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对历史上实践观点的扬弃,是科学的哲学观和思维方式,为反思人类实践各领域提供了科学视角。在这个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主客体之间不仅是主动性与受动性统一的双向对象化关系,而且表现出主体间平等的双向建构关系。在价值目标上,个人和社会价值在实践中实现动态的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上,评价标准是实践为基础的多层次、开放、动态标准系统。从科学实践观视角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为其正确定位、成功实践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生成根源和生成途径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如何加强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难题.所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生成根源和生成途径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协调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重要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过程就是一个谋求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相统一的过程.所以,需求契合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生成根源.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生成途径是自下而上的个人需要社会化过程和自上而下的社会需要个体化过程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如何加强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难题.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只有读懂人的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是协调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重要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过程就是一个谋求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相统一的过程.所以,需求契合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生成根源.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好讲党性和讲人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主客体二分、政治主题性、精神至上性和对受教育者生活世界的疏离,使其在话语实践中无法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的。为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之实现,教育者需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的现代变迁,通过话语思维方式、话语范式、话语内容、话语效用和话语场域的现代转换以创新话语实践,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与话语主体发展之目的需要相契合,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之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客体问题,学界似乎已有定论,但是却停留在经验层面,缺乏统一和规范.究其根源在于思维方式上停留于本原论的两极对立和静止的思维定势.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实现的思维方式革命,在这种思维方式下,坚持关系性、动态性和全面性原则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客体,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客体是实践中产生的多层次价值关系系统,系统的核心是价值事实.  相似文献   

6.
陈志兴  陈建华 《前沿》2004,3(1):101-103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做人的工作 ,而人又是有思想、有感情、有需要的社会人。马克思曾指出 :“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 ,他就什么也不能做。”① 因此 ,研究人的需要 ,并从人的需要出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这里要强调的是 ,人的需要不仅仅指个人的需要 ,还包括社会的需要 ,两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当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发生矛盾时 ,个人需要自觉服从社会需要 ,并在必要的时候还要做出牺牲。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就是使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相结合 ,使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当前,人们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具体实践过程中出现了种种背离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本性的"去社会化"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人们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为自上而下展开的抽象理论说教,试图以统一化、高大全的模式统摄分异性的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中缺失应有的社会历史纬度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人们以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用抽象化、统一化的方式理解和把握社会的内涵。加之,现代性的行动逻辑让思想政治教育退隐至社会"后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实现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同步性,从而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去社会化"现象。与"去社会化"现象相对,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复归社会,展现其应有的社会本性,它需要人们从社会实践本性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从具体、现实的维度敞开社会的内涵,立足不同社会境遇下人们的生存方式,以社会成员的思想关切为进入不同社会群体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源:社会需要还是个人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进行统治和管理的工具,源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人的一种生存和活动尤其是把握精神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则源于个人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源应该是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的统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立足于个人的现实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要坚持主导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过程中的深层次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有三个维度,即思想政治教育前提的现代性、构成的现代性和活动方式的现代性。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转变为通过中介的交往,从而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方式,也改变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联系方式。这种改变深刻改变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前提,进而改变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方式。现代性内容、现代性矛盾和现代性思维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整体,对此如果认识和应对不力,就有可能被现代性打败。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实际效果。实效是实践的客观效果、教育主体追求的目标、社会的期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需要客观考量。无论是实践的必然结果,还是实践追求的目标,抑或社会的期待和要求,都需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考量标准的客观性:考量标准制定原则的客观性;考量的内容要具有客观性;考量方法的客观性;主观标准要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烨 《理论月刊》2003,3(12):150-151
本文从过程辩证法与系统辩证法相统一的思维角度出发,以系统的形式对矛盾双方的运动加以探讨,提出了教育子系统与接受子系统的矛盾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2.
王金情 《前沿》2013,(20):49-51
思想政治教育是立足现实又面向未来的教育实践活动,导向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人的需要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维度,二者是内在统一的.引导人的需要发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性的内在基础.人的需要的发展具有盲目性需要加以引导.要正确处理好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以及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转型期,由于经济对社会生活的渗透,社会人际关系更加复杂,人们趋向敏感与现实,更具思维超前性与利益驱动性;思想政治工作新旧管理体制相互交替,出现了断层趋势。因此,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传统与开拓相衔接、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环境,它要求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顺应社会发展规律,有效捕捉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机遇,不断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对转型社会的渗透力度。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奋斗目标的引领下,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需要及时进行调整,着重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方面进行培育和引导。实现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坚持方向性与主体性原则是前提、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是基础、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引导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社会观变革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亟须解决的重大前沿问题。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过程中存在抽象化、实体化和传统化三种不同类型的社会观。抽象化的社会观忽视了鲜活的、具体的社会实践,实体化的社会观未能关照到人们现实的个人的生存状态,传统化的社会观难以把握充满开放性、流动性的现代社会。最终的结果是,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之间两极对立式的"割裂感"与"疏离化",难以真正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应有的合理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亟须社会观变革,呼唤一种全新的社会观,它以具体的、历史的思维方式看待社会,消除个人与社会的两极对立,同时能够反映现代社会流动性、开放性、公共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及效果设立指标体系进行价值评判的实践活动。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并切实开展评价活动,重要的方面在于确定评价的相关原则。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要遵循政策性与规律性相统一的原则、专家主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直观评价与间接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等原则。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根源探究不仅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合法性,更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路径与价值实现。原初思想政治教育在满足人们维护、发展或调整、改变现实社会关系的需求中发生,并在处理现实社会关系中丰富自身属性、塑造自身形态。通过构建社会核心价值并施以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处理现实社会关系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在于个体政治社会化的需要以及国家和社会政治个体化的需要。由于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而社会的"历史积淀性"、"时代蕴含性"等特征,社会不但具有社会政治个体化的需要,而且还自然而然地充当着满足个体政治社会化需要的"供给者"。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中"供需关系"的疏离甚至脱节,严重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这一现状必然要求从"新供给"的视角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阮博 《青年论坛》2013,29(3):75-79
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认识模式、思想理路和观念程式,它以思想政治教育者为思维主体,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思维客体,以思想政治教育者特定的语言、知识、观念和方法为基本内核,自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具有突出的主体性、典型的中介性、鲜明的时代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发挥着选择功能、整合功能、转化功能和调控功能。社会环境、文化传统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结构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交往理论立足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从人的本质存在和主体间关系出发,把交往实践视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马克思交往理论提供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全新视界,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方式、理论范式、教育角色与工作模式的创新。构建高校青年教师交往性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我们要树立教育性交往工作理念,搭建交往性工作平台,采用对话沟通法、民主参与法、团体学习法以及社会实践法等交往性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现实的交往实践中推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转型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