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服务型政府为视角,阐述了政务信息化融合的内涵;借鉴信息化融合理论及相关评价方法,描述和分析了政务信息化融合的表现特征;论述了政务信息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原则;结合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提出了政务信息化融合评价的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08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新红 《电子政务》2008,(11):24-43
所谓数字鸿沟,是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国家信息中心从2005年起组织"中国数字鸿沟研究"课题组,对中国数字鸿沟现状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本报告是关于中国数字鸿沟问题的2008年度报告.报告主要以互联网、计算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彩色电视机的普及应用为依据,采用"相对差距综合指数法"计算"数字鸿沟指数",重点考察了中国城乡、地区和性别数字鸿沟情况,分析了2007年中国数字鸿沟现状以及2000-2007年数字鸿沟变化趋势.报告显示,总体而言,中国信息技术扩散进入快速扩张期,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但城乡,地区间数字鸿沟仍很突出,依然是困扰中国信息化发展的重大难题.  相似文献   

3.
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能力:测度模型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一套能够准确评价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能力的指标体系,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能力测度模型,有利于民间资本和金融机构做出投资或贷款决策。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从保障能力、发展潜力、财务管理、环境因素和影响能力等五方面选取最能代表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能力的30个指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能力测度模型,最后通过实地调研数据,测算调研的68家种植业合作社的融资能力。实证结果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融资能力不强;财务管理和环境因素较弱;发展潜力大;各合作社之间的影响能力的差距大;保障能力整体较强。  相似文献   

4.
蔡宏宇 《求索》2013,(10):29-31,151
人口素质测度研究历来倍受学界关注。以往学界从绝对思维理念测度区域人口素质,因人口素质及其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其测度方法的科学性有待验证。测度结果的高低层次划分很难予以明确界定。本文尊重人口素质发展规律,基于相对比较理念,构建区域人口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以人口素质各构成要素和综合素质建立测度模型,运用湖南数据进行人口素质实证分析,其测度分析结果与湖南人口素质实际基本吻合。这种分析视角的创新克服了绝对思维理念的弊病,测度方法更科学、测度结果更客观。  相似文献   

5.
张琦  罗建华 《湖湘论坛》2015,28(2):81-87
从房地产企业风险形成的外部诱因与内部诱因两个层面构建房地产企业成长风险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各项测度指标的权重,并以此结合可持续发展风险指数和协调发展风险指数展开科学计算,就中西部地区房地产上市公司成长风险进行具体的测度与评定,结论显示:中西部地区房地产上市公司成长风险还是可控的,但是也应该注意优化资本结构、加强资金流动性管理、提高其与环境匹配能力,从而降低房地产企业的成长风险。  相似文献   

6.
数字鸿沟测算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红 《电子政务》2008,(11):16-23
首先介绍了几种通行的数字鸿沟测算方法,有美国电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的绝对差距与相对差距法、斯洛文尼亚鲁布尔雅那大学的帕沃·西切尔的时间差距法、意大利的法比奥拉·里卡帝尼和莫罗·法里奥提出的相对集中度指数、德国的托比阿斯·休星和汉尼斯·塞尔霍夫提出的数字鸿沟综合指数(DDIX),分析了各自测算数字鸿沟的优劣及其指标设计中产生偏差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字鸿沟测算方法——相对差距综合指数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有:理论通用,可进行国际、国内、静态、动态的比较分析;内涵直观,计算结果含义清晰,便于直观理解;数据完整,全部采用有公信力的统计数据,避免使用主观判断数据带来的不确定性.2007年发布的<中国数字鸿沟报告>中,即使用了该方法.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数字鸿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新红 《电子政务》2008,(11):12-15
通过对数字鸿沟的由来进行简要的介绍,分析其特征性状,给出了数字鸿沟的定义: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进而对数字鸿沟的分类、数字鸿沟的产生原因,数字鸿沟的影响、数字鸿沟的测算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网络政治参与非平等性的根源所在——数字鸿沟。论述了推进网络政治参与平等化、消弭数字鸿沟应坚持的原则,即政府主导原则、竞争原则和普遍服务原则。提出了消弭数字鸿沟的基本路径:应逐步缩小贫富差距,为消弭数字鸿沟奠定经济基础;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消弭数字鸿沟创设基础保障;推动教育公平化发展,为消弭数字鸿沟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2002年中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测度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设计了一套由政府公共服务、公共物品、政府规模、居民经济福利四个因素及其子因素组成的测度省级地方政府效率的指标体系 ,然后根据 2 0 0 1年统计数据 ,运用标准离差法计算其中 3 7个指标的标准化值 ,最后通过加权测度出 2 0 0 2年中国 3 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效率及其排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缩小数字鸿沟的行动效果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启动了一批旨在缩小数字鸿沟的工程项目.叙述了中国在完善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解决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公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推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多方共赢"的运行机制等一系列缩小数字鸿沟行动方面取得的效果;分析了目前缩小数字鸿沟行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对缩小数字鸿沟问题认识不足、缺乏统筹规划、尚未形成有效运行模式、缺乏对弱势群体的制度保障、理论研究亟待加强,同时城乡、区域信息设施差距加大,信息服务效果差强人意等;提出了缩小数字鸿沟的有关对策建议,包括统一规划指导、突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关注弱势群体、加快推进三网融合等.  相似文献   

