老工业基地迈向兼顾宜居的国家中心城市的“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2.
刘翔 《今日上海》2014,(4):32-35
平安,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平安,是百姓安居的基石;平安,是警察神圣的使命。为了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平安,自2013年5月起,上海市公安机关全面开展“打盗抢、防诈骗、严管理、保平安”的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13.
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具体实践。武汉城市圈获批两型社会建设配套改革试验区,意味着国家把武汉的发展列入国家战略,必将促使武汉市率先转变发展方式,尽快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在未来的发展中抢占先机;将会促进武汉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必将使武汉市在未来城市发展竞争中凸显新的优势。我们要紧紧围绕两型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针对两型社会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改革试验中不断完善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更加重视基层社会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公安部大力实施《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相似文献   

15.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10):F0002-F0002,F0003
近年来,襄阳市公安局以打造“全省一流、全国同类城市一流、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平安城市”为目标,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平安襄阳”建设,促进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逐年提升,该市连续两次被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相似文献   

16.
日前,嘉兴市“加强三社联动、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做法荣获“2014中国城市进步奖”和“中国社会治理创新范例50佳”称号. 2008年,嘉兴在全国地市中率先成立了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2009年,嘉兴成为全国唯一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试点的地级市,同年成立全省首家民办社工机构;2012年,嘉兴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揭牌;2014年1月,嘉兴入选全国首批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  相似文献   

17.
一、“十五”时期武汉市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思路和重点21世纪初,武汉市将进入以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为目标的创业时期,而“十五”处于打基础、建框架的重要阶段。现代化建设的大规模推进,将对武汉市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十五”时期,武汉市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思路是:按照把武汉建设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化工业基地的战略要求,从引进和创新两方面着手,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整体实力,实现传统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带动整个武  相似文献   

18.
<正>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是我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方略。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枫桥经验”历经60年考验,始终保持人民性、参与性、创新性特色,抓源头、建制度、求长效,以“大平安”促“新发展”,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可推广与仿效的典范。“以人为本”: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多次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体现了武汉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武汉承担国家发展战略经历了由参与者、重要承担者到主要承担者的过程,作用一次比一次显要。新时期,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在武汉聚焦和叠加,为提升武汉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带来了重大机遇,有利于武汉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龙头城市、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有利于武汉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大胆先行先试,率先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发展道路;有利于武汉创新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切实成为全国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1,(7):53-54
如何创新基层社会管理,这是淮安市委、市政府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基层社会管理全过程,这是淮安市创新社会管理开创的新思路。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谐,淮安市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和谐管理城市”奖,2010年荣膺“全国城市管理人民满意城市”称号,涌现出“亲民淮安”、“平安淮安”、“和谐城管”、“阳光信访”等一批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亮点。精神文明建设为什么能融入、为什么要融入、怎么样融入基层社会管理,这里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作简要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