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领先国家的相对力量从来不会一成不变",历史上还未曾有哪个大国能够永久维持霸权。面对"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大国关系、国际秩序、地区安全、社会思潮、全球治理都在经历深刻调整,世界再次处于何去何从的重大关口。我们会发现,大国的博弈正在精彩地进行,而"大国兴衰"的命题已经过时。这是因为,历史发展到今天,大国的兴衰交替、你输我赢是不会有出路的,不小心就会导向毁灭的深渊。  相似文献   

2.
“霸权稳定论”和“中国威胁论”,是冷战后西方学术界广为流行的两股思潮。作为霸权主义自我辩护的逻辑,它反映了西方少数大国的霸权情结和阴暗心理。霸权和霸权主义不尽相同,作为一种控制与被控制、操纵与被操纵的国际权力关系,霸权的建立以霸权国的实力优势、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国际社会中权力分配的不均衡、阶级统治的存在等为客观条件。霸权主义的政策取向、外向扩张性的战略文化传统,则是霸权得以建立的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研究发达国家崛起历史经验,有助于破解中国面临的现实发展难题。研究大国崛起历史经验,应该重视理论工具的选择。需要跳出崛起-霸权为核心的世界体系理论框架,以比较现代化视角研究大国尤其是美国崛起的历史经验。选择美国崛起的若干历史经验加以客观剖析,对于中国全面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举凡新兴大国崛起,都会同已有的霸权国展开霸权之争,最终通过一场全球性战争,导致霸权的更迭。但如今中国崛起是和平崛起,不会构成对他国的威胁。本文就中国不是威胁的八个理由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5.
试论大国霸权的和平转移——以英美互动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美霸权和平转移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突出现象。这一进程反映出了大国权力转移中的一些规律:霸权国在主观上无意将霸权拱手让与他国;国际体系的外部结构和新兴强国的主观冒险倾向对霸权转移的进程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经济相互依赖、国际制度或基于互动前提下所产生的文化结构对大国权力转移的作用不宜被过高估计等。对于当今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实施,英美霸权转移的经验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发展和世界贡献视而不见,将自身奉行的"逢强必霸"逻辑强加在中国身上,展现出强权思维和霸权心态。然而,霸权逻辑的产生与消亡有其历史必然性,"逢强必霸论"不能用来说明国际整体秩序,中国既没有可能更没有意愿谋求霸权,"逢强必霸论"注定没有市场。  相似文献   

7.
葛兰西针对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革命提出了"文化霸权"理论。文化霸权理论的市民社会、阵地战、有机知识分子三大核心内容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简介了文化霸权概念和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最后从市民社会、阵地战、有机知识分子三方面深入剖析了文化霸权理论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述了近代世界500年海上殖民活动的基本轮廊,指出近代海上殖民活动显示出的基本特点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性质。回顾近代海上殖民史给人以启示:1.海洋现念和海洋活动,是同商品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联的;2.海防意识、海权思想、海洋经略和海上军事力量的发展,近500年来对许多大国的兴衰都有着极大的影响;3.在海洋经略过程中,对海洋战略的运用,必须发挥国家的主体力量;4.世界经济中心曾随着海上殖民事业中的霸权的变易而转移,之后,它也可随着世界性的海洋事业的发展状况而转移。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一些西方学者高举"霸权和平论"的旗帜,为建立所谓的"新帝国"摇旗呐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为批判这一思潮,深入剖析了"霸权和平论"哲学基础--现代理性主义、抽象的人性论和机械的实体论,并由此为探究现代和平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自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一书问世之后,"大国崛起"便成为国内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世界文明史从古典时期兴盛到蛮族入侵,从不列颠文明崛起到英联邦的衰落,人们充分感受到,在不同区域与国家兴盛衰亡的历史进程中,存在某种可供探寻的东西,有人称之为大国兴衰的奥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