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
杨静 《理论月刊》2005,(1):113-114
“语言任意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都是语言学界公认的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而其象似性则一直被认为是无足轻重的。但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及语言类型学研究的深入,语言学家们开始重新审视语言形式和其所指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象似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方面,语言的象似性特别是句法的象似性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周显峰 《前沿》2012,(14):136-138
汉字是表意文字,在更大程度上跟它所代表的客观对象之间具有性质上的象似性.以早期汉字形体(主要是甲骨文)为例,打通传统“六书”分类法的界限,汉字构形总体上具有形象象似、标记象似、数量象似三种类型.文字层面象似性的论证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语言象似性理论,在汉字的构形中认知发挥了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语音象似性及其在诗歌文本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尝试建立语音象似性的连通主义模型,从本体感受论的角度对语音象似性的客观现实性和心理真实性作了论证;在对诸多有关语音象似性的论述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语音象似性的二分法并强调语音象似性的意象图式说;由于体现象似性特征的语音模式是诗歌文本序列的构建原则之一,故最后对诗歌文本中的语音象似性进行了探寻.  相似文献   

4.
张昀霓 《求索》2010,(8):121-123
诗性从源起到构建无一不与象似性息息相关。诗性美或通过外象似性模拟再现真实世界的形象美,或通过内象似性模拟展现对真实世界的艺术印象美。就象似性构建而言,诗性美集中体现在视象美、音象美和意象美。  相似文献   

5.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使得可译性限度和不可译性成为无法忽视的问题.本文试图打破传统的以语言学理论来解决语言学问题的思路,借鉴系统论和控制论领域中的灰色系统理论,论证以该理论为依托来处理不可译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德里达一生中的理论创作可谓错综复杂,涉及哲学、社会学、语言学和历史文学等不同领域,是20世纪后期整个西方后结构主义思潮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语言观主要表现为他的书写学、"异延"符号意义理论,而精髓则是他的解构主义语言哲学观.它颠覆了以"逻各斯中心主义"、"语音中心主义"为别名的西方理性主义结构主义语言哲学,从而引发了一场认识论的革命,为人们揭示出了一幅全新的世界景观.德里达从西方传统语言哲学理论开始,特别是对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和卢梭、胡塞尔等人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展开批判,并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海德格尔反对在场的形而上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7.
在黑格尔之后,为了进一步寻求形而上学何以可能问题,20世纪哲学出现了"语言学转向"。其中,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是语言学转向的经典代表。在解释学的意义上,伽达默尔通过对传统工具论语言观的批判,构建了语言存在论。正是以语言存在论为基础,伽达默尔开创了形而上学何以可能问题的哲学解释学之路。  相似文献   

8.
正语言政策的定义是:"在社会群体中,用系统的、理性的措施来提高综合福利和改变语言环境。这类措施主要由政府及相关机构制定或实施,针对的对象是法制区内所有居民。"[1]语言政策已经成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实用语言学分析和研究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从法律知识体系来说,法律语言是一种极具专业性与晦涩性的语言,大多数人难以理解,且在法律语言当中很多抽象概念通常是利用隐喻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因此,从认知语言学以及法律语言学等角度进行分析,对概念隐喻的运作机制与法律语言中的使用效力进行研究,有助于对法律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直未有定论。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但近现代以来,随着西医的进入,中医的统治地位被动摇了。近年来,国内中西医论争越显激烈。之所以存在这一现象,需要我们对一些根源性的问题进行思考。中西医的思维模式究竟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由于语言与思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不同的语言结构隐藏着不同的概念系统,因此,从语言学的视角探索中西医思维模式的差异,则具有溯本求源的作用。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西医思维模式和治疗理念的来源,消除人们对中西医的偏见,而且对实现"中西医结合"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语言学的视角探索中西医的思维模式,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探索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不同语言结构与相应的思维模式是如何相互照应的,从而为洪堡特"语言世界观"等观点提供重要的对比语言学方面的依据,而且能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提供重要的论据。  相似文献   

