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民众有着悠久的奉行孝道的历史,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继承和弘扬传统孝道之前,既要认清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历史意义,更要注意根据当今时代的特点,开掘传统孝道的现代价值,以期在此基础上促进现代家庭伦理建设,弘扬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的敬老社会风尚。本文即按照这样的思路研究了现代社会对传统孝道的选择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众有着悠久的奉行孝道的历史,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继承和弘扬传统孝道之前,既要认清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历史意义,更要注意根据当今时代的特点,开掘传统孝道的现代价值,以期在此基础上促进现代家庭伦理建设,弘扬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的敬老社会风尚.本文即按照这样的思路研究了现代社会对传统孝道的选择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谢雄飞 《传承》2008,(22):68-69
《颜氏家训》是中国家庭伦理教育里程碑式的著作,具有极强的务实性和可操作性。在传统家庭伦理发生较大演变的今天,重新对我国传统家庭伦理规范进行一番现代阐释,分析和找出其中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伦理规范和伦理精神,不仅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时期家庭伦理的建设,对于我国当前家庭伦理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颜氏家训>是中国家庭伦理教育里程碑式的著作,具有极强的务实性和可操作性.在传统家庭伦理发生较大演变的今天,重新对我国传统家庭伦理规范进行一番现代阐释,分析和找出其中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伦理规范和伦理精神,不仅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时期家庭伦理的建设,对于我国当前家庭伦理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因其与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匹配有效运作了两千多年,不仅维护了家庭的稳定而且强化了既定的社会秩序。现代化进程使传统家庭伦理失去了权威性、统一性,同时迫切要求以家庭关系变革和家庭伦理建设为基础,实现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6.
王友良 《求索》2012,(1):95-97
中国传统社会家国一体、忠孝相通和整体主义的特征,造成了公共生活伦理的"家庭化"、"专制化"、"工具化"。中国传统公共生活伦理的现代转化实质上是一个批判与继承的问题。要实现传统公共生活伦理的现代转化,必须历史主义地对待、科学地扬弃、与现实生活对接。中国传统公共生活伦理思想是现代公共生活伦理建设的宝贵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韩星 《学习与实践》2023,(1):133-14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指人际关系的原理、原则。明伦是儒家的一贯主张,是为学大端,本质上乃人禽之辨。中国传统最重家庭,家庭伦理由父子、夫妇、兄弟三重伦理关系组成。儒家以孝悌之道处理家庭伦理中的父子和兄弟关系,认为孝悌是做人的根本,是家庭和谐的基本途径。近代以来在经历了现代自由、平等精神的洗礼之后,儒家伦理中的基本内容仍然可以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指导人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考量家庭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重建家庭伦理,在与民主、平等、人权等现代理念的融合过程中实现家庭伦理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8.
家庭伦理精神是整个家庭伦理的核心,它决定着家庭伦理规范的具体内容。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基本精神是家庭本位,一切以家庭利益为重,个人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家庭利益。个性自由被扼杀,个人价值被消解。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人格独立和自由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9.
尹业初 《理论月刊》2012,(2):159-162
儒家伦理曾是中国传统农村农民修身齐家、安身立命家庭伦理的价值源泉,形成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相敬如宾的道德风尚。随着现代性来临,以及与之相应的以功利为本位的伦理思想的漫延与浸染,传统家庭伦理在农村中受到严重的冲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伦理性危机:父子反目,兄弟相仇,夫妻背叛现象屡见不鲜。重新审视并树立起健康的家庭伦理,已经成为现代农村建设迫切的历史任务,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课题。儒家"门内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断恩"将不失为一种正确的致思方向。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它是对中华民族传统伦理文化的扬弃和升华,是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融合;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伦理支撑和价值先导。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行政失范、官员腐败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存在,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研究迫在眉睫。在行政伦理的建设中,鉴于中西方文化传统及现实情况的差异,既要借鉴西方行政伦理的研究成果,更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深入挖掘传统行政伦理思想。先秦儒家的行政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对促进我国行政伦理特别是官德建设具有一定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采用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对先秦儒家的行政伦理思想进行梳理、诠释、挖掘,揭示其思想精华及内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覃元理  陈文斌  刘经纬 《前沿》2010,(7):172-175
伴随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加剧而发轫并迅速发展的生态思潮,使现代伦理历史地走向生态,实现了现代伦理的巨大创新。走向生态的伦理即生态伦理,是现代伦理的一次跨越和提升,更是对传统伦理的批判和超越,实现了伦理对象上的拓展、伦理内容上的丰富、伦理价值上的重构、伦理规范上的充实以及伦理评价上的转向,标志着现代伦理发展进入了带有生态印记的新阶段。努力推进生态伦理建设。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在行政伦理建设过程中,唯有价值取向明确后,才有可能进行行政伦理体系的规范化建设。纵观行政伦理构建过程的轨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与丰富性是当代中国行政伦理建设的基础,制度的创新与价值的重构是中国行政伦理建设的主导思路,公平正义是当代中国行政伦理价值取向的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维度下的环境伦理及其价值观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文富 《理论月刊》2006,(10):122-124
现代环境伦理理念作为一种新的伦理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价值和目标上存在着一致性。要立足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和特殊国情,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整合环境伦理的各个流派,实现环境伦理的观念和理论创新,突出其应用性和实践性,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环境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林楠 《前沿》2012,(4):109-110
“全球化”作为当代人生存方式专属特质的时代话语,深刻揭示了传统家庭伦理教育的当下境遇。本文在“全球化”的大语境背景中,探讨这一境遇下契合时代发展的加强传统家庭伦理教育的应然诉求,也为传统家庭伦理教育的转型实施提供解答。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古代经济伦理价值主线的传统义利观,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经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我们有必要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融入中国传统义利观,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以传统义利观重塑人们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不只是一种制度化模式或社会组织模式,更是一种理性精神和文化意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现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必然趋势,更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自觉的理性追求.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的价值取向表现为法律至上、限制权力、保障自由和关注效益、民主、秩序、平等.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法伦理对法治社会建设的影响深远.宗法伦理观念并未因其是历史上的东西而自然消逝,而是不断地获得延续和传承,几经沉淀已深深地溶入国人的血液之中.它的等级精神、人治色彩、群体为重、义务为本、和为贵、无讼的价值取向大大消解了现代法治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家庭伦理对家庭成员的思想、行为起着规范和制约的作用,规定着家庭成员之间各种不同的道德义务,又是衡量评价家庭成员言行是非、善恶的重要标准。加强家庭伦理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是美满幸福生活的力量源泉。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可以起到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和谐的家庭伦理建设应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统一、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自律与他律相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一个社会的伦理体系,是支撑该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建设节约型社会,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也须与之同步。我国是一个富于节俭传统的国度,节俭朴素、克勤克俭,历来被炎黄子孙奉为基本的伦理原则,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我国的节俭伦理可谓源远流长。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传统的节俭伦理仍然是一笔值得我们珍惜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过去时代所形成的节俭伦理,包括节俭的观念意识、行为规范以及道德习惯,难免带有历史的局限,并不能完全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必须经由思想理论的创新和价值转换,构建出与现代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伦理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特征及社会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志宏 《前沿》2010,(10):149-151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核心,其内涵从最初的孝亲意识逐渐演化为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乃至国家的治国方略。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社会稳定、家庭和谐、文化教化等积极的社会功能。分析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涵,突出其历史价值,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而且对保持国家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