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媒介改变了当代文艺生产语境,促生文艺批评话语新变。精英批评话语中心地位失落,无法针对新的艺术实践开展有效批评。公共领域向数字媒介倾斜和位移,带来了传统媒体批评话语的衰落。自媒体批评话语有效利用了受众的碎片化时间,对传统批评话语产生挤出效应。媒介赋权使个人批评话语急速扩张,个人的意义生产与信息茧房相伴而生。就此,建构中国式文艺批评话语体系和范式、提高文艺批评家的素养、提倡对话式批评方法,是重构批评话语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晚期空前繁荣的美国文学市场上,大众媒介与消费文化深刻影响着作品的生成与传播。在出版业发展、阅读公众扩大、文学商品化和作家职业化的背景下,印刷品的大量流通展现出文本内容与媒介传播之间的张力,二者不断建构和瓦解具有批判功能的公共领域。该时期的文学杂志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借由大众媒介对公共性的操纵,在消费文化环境中构建起以文本为主导的文学公共领域。聚焦市场的作家则往往通过报纸辛迪加等媒介形式,以印刷品广泛传播的事件本身进入和重构公共领域。然而,文学杂志的转型与大众文学的全面兴起表明,十九世纪晚期文学市场的公共性主要来源于印刷品作为媒介的力量而非文本内部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公共领域是处于公共权力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的一个公共话语领域,它是形成公众舆论、凝聚公共理性并从政治之外规制政治的社会公共空间。公共领域成长与公众自由对话的交往媒介息息相关。以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克服了面对面交流的局限,但由于其内含的"赋权"力量,使公共领域在权力和商业因素的裹挟下发生了"再封建化"和"殖民化"的变异而走向衰落。网络媒介的兴起再度引起了交往方式的变革,并以其非控制性和强交互性的特征从根本上超越了传统媒体,政治和商业因素操控公共领域的局面被打破,公共领域在网络空间中实现了较高程度的去"再封建化"和"殖民化",从而迎来了复兴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实施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当前地方广电媒体在对公共决策的舆论引导中体现出重视舆论引导但忽视舆论引导力、媒介功能发挥不全面、与政府及公众的互动不平衡等特点,以致其在公共决策报道中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有限,舆论引导能力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5.
舆论传播的使命是搞好宣传工作、积极有效地进行舆论引导 ,这是媒介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同时 ,由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内生性和复杂性 ,这历来是一个难题。观察近年来我国媒介的舆论传播实践可以发现 ,我国媒介舆论传播在宏观上正在经历一些显著的变化 ,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笔者将之概括为社会性、专业性和个性化这三个方面 ,它们在积极的层面上使舆论传播的图景趋于丰富和立体化 ,并且构成未来媒介舆论引导的重要技术关节。1.社会性 :由单一的国家权力视角拓展到公众的社会权利视角。媒介的舆论传播是一项具有鲜明功利性的活动 ,它总是从一定的…  相似文献   

6.
常惠惠 《前沿》2013,(18):120-121
“同情”通常是伦理学以及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但是当这种情感被赋予了集体涵义,作为一种公众情感出现,作为一种“想象的权威”,一种批判性社会力量,它正试图融入公共领域,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影响司法进程,甚至可以渗透到个人生活的具体方面,通过某些特定事件兴起的公众同情可以改变某些当事人的人生轨迹,特别是当公众同情这种渲染性很强的情绪碰上各类新式媒介,透过妙笔生花的媒体渲染,这种情感往往显得热情激烈且戏剧性很强,这时的公众同情往往会因其女性化、反复性、易操纵等特性而遭到崇尚理性的公民群体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公共领域"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哈贝马斯看来,具有理性批判意识的私人通过媒介,在交往过程中通过公开表达私人观点而形成公众舆论,实现启蒙和批判功能,从而形成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8.
"场"的研究涉及物理学、社会学和传媒学。公共舆论具有强烈的可操控性,作为舆论制造的工具,媒体往往服务于政治的需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基于理论视野的狭窄,我国的舆论场域呈现出舆论一律的畸形现象。然而,随着社会整体结构、心理结构、治理结构和媒介结构的变迁,舆论场域开始分裂、瓦解并陷入集体迷失的困境。网络舆论场域由此得以构建并呈现出反噬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青年信仰的形成与其私人生活状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作为一种空间实践,私人生活则与媒介关系紧密。以媒介为中介所建构的交往空间往往成为私人生活呈现的重要场域,并通过培育个人主体性及其公共素养,进而生成稳定的社会信仰。青年信仰同样如此,其私人生活于媒介空间的演变构成信仰嬗变的重要因素。数字化媒介时代的到来,青年私人生活成为象征性交换对象,陷入透明化与私密化困境,这导致当下青年信仰的迷失。与此同时,青年私人生活变化同样蕴含着新的公共性建构因子,亦即通过陌生性交往衍生出来的差异性经验认同、互助行动等公共生活契机,背后突显青年信仰的重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4,(1):93-93
杨仁忠在《学习论坛》2013年第5期撰文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把公共领域的机制从传统公共空间扩展到网络公共传媒。无论是在公共空间的公开性、独立性、开放性以及公众参与的平等性、自由性、公平性方面,还是在信息传播的完整性、客观性、时效性方面,以及在讨论问题的论辩性、批判性和理性沟通等方面,网络传媒都优于传统公共领域媒介形式。因而,网络传媒不仅为公共领域提供了新的契机,从而捍卫了公共性原则,而且通过开辟公共领域的新机制,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新的社会动力。  相似文献   

