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在对口支援政策的支持下,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本文以伊宁县上胡地亚于孜村为个案,阐述了一个维吾尔族村落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社会转型带来的变迁,探讨了现代化背景下村落社会文化变迁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全球性现代化视野下的湖北民族地区村落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性现代化运动打破了传统村落文化的封闭状态,使传统村落在面对强势的现代文化时,不仅日益增加了西方文化的特质,而且也相应地走上了城乡文化融合之路,从而使传统村落文化生成现代村落文化传统。湖北民族地区在现代化与传统村落文化的互动中,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化、乡村与城市等文化关系需要恰当建构,特别是在国家力量的主导下推进湖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村落文化建设事实上应成为该地区现代化建设的一种特殊路径。  相似文献   

3.
民族习惯法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时代性、自主性、公共性、规范性、丰富性、稳定性、开放性的特征,对民族习惯法进行重新定位,阐释民族习惯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贯彻国家法律与政策、针对性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纠纷、有效解决民族地区宗教问题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地区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形成了属于自身的法律规范体系和文化体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为了贯彻依法治国原则就必须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法治现代化进程。因此,国家在通过法律移植快速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法制建设水平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少数民族既存的本土化法律资源,必须通过法律融合实现两者的协调。本文拟从少数民族地区法律规范、法律文化特征两方面入手,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实现法治化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因素、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经济需求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方兴未艾。当前的民族旅游开发模式没有跳出传统旅游开发的思维框架,都不可避免地引发着对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负面影响。为协调好民族旅游开发和保护,我们需要协调起少数民族社区(村落)、旅游开发者以及政府三方的角色,打造适应民族文化旅游自身特色的以当地社区(村落)为核心的协调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方向,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需要把文化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少数民族新文化的构建,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优秀本质,吸取先进的文化内涵。以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使原来是边地的环北部湾地区,变成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给环北部湾少数民族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因此,环北部湾少数民族地区应该因地制宜,推进经济转型与发展,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关注少数民族问题的国际化,重视活用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少数民族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国家法在该地域的重要补充,起着规范秩序、巩固团结、促进交融的重要作用,是"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历史实践.通过对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特征、合理性和价值的分析,发现其与国家法之间的冲突可在多元化纠纷解决理论和中华传统法文化的历史继承中得到消减,可在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进程中实现咬合,形成互补变通的法治体系,助力民族地区法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从传统以民族为场域的族群治理转向以民众为主体的政府治理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政党治理的显著特征。其中,民族地区特有的族群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理念、文化习俗等无疑会增加马克思主义政党现代化的执政风险。所以,从政治结构、公平模式、民族问题、宗教信仰、群体性事件等角度逐一剖析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政党现代化的风险,提出既符合全国整体发展趋势又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性的风险化解思路就成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政党现代化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法制建设,做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法领域固有法与国家法的良性互动,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法制的现代化,从而既维护法制的统一,又充分体现因地制宜的灵活性;既有利于国家整体利益,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启梁 《思想战线》2001,27(5):87-93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自治县十里村乡所辖的平安寨,是一个"红头瑶"世居的村落.历史上的平安寨主要依靠其以寨老制度为核心的村落社会控制系统维持社会秩序.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平安寨的传统法文化出现了断裂,社会控制系统功能衰弱,而国家法的实施又不尽如人意.国家法与习惯法不能良性互动,致使该地区社会秩序和治安成为一个较大的社会问题.因此,需从公权力机关合理性基础的建立、民间权威的整合、国家法建设的完善三个方面来解决平安寨的问题.这是一种从民间、国家两方面努力建构少数民族农村法治秩序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民族迁徙打破了民族隔绝的状态,推动了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民族迁徙既是在落后的生产条件下的产物,就难免存在消极因素,特别是使边地移民村落更加闭塞,更加贫困落后。但与此同时,边地移民村落也以贫困落后为代价,更多地保留厂传统文化。为适应变迁的环境,边地移民村落文化形成厂它自身的特征。本文就是着重探讨这类移民聚居地区村落文化的源流,变迁及当代状况、发展趋势。九十年代初,我深入到哀牢山腹地,沿着澜沧江支流漾江流域走访了甸头、羊街子、核桃箐、唐底摩、…  相似文献   

13.
民主政治建设是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包括制度建设内容,而且也包括政治文化建设的内容。然而,少数民族地区民主建设面临着各少数民族成员民主制度、机制缺乏,民主意识淡薄以及注重宗教信仰、法治意识缺失。要培育少数民族地区民主型政治文化的基础和条件,就不得不建立和完善现代民主制度和机制,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政治社会化手段。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文化与社会变迁过程,在现代化过程,往往伴随着人们的心理和价值观的变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国的少数民族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是如何适应西方现代化的挑战;一是如何适应国家整体现代化的挑战。面对这样的双重挑战,少数民族几乎每天都要对国内外、民族内外的文化要素做出选择,在某种程度上说,少数民族的现代化过程,也就是选择的过程。因此,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中国的少数民族经历着文化的重构、心理的失落、人格的冲突、感情的危机、生存的追求和价值的突变等等问题,随之而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面临着严重的衰退。但是,近些年来,中国政府履行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义务,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而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正体现了这些特点,因此,一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发扬与复兴之风,从神州大地刮起,吹遍了大江南北,吹到了内蒙古准格尔旗。  相似文献   

15.
卢鹏 《今日民族》2011,(7):21-23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历史最为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红河下游与澜沧江之间的山岳地带,即哀牢山和蒙乐山的中间地区。在当地哈尼村寨,村落不只是自然的聚落,更是能够给村民提供安全保障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6.
黔东南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特殊背景,产生了与此相适应的习惯法,它与国家法同样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但同时又有冲突之处。在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前提下,整合国家法与习惯法两种不同纠纷解决机制,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通过分析少数民族习惯法和国家法冲突,找到二者之间耦合点,国家法和少数民族习惯法在法治社会中发挥最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志坚 《思想战线》2002,28(5):9-12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之一 ,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国家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云南省昆明市少数民族乡镇的实际出发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探索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寻求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 ,这对推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已经不单纯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都把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目标。加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可以有效保护我国民族文化资源,提高我国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还可以从总体上壮大国家文化实力。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维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影响与作用,积极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战略对策是新时期提升我区文化软实力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罗依平  谷冲 《创造》2020,(2):8-14
少数民族乡域社会治理是在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作用下,对乡域事务进行管理的过程,可以从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乡域社会治理两方面对其内涵进行阐释。少数民族乡域社会治理的价值在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促进治理主体多元化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乡域社会治理的完善将会在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方式的规范化及治理成本最小化和治理效益最大化加以推进上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20.
多重使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中的政府功能李兵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加快这些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充分地发挥当地政府的功能,让其有效地承担起推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多重使命。一边疆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