11.
在黑格尔之后,为了进一步寻求形而上学何以可能问题,20世纪哲学出现了"语言学转向"。其中,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是语言学转向的经典代表。在解释学的意义上,伽达默尔通过对传统工具论语言观的批判,构建了语言存在论。正是以语言存在论为基础,伽达默尔开创了形而上学何以可能问题的哲学解释学之路。  相似文献   

12.
雷冬平 《思想战线》2011,37(2):50-53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语言研究迫切需要走向世界。然而100多年以来中国语言学界都在借鉴西方的理论,加上国内语言学在学科认识上的误区,割裂了原本一体的语言学研究团体,使得中国语言学研究缺乏流派,缺乏具有号召力的语言学思想,从而导致了中国语言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失声"。为此,必须厘清学科规划,打通学科壁垒,培育学术刊物,推介学术思想,不断扩大汉语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影响力,使中国语言学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13.
雅各布森所著的《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一文奠定了翻译的语言学理论和符号学理论的基础。本文就该文的主要内容加以摘要,转述和评论。即语言共性论、语言符号的问题、语言的强制性规范、翻译分类、翻译对等及诗歌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4.
朱莉华 《求索》2011,(12):135-137
语言与哲学密切相关,不同时期的哲学思想都直接影响语言研究的发展。在对传统哲学观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体验哲学思想,坚持语言是在人的体验与认知作用下形成,依据“现实-认知-语言”原则研究语言.因此体验哲学也成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心智的体验性、概念的隐喻性、认知的无意识性三个核心原则对认知语言学产生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语言共时及历时层面现象的研究,揭示语言发展演变的规律,是语言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对于语言演变的研究,学界主要存在两种假设:语言谱系说和语言区域说两种假设.“裂变-聚变”式,是两种主流假说之外的另一种语言演变模型,其以更为宏观的视角突破已有两种模型的思维定式,对研究汉藏语系问题具有启发性,但该模式又存在一定问题.汉藏语问题的复杂性要求在运用相关语言学理论解决具体问题时,须紧扣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16.
张东辉 《前沿》2009,(13):103-104
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是由生态科学和语言学相结合而衍生出的新兴边缘学科。生态语言学着眼于语言生态和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态语言学所追求的保持语言多样性问题与人们所关心的生物多样性紧密相连,体现了将语言系统复归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认识观。  相似文献   

17.
语言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在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意义"思想的启迪影响下,以弗斯(Firth)为首创立的伦敦学派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颇有影响的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一脉相承,自成格局。从伦敦学派的理论继承和思想发展沿革可知,不同的语言研究理论,其思想渊源都不是无中生有、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传统与继承、承前启后的发展过程。理清语言学理论与思想发展的脉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语言学发展的方向,加深对语言和语言学本质的认识,为今后的语言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宋祖建 《前沿》2012,(11):142-144
语言学是一种实践性的学科,体现的是对别人存在和自我存在意识的反映。而作为自古延续至今、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学科,语言学在语言的发展极其活跃的今天,更加显示出了术语多、含义深、理解难的特点,这对高等院校语言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加深刻的要求,在这一情况下,社会语言学这一新兴学科由于吸取了语言学和社会学的优秀成分,在语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过程中,能够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对社会语言学视阈下语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内容涉及语言教学的改革方向,制约语言学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瓶颈",社会语言学促进语言教学的实践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英语的存在理据.其理据来自三方面:中国英语是英语的国别;变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规范英语;中国英语是语言顺应的产物,是被中国的思想方式和文化所丰富了的英语;中国英语是英语的"本土化"后的科学再生.呈现了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余荣琦  田平 《求索》2013,(5):269-269,216
《心理语言学》作为英国威多逊先生的代表作闻世,在学界引起很大争论。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心理语言学是对语言的心理过程的探索。它与语言学的其他分支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从理论上讲,心理语言学倚重于语言学各个流派提出的各种语言理论,可以为这些理论提供事实证据,促进其完善;从方法上讲,心理语言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可以用于普通语言学研究,这将语言学研究建立在更科学的基础之上。威多逊认为语言意识被看作是用于分析理解不同语言文化承载者言语句特点的工具或客体。他通过批判传统心理学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主要表现为独具一格的心理语言学方法论。并行、交叉的思维和言语关系论,社会历史的、活动的言语功能论,对立统一的言语结构论,动态发展的言语过程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