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1986年通过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较,2005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从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不仅是一部规范和约束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行使警察权力的“控权法”,更是一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人权法”,它体现了制约行政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的现代行政法理念,更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可以说,充分体现人权精神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一大亮点。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人权精神首先体现在总则上200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由此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每一个国家机关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2.
我国宪法明确写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新的条款,表明人权成为国家的价值观,明确国家权力的宗旨,规定国家应当对公民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上,公民是享有人权的主体,国家是保障人权的主体,是义务的承担者。公共权力必须保护人权,否则,就是违宪。依法治国首先就是要以宪治国。这次宪法修改,为我国的政治文明,包括司法制度注入了新的内容,赋予了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试论警察权的人权保障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表明,保障人权已经成为国家的基本义务,任何一项国家权力都不得侵犯人权并应以保障和推动人权为目的。警察权是国家权力结构中的一项重要权力,在我国主要由公安机关行使(基于此,本文所称警察权指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权)。警察权的基本职能是维护秩序和保障人权,维护秩序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人权,所谓“权力的理性在于确保权利”说的就是这一点。如果警察权行使中抛弃或忽视人权保障,片面强调维护秩序,警察执法就会迷失方向,就会成为一柄失去控制的双刃剑,随时可能伤及无辜。因此,…  相似文献   

4.
侯瑞雪 《理论月刊》2014,(5):106-109
我国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将"人权保障"作为立法的基本原则,贯彻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基本理念。新刑诉法从程序等几个层面加强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力度,然而新刑诉法在人权保障方面却仍然存在一些困境。新刑诉法仍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二者并重并将其作为刑诉法的直接目的,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会走入误区;被害人权利保障成为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软肋;秘密侦查合法化带来人权保障的隐忧。因此,要走出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误区,必须明晰刑事诉讼不同层次的目的,完善被害人的相关权利并规制公权力的运作。  相似文献   

5.
关于加强和完善生命权立法保护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矿难事故不断发生“,非典”、禽流感等致人死亡的疾病层出不穷,有关死刑犯的冤案也不时出现。这一切都与公民生命权保护的立法不足和不完善相关,我国应当加强和完善保护公民生命权方面的立法。一、立法保护公民的生命权是人大应当履行的宪法义务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由此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宪法义务。从生命的重要性以及世界人权公约和各国宪法的规定来看,生命权是处于首要和基础地位的基本人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首先应当尊重和保障生命权,履行尊重和保护生命权的宪法义务。人大…  相似文献   

6.
孙平华 《人权》2012,(5):42-45
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概括性条款写入宪法,此举被称为“人权入宪”。我国宪法首次对人权的明确宣示,是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所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执政理念的法典化。从此,人权成为重要的宪法原则,上升为中国人民和国家的意志。“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既规定了实体内容,也对国家提出了义务要求,从而,“人权入宪”成为我国人权制度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的确立,对我国的人权立法和完善司法过程中的人权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落实好宪法所确立的人权原则,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几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保障人权,是刑事诉讼制度固有的与惩治犯罪同等重要的基本功能。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写入刑诉法总则,是这次刑诉法修改最为各方称道的亮点,它使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更加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更彰显了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朱穆之 《人权》2005,(2):2-2
“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是当前人权研究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的大问题。我认为,中国的宪法和人权法制保障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这应该是人权研究工作者着重研究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所颁布的宪法,都从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保障人民的人权。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是更鲜明地表明我国宪法保障人权的实质。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必须遵守执行。中国人民尊重和保障的人权是全体人民的人权,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享有的人权。特别是尊重和保障工农…  相似文献   

9.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这表明了中国对人权问题的极端重视,也意味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将得到更多的保障。而尊重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正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目的所在。所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依照宪法的规定,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实现。贯彻落实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精神,至少应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宪法至上至重原则。“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列宁语)。人权作为宪法的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在一切法律法规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和最…  相似文献   

10.
陈雪琴 《前沿》2007,(3):118-120
现代行政法的发展是以保护人权为首位,而行政公开是保障人权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我国在行政公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为限制政府权力滥用,维护公民权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还必须从制定相应法律、平衡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权、完善说明理由制度和确立相应的救济制度等方面确保行政公开的确立,以真正向公民权利至上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事诉讼中存在着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程序公正与工具主义、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冲突,为解决这三项冲突,我国进行了一些探索,但并未完全解决这一问题。要根本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在这几对矛盾中选择其一作为有限价值。文章认为,应当确立保障人权优于惩罚犯罪、程序公正优于工具主义、公民权利优于国家权力的刑事诉讼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孙平华 《人权》2012,(3):29-35
从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载入宪法之后,我国政府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先后发表了多个有关人权的白皮书,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尊重和保障人权”由宪法原则上升为党和政府的自觉行动,人权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熊万鹏 《中国发展》2008,8(3):17-21
人权是世界人民的普遍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抗击四川汶川大地震取得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凸现了对人权的尊重与保障。抗震救灾的过程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闪耀着人权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特色人权理论。尊重和保障人权,首先是尊重人的生命价值,核心是人人享有广泛权利,重点是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关键是发挥人的主体精神,基础是强调科技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毫无疑问,生命权是一项最基本的人权。据笔者统计,在世界公认的193个主权国家中,目前至少有154个国家的宪法以各种方式规定了生命权,生命权人宪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我国理应像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把生命权载人宪法,使之成为一项宪法上的基本权利。200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后,有的学者主张从“人权”一词推导出生命权,也有人建议在宪法上明确规定生命权。本文拟对我国生命权人宪的方式及内容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常健 《时事报告》2012,(7):56-57
继2009年4月我国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之后,今年6月11日,我国发布了第二个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新一期行动计划顺应中国人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继续把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放在首位,把尊重和保障人权落到实际行动特别是政府工作中去。这不仅标志着中国对继续走自己人权发展之路的信心、决心,对西方某些对中国人权指手画脚、说三道四的声音也是有力回击。  相似文献   

16.
方栓喜 《北京观察》2003,(10):57-58
现行宪法有些部分已经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修改宪法已势在必行。究竟如何修改,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鉴于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实际,宪法不可能一步到位。应当抓住宪法的精神实质,从规范公民权利入手。其一、宜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以往因为意识形态的影响,我们将人权问题视为西方的“陷阱”,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共十五大、十六大都肯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原则和价值观念,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护人权”。我国政府先后于1997年和1998年签署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  相似文献   

17.
论人权理念对警察执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与保障人权是公安法制和警察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际社会对执法人员行为的基本要求。我们需要全面理解尊重与保障人权的内涵,从法治和政治文明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警察尊重与保障人权的重要职责,积极落实我国已经签署的关于人权保障的国际公约,加快人权保障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改,加强执法监督,加强教育与培训,提高警察素质。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权》2005,(3):11-20
前言2004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国人权事业取得全面进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在宪法中明确宣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进一步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中国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要经过十年左右的不懈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和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维护和保障公民权利。中国共产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尊重和保障人权。在这一年里,中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着力…  相似文献   

19.
杨正泉 《人权》2004,(1):36-38
党的十六大报告重申“尊重和保障人权”。十六大文件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权内容和人权理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三个代表”是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 指导思想 人权是人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从根本上说,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是由该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决定的。充分尊重和实现人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从一开始就是为争取国家的  相似文献   

20.
周强 《人权》2013,(6):7-9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重要规定。“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是中共十八大报告确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无处不贯彻和体现着人权保障的精神,而人权保障也必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