11.
叶帆 《前沿》2004,(4):31-34
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 ,我国东西部地区间“数字鸿沟”正日益成为经济协调发展的巨大障碍。本文首先论述了相关理论 ,并对我国各地区间信息化差距的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 ,从而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其核心观点是 :东西部地区间“数字鸿沟” ,其根源在于人文基础、人才结构、制度建设、投资规模、信息资源以及服务体系这六大环节。只有从这六方面入手 ,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西部地区“数字鸿沟”的跨越。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通过利用与环境相关的网络搜索数据构建指标体系,对我国公众环境关心程度进行评价。构建的环境关心指标体系包括环境污染关心、环境知识关心、环境法规关心和环境行为关心的4项分类指数和42个具体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在指标体系中,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环境行为类指标具有较高权重,即环境关心指数主要是受环境行为关心所影响。2011年以来,我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合上市公司关联方资金占用、关联方担保和经理人在职消费三方面的信息构建了一个控制权私人收益指数,并以此来测度控股股东及其经理人员对外部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侵占程度。实证结果表明,控制权私人收益指数较高的公司具有经营业绩较差、资产负债率较高、控股股东更可能为非国有性质且持股比例较低、流通股比例较高、选择非四大事务所和收到非标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更高等特征。上述统计特征表明,控制权私人收益指数的样本区分度较高,较好地解决了我国上市公司中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测度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化变革的推进,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其可能带来的相对剥夺感成为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为探究数字鸿沟与相对剥夺感的关系,研究区分了数字鸿沟的两个解读视角——ICT使用行为视角和信息资源视角。由此,分别从互联网使用技能和信息获取水平两方面构建理论模型,运用回归与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鸿沟对相对剥夺感的影响机制呈相异趋势:互联网使用技能越低,相对剥夺感越高,互联网需求满足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而信息获取水平越高,相对剥夺感越高,社会公平感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这启示公共管理者应为数字弱势群体提供技能支持,提高数字应用的使用友好度,并兼顾网络信息监管与公平社会建设,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Whitacre, Brian E.,Mills, Bradford F.(2007)在理解城乡数字鸿沟这篇文章中指出,通过流动人口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解释了城乡互联网使用中的“数字鸿沟”,通过非线性分解显示,城乡家庭属性差异占数字鸿沟的66%,而基于地域的差异占其余的34%。世界上仍有近一半的人口没有接入互联网,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国内数字鸿沟问题,通过分析美国政府在缩小数字鸿沟问题中所实行的各项举措,以期对缓解我国数字鸿沟提供有益借鉴。在具体分析我国数字鸿沟状况的基础上,继而提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实施软硬件支持的全方位的信息扶贫,探索缩小我国数字鸿沟的长效机制等改善数字鸿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黄育馥和刘霓的著作《e时代的女性———中外比较研究》做了评述,认为该书填补了我国从性别角度研究信息技术社会问题论著的空白。本文分析了该书揭示性别“数字鸿沟”的方法、过程,归纳了形成“数字鸿沟”的原因,重点论述了性别数字鸿沟使女性在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地位的观点,并提出相应消除性别数字鸿沟的方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08,(11):3-3
数字鸿沟是人类在信息时代面临的巨大挑战。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数字鸿沟现象已经渗透到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当中。我国数字鸿沟问题尤为突出,显著存在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日益成为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国家信息中心从2005年起组织中国数字鸿沟研究课题组,对中  相似文献   

19.
王琳  肖序 《求索》2013,(1):5-8
生态工业园是目前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也是区域层面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生态工业园的理论与实践都与循环经济价值链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为解决当前生态工业园循环不经济的现实窘境,本文构建了循环经济价值链灰色测度模型,并用算例演示了测度模型的计算方法,根据测度模型提出了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价值链优化运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消弥数字鸿沟发展数字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珍 《前沿》2005,(1):196-197
本文阐述了数字鸿沟的概念 ,分析了数字鸿沟的表现形式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消弥数字鸿沟应重视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