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为当代文学研究的基础,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编写一直延续着《史记》编年体的体裁,呈现出历史性。对于当代文学史的编纂,不同的编者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自夏志清先生编写《中国现代小说史》以来,文学审美性开始得到关注,这无疑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新变。近来,"世界中"的概念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当代文学史编纂的又一新意。但是,不管是文学审美性还是"世界中",文学史的编纂始终离不开传统性的范畴。而我们更是呼唤不被遮蔽的中国当代文学史。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文学也是以汉族文学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学。为了更好地研究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过程和现状.更好地为繁荣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服务,为热爱和献身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创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收集、珍藏、展示、交流、研究、教学的平台。建设“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是十分必要的。这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也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在试图还原一种多元化文学史观的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问题的重估中,应该把发生在现代的少数民族文学现象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去审视、研究。这是因为现代文学具有多元化的历史特征:一方面,“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文化启蒙,促使少数民族产生并发展了成熟的现代作家文学;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学又以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思想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影响和丰富了现代文学,成为现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清代布依族吸收它族文化的过程与民族认同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编纂的地方志在有关西南民族的记载中,往往强调他们语言、习俗方面的汉化,甚至有关于科举的记事。特别是18—19世纪以后,很多编纂资料总是强调居住在贵州的布依族比其他民族吸收了更多的它族文化。 但是他们的历史并非那么简单。在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由于大量的汉族客民迁居到西南各省,商品经济又有空前地发展,这些新的因素无疑给对当地少数民族社会、特别是对他们的民族认同意识给予了以深刻的影响。以清代贵州布依族的历史为例,下文拟探讨清代西南少数民族的汉化与其民族认同意识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校中文系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室的两项科研成果——《白族文学史》和《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论》,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白族文学史》最近已发行,《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论》预计一九八四年二月发行。《白族文学史》由张文勋主编,张福三、付光宇助编。该书是在一九六○年云大中文系等单位编写的《白族文学史》(初稿)的基础上修定重写的。编著者对白族文学作了进一步的深入调查,占有大量材料,力求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来探讨白族文学发展的规律。针对《白族文学史》(初稿)中存在的问题,注意清除左的思想影响,加强科学性、系统性。不少章节作了较大变动,并有充实、提高,如对白族古代书面文学和解放后新文学的研究等方面,有了进一步加强。全书四十多万字,是研究白族文学的一部专著。  相似文献   

6.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开创跨世纪民族工作新局面的纲领和指南,本文结合贵州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就如何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要建构具有文学通史意味的"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应该把鸦片战争作为"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时间上限。要围绕民族国家想象与建构这一叙述主线,按照经典化、互补性和"一体多元"的原则对不同文学板块进行整合。同时还要把台港澳以外的部分海外华文文学纳入文学史视野。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现代化的浪潮中,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历史变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体育正面临濒危处境。如何为两者寻找出路,是本文的主要出发点。分析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体育正面临濒危处境的原因,并为保护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体育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在发展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体育时,要充分认识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体育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网络文学既是我国网络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当代文学的重要部分。在网络创作日益繁盛的背景下,少数民族网络文学范式及风格也表现出自身特点,如文体式样相对集中、母语创作比较活跃以及地域色彩明显等。从当代文学史建构层面而言,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出现丰富了现有文学版块、修正传统文学体制、并逐渐建立起新型的文学秩序。展望少数民族网络文学未来,大数据技术、多民族文学史观、全球化、全面深化改革的国内环境以及针对少数民族发展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都将重塑着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夜郎的族属问题,解放后文学界时见纷争,但涉及到布依族族源的却不多。中央民族学院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少数民族简况》、云南出版社出版的《民族工作手册》,均既承认布依族是“骆越”演变而来,也不否认是当地土著民族的后裔;《辞海》的布依族条说布依族“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国家民委教育司编撰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和贵州布依族简史编写组编写的《布依族简史》等,都沿用《辞海》这一观点。近几年来,史学界已  相似文献   

11.
我校于一九七八年底成立了中文系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室,三年多来教学、科研已取得初步成果。一九六六年以前,中文系师生曾对傣、白、壮、纳西、苗、彝、藏、傈僳、怒、独龙等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进行过深入调查,收集了数百万字的资料,编写出版了《白族文学史》、《纳西族文学史》(初稿)  相似文献   