11.
王茂钢  刘刚 《人民论坛》2013,(10):58-59
随着公共管理的科学民主法制进程稳步推进,中国的公共决策愈来愈关照到公众意志的表达和对私权利益的尊重,但公共决策越到基层越难得到认同.文章立足中国文化乡土性的特质,以乡土传统的观念影像理论为切入点,探究公共决策中乡土文化困境的主要内涵及成因,勾勒出公共决策中公众意志表达的文化意蕴和科学范式.  相似文献   

12.
张文英 《前沿》2013,(7):33-35
公共领域最基本的指向是公众在公共领域里平等地进行对话、沟通和协商之后,达成共识,最后达到行动。社会成员对公共事务的平等协商有助于公民意识的培育。互联网作为新兴的、未完成的公共领域为公众进行政治实践、培养公民意识提供了可以期待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一场由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全方位变革正在加速推进,位居智慧社会行业第一方阵的传媒业随着5G的普及应用,其传媒格局、传播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中央提出媒体融合战略的目标是为了推动传统主流媒体掌握网络舆论空间的主导权,并能在网络空间中继续发挥主流媒体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这就要求传统主流媒体立足于自身的使命与担当,构建起一个运行在互联网上、与公众及社会各界具有广泛联系的媒体平台,由此聚集起海量用户,建立用户黏性,进而以数字化为引擎,因应数字时代传播需要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或新兴媒体集团。  相似文献   

14.
数字文化业态是数字产业在文化领域的创新体现,在"互联网+"时代下体现出典型的整合化、平台化、重组化、融合化趋势,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但是,数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理念、技术、人才、机制等多方面的束缚,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创新进程,推动"互联网+"时代数字文化业态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算法的实践性包含算法的“物质—能动性”、算法关联行动者的使用文化和算法实践的后果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考察“数字灵工”的算法实践可以发现,推荐算法具有数据依赖性、平台化和个性化特征,差异化的推荐列表展现的算法能动性,勾勒出以算法主导的内容可见性管理逻辑。“数字灵工”通过多元的算法知识来源和跨平台的媒介使用,形成了不同模式的算法感受和行动策略,揭示出用户与算法之间的互动逻辑。算法实践带来的主体不确定性后果及其对算法建构的影响,体现了算法与使用者之间的相互建构。算法实践的“互构性”为迈向算法的多维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公共领域"具有主体涵盖面广泛、内容极具批判性、媒介功能强大、公共舆论作用效果明显等特点。中国市民社会与网络公共领域存在双向互动、相互依赖关系。网络公共领域在促使信息传播的民主化、培养民众的批判精神和民主意识、为市民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新场域三方面促进了中国市民社会的健康生长和发展。而市民社会的不断成熟也为网络公共领域提供了丰富的主体资源,使网络公共舆论走向理性和成熟。市民社会的日趋成熟会最终把网络公共领域纳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有关公共性问题的探讨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作为行动领域,是一个非个人的交往、信息和舆论领域,它原则上对所有公民开放。在公共领域中,人民在理性辩论的基础上就普遍利益达成共识,以实现对国家活动的民主控制。他认为,与国家、政府支配的“行政的公共性”不同,“市民的公共性”是由作为独立个体的市民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与其他市民共同合作创造的崭新的生活新世界。也因此,有学者认为,“研究公共性问题的理论意义在于重新审视社会运行基本规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龚良 《群众》2023,(4):12-13
<正>数字技术的合理应用、创新应用,服务并满足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文化载体的博物馆,必须重视数字文化产品的广泛传播作用,把其作为博物馆展览展示的有效补充和吸引公众的重要手段。在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大背景下,数字技术让博物馆成为公众更加喜爱的场所,进而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能。  相似文献   

19.
全媒体时代不同媒介之间的全方位融合,实现了信息的最大化集成,新型的舆论场格局因势而生。网络舆论场成为公众利益诉求的流动空间,普通网民、意见领袖、市场化媒体在网上竞相发声,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散播反主流言论,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下降,导致网络舆论场的力量对比失衡。剖析网络舆论场力量对比失衡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是改变当前网络舆论场力量对比失衡、占领舆论制高点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0.
虚拟偶像文化源起于早期二次元文化,是数字技术生成的拟真世界。作为虚拟偶像粉丝群,“90后”“00后”的媒介使用偏好从需求到动机、从媒介消费偏好到媒介消费实践存在着文化心态的代际差异。“90后”青年群体的媒介使用抉择的需求和动机更多地是以工具性动机、情感满足性动机为主,而“00后”更重视成就性动机和自我实现的价值,体现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参与形式。一方面,“90后”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发展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并存的一种价值取向,在偶像文化消费过程中,他们更多的是漫步者、流浪者和观光者,是“被动的消费者”。而对于“00后”来说,倾向于后现代去中心身份认同,他们兼具物质主义与“后物质主义”“混和价值”取向,他们在生存—幸福价值、传统—现代两个维度,均表现出“双高”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