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先秦典籍记载和考古发现,苗族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东方夷人、伏羲与女娲。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在人类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外学界对苗族早期历史进行了诸多考证。可以说基本形成共识:苗族为中国最古人种之一,参与了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一系活动。  相似文献   

2.
汪宁生同志的《云南考古》一书,近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初读之后,颇觉是一本具有学术价值的专著。本书汇集解放前后,特别是解放后近三十年来云南及其毗邻地区出土和传世的大量文物,结合古代文献记载进行综合的分析,形象化地为我们再现了远古至宋代大理国时期云南各民族历史发展的轮廓。全书共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春秋至两汉时期、东汉至初唐时期、南诏至大理时期五章。载插图八十张,图版一百零四幅,并附有《云南考古重要参考书目》、《南诏大理纪年表》、《铜鼓分类表》等资料。  相似文献   

3.
从云南考古材料看氐羌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民族史学界一般认为,先秦及两汉时期,在今天的云南省居住着百越、氐羌和百濮三大民族集团。云南民族史诸专家对于这些族群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相比之下,云南考古学界对这些族群的考古文化特征还研究得很不深入。近年来,笔者与云南考古界同仁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如对百越族群的考古文化特征,曾有《云南考古材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湖南地区的蛮、越、楚及华夏等民族,在秦汉统一王朝统治下进一步融合,汉文化进一步传播,使该地区的经济、文化趋于开放性,且有了较大发展。在这一历史步履中,常德(时称武陵郡)、长沙(王国所在地)地位重要,彼此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交替成为湖南地区具有"龙头"作用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城市。  相似文献   

5.
长沙国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沙国建于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废于新莽居摄二年(公元7年),中经吴氏、刘氏二姓,十四代,共二百多年。长沙国主要在今湖南地区,但版图最大的时候,北界到达今湖北与河南交界处,东界到今江西鄱阳湖以东,南界到今广东的连县,西界到今广西东部的灌阳和全州,地跨今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等五个省份。 由于年代久远,历史文献资料对长沙国的记载甚少,但解放以来,湖南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掘了数以千计的长沙国时代的墓葬,其中特别是对长沙国丞相利苍以及几个长沙王墓葬的发掘,为我们研究长沙国的历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实物资料,本文根据湖南地区的考古资料,结合历史文献,对西汉长沙国作一粗略的论述,望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6.
考古人类学的族属研究注重考古学文化问题,其关健在于理解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中人群集团的历史真实。应用"族群边界"的族群认同理论中的"情境族群"和"根基小族群"概念分析河套阴山地区北方民族遗存的族属问题,关注族群的构建过程,可以建立某种识别判断"根基小族群"性质遗存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三苗南迁与湖南境内虞夏传说的发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秦、秦汉以来,今湖南境内保存有大量虞、夏之际的传说,舜葬苍梧和大禹在湘治水等传说多与历史事实相抵触,显然其中绝大部分并非信史。以上传说的发生可能与三苗南迁有关,这些被后人指斥为"荒唐谬悠"的"流俗妄语"实际上包含了先秦、秦汉时期今湖南境内民族渗透、混融和演变、分合的若干可信的历史素材。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期,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民族群体有氐羌系统、百越系统、百濮系统。至秦汉时期,氐羌系统中分化出了叟、昆明、(?)、摩沙、巴、蜀、邛、哀牢、滇等民族群体,这些民族群体后来逐渐繁衍分化成今天的藏缅语族各兄弟民族。在考察龙文化与西南古代民族群体的关系时,我们发现,龙对西南古代民族群体的影响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西南古代各民族群体便兴起了崇龙之风。在此,仅就龙与西南古代氐羌系统的联系加以探讨。 一、龙与远古氏羌 氐羌是先秦时期活动于甘青高原及其周围地区的民族群体,甲骨文中有“羌方”、“伐羌方”、“往羌”、“羌妇”、“获羌”等名称见载。殷商时期,受商族所支配,如《诗经·商  相似文献   

9.
傣族社会与其他民族的社会一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在这个发展时期中,法律的产生、发展、演变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和考古发掘的材料,有关傣族早期法律的情况一直象被迷雾笼罩着宫殿一般难以揭示。本文不揣冒昧,利用傣族古文献资料和汉文历史资料,对傣族早期法律作一初浅的研究,并以此求教于学术界的同仁。一、传说中的早期社会规范在傣族的古文献中,傣族先民的历史被分为若干时代。洪荒时代以前的历史近乎神话,是傣族先民对人类诞生的猜想。而洪荒以后的历史记载尽管还与神有紧密的联系,但却反映出傣族先民不断进化的历程。值得  相似文献   