12.
毛艳 《思想战线》2006,32(5):6-12
在20世纪上半叶,学界对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研究可以划分为3个时期:1900至1919年为萌芽时期,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视野开始展开;1920至1937年为奠基时期,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理论方法基本确立;1938至1949年为发展时期,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规范化得到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3.
"文化寻根"是人类对基础文化结构进行追根溯源的一种认同与追思,而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寻根"是对少数民族文学现代感的强化,对中国文学的表述形式、中华文化的多元图景、中华多民族文学史格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由此为了确保少数民族文学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多元文化视角下对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寻根"探析,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促进少数民族与世界文学的接轨,对当前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创作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文学的某些思潮脉络在当代大陆文坛其势不彰,或断续小整,在台湾却延续下来甚至有较大发展,因此缺少台湾文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将是脉络断裂、残缺不完整的。本文梳理了"一民主义文艺"、"自由派"和"人的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和乡土文学等在当代台湾的延续和发展,认为将它们纳人研究视野和文学史书写中,才能勾勒中国新文学诸多思潮脉络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完整图像,并使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过程和经验得以全面地呈现。  相似文献   

15.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多姿多彩,发展潜力巨大。根据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导入、诠释了民族文化元素、民族文化单元、民族文化体三个概念及其关系,并从这三个方面论述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认为贵州多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必须三者兼顾,三管齐下,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16.
贵州少数民族妇女的社会状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她与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内在联系?如何解决贵州的少数民族妇女问题?这是摆在贵州社会研究工作者面前较为迫切的课题。为配合1995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国际妇女代表大会,贵州省民族研究所、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于相94年们月四、明日两天,在贵阳召开了“贵州少数民族妇女问题学术研讨会”,对贵州的少数民族妇女诸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省人大、省政协、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委讲师团、省妇联、民盟贵州省委妇委会、省民委等24个政府、社科研究、新闻、出版单位的明多名…  相似文献   

17.
李珏伟,副研究员,女,汉族,天津市人,1931年生,195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苗族专业(四年)。1956年(实习期间)为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队第—工作队队员,参与创制苗文。1957年在贵州省民族语文指导委员会语言研究室工作,196四年调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语言研究室工作,1980年,调贵州省民族研究所语言研究室工作。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会会员,贵州民族学会会员,贵州民族语言学会理事。1980年以前从事苗族语言研究,参加编写《苗汉词典》《汉苗词典》(黔东方言),未加贵州省民族识别工作队,对尚未确定的民族进行民…  相似文献   

18.
农淑英 《前沿》2008,(7):76-78
中国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始终以宽广的世界视野,深刻洞察世界民族问题发展趋势,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各民族团结;准确把握世界民族发展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促进国内各民族实现“两个共同”;主动顺应世界发展核心主题,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敏锐捕捉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机遇,在对外开放中加速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深邃思考世界文化多元共生现象,推动国内各民族文化在包容中繁荣,在繁荣中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编写好一个民族的文学史,确非易事。它特别需要占有大量丰富的材料。《傣族文学简史》(云南民族出版社1988年出版,以下简称《简史》)的编著者岩峰、岩温扁、岩林是傣族诗人、科研工作者,长期从事本民族文学的翻译、研究工作;秦家华、王松虽为汉族专家,但亦曾较长时期生活在傣族聚居地区,积多年研究之心得和丰富的傣族文学资料。因此,《简史》上溯远古时期的古歌谣,下至本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园地和新人新作,汇集了大量的傣族民间文学资料和书面文学作品,并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这些资料和文学作品,进行审慎的剖析、探索和研究,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了傣族文学发展的概貌;评述了傣族文学作品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体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揭示了傣族文学本质特点及发展的轨迹,作出了有一定理论深度的概括、归纳和总结。同时,用大量丰富生动的考据,描述傣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富于创造的民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工作曾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一年间,在全国大规模采风运动的基础上,全国共编写出二十多部少数民族文学史或文学概况。《白族文学史》和《纳西族文学史》就是其中的两个可喜成果。它的出版,不论在政治上还是文学上,都有重大的意义。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祖国光荣悠久的历史,辉煌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但是在旧社会里,少数民族人民不仅在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文化上也受歧视。只有在解放后,在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时代,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