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慧兰  陈利华 《求索》2010,(11):122-124
道德自我是道德实践的主体,它以感性生命为存在前提,又包含意识与人格的综合统一,在总体上表现为身与心、天与人、个体性与社会性的互融,并内含着时间中的绵延同一。作为生命的存在,道德自我具有个体性的规定,表现为身与心的统一;作为现实的存在,道德自我又具有社会性的规定。它所具有的个体性与社会性规定,在社会历史的现实结构中进一步展开为自我之间、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道德自我在实践中以道德自律为存在方式,以道德人格为外在形态。就其特点来说,具有完整性、可塑性、自主性、实践性和自我同一性。此外,它与道德主体、自我意识、良心等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相似文献   

2.
自律是道德的基本原则。道德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社会实践中为实现自身的自由幸福而自觉地内化并遵循社会道德规范所形成的内在约束。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自己为自己设置必然性。只有当在道德中构成人的主体性的种种人类本质特征得以充分表现和发挥时,道德对于人来说才是一种自我确证、自我肯定和自我发展的方式,才是人掌握世界的方式。道德自律包括:获取道德认知;内化道德规范;培养道德情感;践行道德规范;进行道德反省;养成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3.
贾新奇 《理论月刊》2005,(7):146-148
根据道德直接发挥范导作用时对象的不同,道德可以分为两类,即自我范导的道德和相互范导的道德.两类道德各自有着自身的价值.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相互范导的道德应该是社会道德的主体内容.这一结论,能够帮助我们对当前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一些观点进行反思,并走出理论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如果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着手进行分类,那么道德教育可以分为社会道德教育和自我道德教育。过去,往往偏重社会道德教育而轻视或根本不谈自我道德教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一自我道德教育是指个体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而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对自己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一种活动。它是个体在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影响下,在高度自觉的道德意识之基础上进行的。其具体过程是:个体正确认识到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相信自己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这些要求,于是激发自我教育的愿望,产生自我锻炼的动机,自觉地控制  相似文献   

5.
刘衍永 《湖湘论坛》2002,15(1):30-31,67
所谓个体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中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体,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而具备的且指导自身行为的道德准则的总和。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从其表现形式而言,可以从社会和个体的层面、角度相对地区分为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社会道德表现为道德的宏观层面,个体道德体现为道德的微观层面。个体道德建构也就是个人道德上的实现过程,它是通过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道德内化来完成的。通过这种内化,个体确证自我作为道德主体的存在,显示自我的道德个性。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社会道德的学习和认同,将其转化为自身内在…  相似文献   

6.
道德具有社会历史性、理想性和创造性三重本质,分别体现人的主体自觉、精神超越与能动性追求,与个体自我的自为、主体性价值密切相关。处于伦理关系和社会秩序中的自我,以道德存在为基本属性,以道德需要成就生命价值和体现精神自由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本然形上本体和应然德性价值相统一的道德范畴深刻体现道德与自我的内在关系。作为理解和成就道德价值的精神主体和人格实体,道德自我在道德本源价值上得以深刻确证。  相似文献   

7.
叶建红 《湖湘论坛》2003,16(4):82-8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共产党员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并应以共产党员的党性来保证这项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拟就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些探讨。  一、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党员党性的含义道德既是人们的行为规范 ,又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确认。它确认、调整和保护人际关系和个人自处原则 ,并体现其中的利害关系 ,它依靠人们对社会生活秩序各个方面的长期认识而逐步形成的风俗习惯和内心信念进行自我约束 ,自我控制。总之 ,道德就是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党中央…  相似文献   

8.
要形成和发展新世纪的编辑道德范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的道德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者构成,这对于研究人的道德发展形态、个体 道德人格和人类社会道德的演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揭示社会道德问题和推进道德建设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赵素锦 《桂海论丛》2011,27(4):51-55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在政治品性、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及社会公德等方面存在着道德败坏现象;其原因既有社会伦理大环境的外在影响,也有领导干部自身道德认知与道德意志的内在始因。必须理性地看待和考察领导干部的道德品性问题,加强和完善领导干部德行的考评机制。这就需要对于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及综合德行评价等主要问题有一个科学公正的客观认识,既要尽可能地扩大道德监督范围及其效应,更要以领导干部自身的道德审视与反思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从而真正提升领导干部自身的道德境界,净化社会的伦理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