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昌文,副研究员。1938年10月4日出生在今福泉市冬青树的个苗族家怎196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五年制),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贵计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研究室主任、《资计1民族研究编委。系贵州省苗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学会理事。入编忡国民族民间医生名利(一)和《苗族人物》。主要从事苗族文化、医药民族学研究。主编佛采苗族,中国民族文字与书法宝典·苗族篇》(国家八五重点课题)、情州省志·民族志》苗族篇、满族篇、羌族篇。是冲国民族文化大观…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000个民族。中国有56个民族。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同时也是世界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过去,人们只知道吉卜赛人是一个漂泊在世界各地的民族,而不知道还有其他类似的民族。其实,早在200多年前,苗族就已经是一个跨国性的民族了。因此,研究苗族及苗族文化在国际上的分布与影响,从世界的范围和国际的视角来探讨苗族问题,使之逐渐在国际上形成独特的苗学学科,将会有利于促进苗族经济、文化的  相似文献   

3.
地处“湘渝黔结合点”的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5个苗族自治县之一,有汉、苗、土家、仡佬等24个民族,其中苗族群众占总人口的42.5%。近年来,松桃县在地方文化建设中,以民族文化活动、城市规划建设、市场化运作和民族语言教育为主要载体,巧借“民族力”,打好“文化牌”,将具有浓郁地方风情和丰富民族特色的松桃民族文化艺术进行全面展示和推广,使之成为松桃县一张通行全国的靓丽名片。  相似文献   

4.
宜宾市是一个以苗、彝、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共有24种民族成份,总人口81249人,其中,苗族70379人,占全省苗族人口的60%,是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区。全市现有民族乡13个,85%左右的少数民族人口连片居住在偏远的高寒山区,由于社会历史和地理条件等方面原因,这些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至今相对落后。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显著进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84年民族乡建立以来,经过10多年的努力,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农业经济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  相似文献   

5.
苗族是昭通地区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有151763人,占云南省苗族总人口的1/6。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民族干部的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昭通地区苗族干部的状况如何?本文想就此问题进行粗略的研究,以求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一、昭通地区苗族干部队伍的现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民族政策得到进一步的贯彻落实,昭通地区培养选拔苗族干部工作在地委、行署的重视和组织、人事部门的积极努力下,采取了升学深造倾斜、招工录用照顾等一些措施,使这个解放前受苦极深、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九年六月十四日至十六日,贵州省民族研究所邀请省、市二十五个单位的史学工作者和有关同志共五十余人,在贵阳举行苗族历史学术讨论会。这次讨论是围绕编写《苗族简史》一书的有关学术问题进行的。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兄弟民族之一,分布于七个省、区,半数以上居住在贵州。由于苗族历史悠久,住地辽阔,长期以来与汉族并其他兄弟民族交错杂处,关系密切,因此在编写《苗族简史》的过程中,对有关学术问题需要广泛征求意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试谈苗族芦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能歌善舞的民族,不论是节日祭扫、喜庆丰收,还是婚娶丧葬、喜迁新居、大爱示偶以及农闲空余,都要尽情的吹舞唱跳,其中最隆重最普及的要数芦整舞。千百年来,苗族芦笙及其伴之而兴盛起来的芦签舞和芦笠曲,作为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贯穿着整个苗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成为苗族密不可分的民族精神支柱和相互间联系的纽带。芦整和芦签舞虽然不是苗家人所独有,但是苗族对她的酷爱程度和流行力度则超过其他任何民族,并已提高到了吉祥物的地位。芦签、葫芦笙、箫、竽等竹管乐器极其相似,其制作原…  相似文献   

8.
为展示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民放发展的文明史,展示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浓郁的民俗风情,促进民族团结,发展民族经济,激励民族奋进精神,1993年10月,经县人大政府批准,在印江设立了民族文化陈列馆。民族文化陈列馆展示了三个力面的内容:源远流长的民族历史、纯朴的民族风情、灿烂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民族历史以文字介绍为主,叙述早在般商时期,印江土家族苗族的先民就繁衍生息在这1969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印江古为蛮夷之地,先秦时期隶属涪陵郡,唐开元四年设置思邓县、思王县。明弘治七年改土归流设置印江县。陈列馆…  相似文献   

