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危及城市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城市建设发展与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城市抗御治安灾害事故,政府是第一责任者;城市建设中应合理安全规划设计,倡导安全文化;注重城市公共安全基本建设,提高应对治安灾害事故的能力;加强对城市治安灾害事故的科学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治安权力是治安主体通过其占有的社会资源,运用各种手段,对危害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的行为进行预防、控制、处置,以维护和重塑治安秩序的一种能力。治安权力是国家政治统治与社会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依据行使主体的不同,治安权力分为国家治安权力和社会治安权力,两者在不同社会形态中有各自的范围和边界。治安权力的合理运用的本质是对治安权力的保障和规范。  相似文献   

3.
以政府为主的治理模式难以适应城市社区治安多元化、复杂化的发展特点,需要构建城市社区治安新的治理范式,满足人们对公共安全的更高需求。当前,社区治安政策工具多以强制型工具为主,需要将复杂的治安事务进行精细化分类,根据政策工具选择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应用多元政策工具,将更多市场化工具、社会化工具应用到社区治安中,使治理过程精细化、精准化、社会化,实现构建安全社区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当前面临的主要公共安全问题包括:生产安全隐患频现,治安形势严峻,食品安全隐患广泛存在。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多措并举地推进城市公共安全系统建构,为打造武汉"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奠定坚实的公共安全基础。具体而言,一是要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形成大安全工作格局;二是要完善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公共安全法治化水平;三是要强化重点防控体系,解决突出安全隐患问题;四是要健全预警和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安全事故处置能力;五是要优化综合保障体系,夯实城市安全基础。  相似文献   

5.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作为保障城市治安防护能力的关键基础设施,其安全性和可用性直接影响着各项公安业务的正常有效运行。随着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的普遍建设,在极大提升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业务应用深度和广度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的信息安全隐患,给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信息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提出了一种思路,即研究借鉴等级保护测评体系的技术和方法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信息安全测评的可行性,同时针对此类系统的特殊性增加部分新的测评类型和测评项目,对开展国内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信息安全测评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加快建立我国立体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而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问题是目前亟待破解的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中亟待补上的一块"短板",特别是城市地铁反恐袭击与应急处置是维护我国公共安全急需建立的体系,属于危机管理范畴,是最高风险等级的国家应急反应体系。随着我国现代化交通设施建设进程的加快,截至2015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26座城市建成轨道线路116条,运营总里程达3612公里,其中地铁2658公里,  相似文献   

7.
公共安全问题及其化解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安全问题包括自然灾害、治安事故、食品卫生、公共卫生、群体性事件、违法犯罪等多个方面。当前我国公共安全问题形势非常严峻,而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就是稳定,严峻的公共安全问题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相悖的。要化解公共安全问题需要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国家公共安全综合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提高应对公共安全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巡警的职责是什么?编辑同志:我是一名采购员,经常到外地出差。我发现近几个月来,在不少城市的街头出现了着装整齐,佩带值勤袖章的警察,听说这是“巡警”。请问:巡譬的职责是什么?金勇金勇读者:巡警是公安机关为了维护城市公共安全和治安秩序,为公民提供救助服务...  相似文献   

9.
对治安概念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治安”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并由其法律所规定的一种社会规范 ;是有关国家和公共安全、社会管理和公民的人身或民主权利 ,并涉及刑事或行政处罚的一种社会规范。“治安”的外延 ,即反映其本质属性的对象是治安问题和治安秩序。两者相互对立、相互依存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0.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与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从属于社会公共安全体系,两者不仅在内容上存在交叉,而且都具有社会控制的本质,这决定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与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在理论上具有协调的必然性,在建设和运行中具有对接的必要性。实现对接的路径包括:从应急管理的层面提升治安防控的层级,以治安防控体系夯实应急管理的社会基础,以治安防控平台充实政府应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目前的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已经不适应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和社会公众的要求 ,有效的体系是国家体制与公共服务体制的统一体 ,而市场化和社会化是当前公共安全工作发展的趋势。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发展趋势应以我国社区治安为基础 ,发挥公众和社会组织的功能 ,重新整合公共安全要素 ,在中国公共行政制度创新的压力下 ,构建一个政府管理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社会化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新型社会公共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2.
由于经济社会的持续转型,传统的人口公共安全管理制度难以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产生了人口基本信息质量弱化、人口公共安全管理基础防范控制工作弱化、违法犯罪现象突出等诸多问题.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人口的地理与社会流动、管理主体的职能错位和基础控制工作的弱化以及相关政策改革的滞后等,必将进一步对传统人口公共安全管理制度带来新的挑战.应继续推进户籍制度及其相关制度的改革和户籍管理行政主体职能的回归,加强实有人口的社区化管理,充分发挥基层社区/村居(村)民自治组织的管理效能,强化居住与就业管理,逐步建立起一种以政府专门职能部门户籍管理登记确认的公民个人身份信息为核心和基础、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与业务协作、公安部门以派出所辖区开展人口治安防范工作、居民自治组织和单位予以协助、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公共安全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型集体消费单位———社区的兴起,公共安全的需求出现了多样化和个别化,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公共安全市场形成并有所发展。公共安全市场的制度安排应当是由政府集中控制提供更多的间接服务,由市场中企业提供多样化、个别化的直接服务,公众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运行模式。新型社会公共安全模式特别应在社区治安和犯罪预防方面突出体现公共安全市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为推进"平安中国、平安江苏"建设,对南京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水平以及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进行调查,显示南京市社区公共安全总体处于可控状态,但仍然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社区组织化程度低、居民自治热情不高、防范意识不强等薄弱环节。为此,责任主体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宣传教育、调动自治力量积极性、完善社区组织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公共安全技术防范是指以运用技防产品、构建技防系统为手段,结合运用相关科技手段,发现、预防、制止违法犯罪和治安事故,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活动。为加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16.
治安秩序的内涵与构成要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关于治安秩序的研究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为对治安秩序的内涵揭示不足和没有科学揭示治安秩序的微观构成要素,因而没有真正把治安秩序与别的社会秩序区别开来。治安秩序是治安的子概念,属于社会秩序的一种,是指基于人类活动而发生的,主要由法律规则所规定和调整的,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稳定、公共安全、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等内容的社会秩序。治安秩序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要素、规则要素、内容要素和时空要素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17.
在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我们长期以来的做法是关注和处理各类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中潜在的危险,处置手段和措施侧重于负面的影响和解读,这种方法有时是不够全面的。实际上,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中还存在着很多能够识别并开发的机会。为了能够更好地处置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及其他治安事件,我们有必要在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中识别与开发存在的机会,以化解危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林东  李铭胜 《公安学刊》2006,(4):68-70,97
当前,治安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改革、创新和规范现行治安行政管理工作必须牢固树立有限职权的法治理念,更新观念,优化服务,积极推进治安行政管理法治化;牢固树立情报信息的主导理念,实施精确制导,强化阵地控制,积极推进治安行政管理信息化;牢固树立科学考评的绩效理念,明晰责任,双向促动,积极推进治安行政管理规范化;牢固树立打击犯罪的主业理念,重点治乱,专案攻坚,积极推进治安行政管理高压化;牢固树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理念,拓展公共安全服务渠道,积极推进治安行政管理市场化;牢固树立多方参与的借力理念,整合资源,综合治理,积极推进治安行政管理社会化。  相似文献   

19.
治安预防在中国是指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部门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运用治安管理的手段和措施,施行的预防犯罪的活动。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治安预防的特点;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治安预防在中国预防犯罪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小康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特征。宜居城市应该是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居民安居乐业,公共安全度高、精神文化丰富,生活便捷安逸、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