10.
结合考古资料、文献资料和民族学资料,本文认为楚人进入沅水地区是在春秋中期,沅水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民族聚居之地,所谓“土著文化”应当包括侗、苗、土家等民族先民创造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从先秦到秦汉时期,夜郎作为一个民族群体,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当中应该有三层含义,即人名、"国名"、族名;对于夜郎的分布区,应该要有核心政治中心分布区和民族分布区的区分;从秦汉时期就有夜郎迁徙到东南亚的历史记载来看,现代中国西南壮侗语族的民族和东南亚以百越系统民族发展而来的民族有亲缘关系,这种亲缘关系对于今天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就有了厚重的历史支持,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12.
"六山六水"民族调查与贵州民族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涛 《贵州民族研究》2002,22(3):165-169
本文以"六山六水"民族调查中的民族教育所提供的资料,结合有关的历史文献记载,着重阐述了贵州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历程原因和特点,进而提出贵州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早在先秦时期,巴人和三苗的一支即已在武陵地区生存繁衍,发展成为现今武陵地区的两大主体民族:土家族和苗族。自汉代起,汉人就以相当的规模进入本地区。持续的人口流动奠定了现今武陵地区以土家族、苗族、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间形成了共生共存、博弈互惠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刘纪兴 《世纪行》2007,(12):19-20
从初创时期“土不过同”(方百里为一同)的蕞尔小邦,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到战国时期楚国先后翦灭江汉、淮泗地区的60多个诸侯小国,将疆域拓展到横跨今湖北、河南、江西、安徽、湖南、江苏、贵州、陕西等省数千里的广大地区,一跃成为春秋战国时期雄居南方的第一大国。为促进先秦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的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和文化繁荣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楚文化精神的结晶──楚哲学蔡靖泉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层形态是其精神形态,而哲学又是其精神文化的结晶和内核。楚哲学,即楚文化精神的结晶和内核。先秦时期熔铸南北文化而创新的楚文化,集中了东周文化的大半精华,反映了先秦文化的高度成就。楚哲学,则最具典...  相似文献   

16.
王华庆 《春秋》2011,(1):41-42
考古发掘证实,青州地区在史前文化时期,就有郝家庄龙山文化古城,边线王龙山文化古城,桐林龙山文化古城等.而有史料记载以来的两千多年的时间里,青州的古代城池则又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秦雍城是早期秦国都城之一,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城南。先秦时期唯一与《周礼》记载相符合的宗庙遗址,有很高的历史考古、科学研究价值。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十一五"期间,国家确定的100处大遗址之一。经过二千多年的历史变迁,雍城地面建筑已不复存在,却给后世留下丰富的地下遗存和无尽的历史迷团。其中马家庄宗庙遗址位于雍城遗址中  相似文献   

18.
吴朋飞  张慧茹 《求索》2007,(10):210-212
司马迁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本文通过爬梳文献资料,对司马迁所居“夏阳”城的城址,进行了仔细考辨,考证出其具体位置。并结合考古资料,认为先秦少梁城和战国秦汉夏阳城为同一座城,都位于韩城市南二十三里,今市南堡安村附近考古勘察出的城址就是先秦秦汉少梁(夏阳)城。  相似文献   

19.
引言早在古代,世界上不少民族都用海贝来作商品交换的媒介,特别是在非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使用贝币的情况更为普遍。据我国古代史籍记载,今印度、缅甸、孟加拉、泰国、老挝等南亚和东南亚诸国,历史上都曾经以海贝作货币,“流通行使”。据国外报纸报道,太平洋所罗门群岛中劳拉齐小岛上的土著居民,许多世纪以来,都用贝壳作货币,至今仍沿而未改。我国古代的殷周时期,也曾经用贝壳作货币,这不仅在《史记》、《诗经》等文献里有明确的记载,而且也为考古发现所证  相似文献   

20.
滇国法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慧 《思想战线》2003,29(2):58-64
滇国为春秋至汉代我国西南古代民族建立的古王国,由于文献资料的阙如,滇国的法制状况鲜为人知,但从不断发现的丰富考古资料来对应文献记载研究,仍可以从阶级结构、民族关系、行政建置、刑事、民事、习惯法等方面对滇国的法制状况进行探讨,大致勾勒出滇国法制的概貌和其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