9.
中国境外苗族的分布与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和介绍苗族在我国境外一些国家的分布状况和变迁历史。指出苗族作为一个古老的具有世界性的民族,在其艰苦的迁徙发展过程中,既努力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又注重保持各民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0.
苗族服饰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独特的迁徙史、生活环境和观念意识,造就了苗族服饰的独特款式、图案和色彩运用,使之成为现实存续而包孕丰富信息的"无字史书"。从民族文化发生学、民族文化背景学、民族文化心理学、民族文化伦理学、民族文化美学角度来解读苗族服饰,能够获得对苗族传统文化的深入而全面理解,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提供坚实的知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苗族是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传统与生活习俗至今保存比较完整的少数民族之一。手工织染制作服装便是苗族悠久传统的集中反映,至今仍在应用。大花衣和百褶裙便是苗族服饰的结晶和代表,在大量生产机织布料的今天,苗族手工织染制作服装的传统技术显得那么珍贵而亲切。  相似文献   

12.
苗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在古文献《山海经》中即有关于苗族先祖事迹的纪载。但是,由于广大苗族群众长期居住在崇山峻岭之中,处于交通不便、封闭的自然和社会环境里,与外界信息交流甚少,所以,虽经千百年的发展,变化却十分缓慢。在此情况下,苗族人民虽创造出丰富的语言词汇和口头文学,但直到解放时为止,却未能形成本民族的  相似文献   

13.
思南县行政区划27个乡镇,585个村(居委会),其中土家族苗族乡9个,苗族土家族乡5个,民族乡占全县乡级建置的52%。全县总人口1995年达到56万人,每平方公里24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6.单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7.4%。境内居住着土家族(14.9万人)、苗族(10.3万人)、他佬族(0.57万人)、蒙古族(0.4万人)等17个少数民族。思南县是一个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党的民族政策的落实,民族平等权利的实现,少数民族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一些杂居散居少数民族过去曾经隐满了民族出身,改变了民族成份,掩盖…  相似文献   

14.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象征符号,也是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外在特征。在中国的56个民族中,多样化的服饰类型是苗族所特有的文化奇葩。对摆金式苗族服饰类型的记录和描述,有助于充分地展示其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与民族性等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认为《苗族史诗》和《伊利亚特》在内容主题、塑造英雄和 表现风格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劳动与战争、尚义和尚勇、求真与求美;并由这些表层文化差异 入手作深层探讨,对研究不同民族的民族史诗、民族历史和民族性,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同时 肯定了《苗族史诗》在世界古代文学史上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又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对苗族有关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苗学早已走出苗区,跨越国界,成为一门国际“显学”。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外对苗族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7.
时间过得可真快,一晃从教已过去了18个春秋。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会忆起从教之初,在一个山村苗族小学工作的情景。那时的我刚19岁,凭着一纸介绍,便到了这所坐落在苗族寨子中间、刚建成不久的民族小学里,学校除了一座三层的教室和宿舍综合楼房外,其余周围均是乱石堆。全校九位教师中除我和另外三位是汉族,其他五位都是苗族,校长也是苗族。来到学校后,为了照顾我们汉族教师语言不通的困难,校领导安排我担任四年级寄宿制班的班主任和该班的语文课,因为低年级学生都是苗族,还不懂汉语,教起来比较吃力,一般都由苗族教师任…  相似文献   

18.
苗族社会历史的发展情况,在我国各个民族中,还是属于比较缓慢落后的。我研究苗族古代史,在宋代一章中提出“苗民族在反抗斗争中形成”的标题,引起一些质疑性的意见。我想这些意见,不外出自以下两个方面:主要的一面是,民族的定义和它从哪一种人们共同体形成,以及民族的特征是些什么?其次的一个方面是,苗族在宋代的社会性质已达到一个  相似文献   

19.
苗语一些俗语蕴含着丰富的苗族文化内容,体现出明显的苗族文化特色。本文对 体现苗族乡土观念、男女地位、生育观和人口观等几类俗语进行了文化分析,论述了一些俗语运 用比喻的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张剑 《求索》2013,(12):79-81
苗族传统歌谣文化蕴涵着该民族千百年来与恶劣自然环境作斗争历史记忆.折射出苗族先民承受的来自部族冲突与阶级斗争的社会压迫。亦是苗族饱受战争苦难与迁徙磨难的民族记忆,同时还承载着该民族的社会历史观与族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