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要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概念入手。然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概念有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即一方面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另一方面又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由发展”。研究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所遵循的不一定是马克思本人的“原话”、甚至不一定是马克思某段话的“原意”、而一定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靠查找原著是无法得到的,它深藏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性范畴,首先必须廓清三个关键问题:“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区别”、“人的个性发展和社会约束的矛盾”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关系”。并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与“分工与分配矛盾”的联系为结合点,将“对分工与分配的否定之否定”或“人在分工与分配中的矛盾”认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剖析——基于内在结构与矛盾维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术界主要从“相结合”、理论创新等方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科学哲学家伊莫尔.拉卡托斯提出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构剖析具有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身存在马克思主义总的指导原理的普遍性与中国实践的具体性的矛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对马克思主义内在性坚持和“辅助假说”超越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批判”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发展”的理论、“和谐”的理论和“人本”的理论。与这些理论本质相联系,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的实际运用即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中国化,实现了三次重大的理论飞跃。第一次飞跃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实践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道路,第二次飞跃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次飞跃形成了经济快速增长与社会和谐发展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和谐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对人的本质问题作过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可是,存在主义的著名代表萨特却宣称,马克思主义者把“人”这个最重要的问题丢了,致使马克思主义出现了“人学的空场”;为此,他标榜存在主义是一种能把传统哲学忘掉的“人”召回来的“人学”,并声称要以此来医治马克思主义的“贫血症”。对于存在主义的这一挑战,我们决不能漠然视之,而应努力弄清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及其与存在主义的根本区别。这对于我们全面  相似文献   

5.
梁胜利 《桂海论丛》2002,18(1):69-71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江泽民“七一”讲话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郭淑兰  曹富雄 《求索》2010,(2):83-85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观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就“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作了“发生一发展”说、“本质一特征”说、“结构~功能”说等不同层面的回答。  相似文献   

7.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同时又是根据新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本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社会性是国家的重要属性。在当今时代,国家的社会职能日益繁多,地位愈加凸显,但社会性是从属于国家的阶级性的,不是国家的本质。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尽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尽管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呈现出新的特点,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分析并没有过时,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任何所谓“过时”或“公共权力”的看法在理论上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9.
徐庆东 《前沿》2004,2(1):45-4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 ,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规律 ,对于坚持和发展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 ,无疑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的分析研究 ,认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在于实践需要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核心在于应用 ,本质在于创新 ,目的在于“管用”能解决实际问题 ,归宿是形成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为新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的集中概括。 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的本质内涵是“三个代表” 政党的价值观是政党的政策和组织制度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事业的学说,毫无疑义地包含反映工人阶级根本利益的价值观因素。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是从历史规律引伸出来的,因而它和科学世界观历史观本来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某些预见当时也是有科学根据的。然而,某些西方学者割裂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力图把它歪曲成毫无科学根据的“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人道主义的宗教”、“道德激进主义”和“规范目的论”哲学。这股用非理性主义曲解马克思主义本质的思潮,目的是要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动摇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本文从基础理论上研究马克思主义体系中价值观与科学理性的辩证关系,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的历史根据和实现条件,剖析将马克思主义浪漫主义化、非理性主义化的种种观点,分清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12.
现象和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人们在表述它们的关系时,总喜欢说成是反映关系,尤其是假象和本质的关系。一九八五年上海市全市性的一份哲学试卷中,就有“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假象以歪曲的、颠倒的形式反映本质”的说法。这样理解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是不对的,至少是模糊了“反映”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一、经济快速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谈话中讲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这是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全新概括。这一新论点,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申忠 《传承》2007,(5):52-53
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时期面对新情况提出的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而坚持“以人为本”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本文分析了“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和定位,指出要重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这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坚持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人为本”思想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5.
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书俊 《岭南学刊》2003,1(3):37-40,48
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是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目前,人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归结为“物质”、“劳动”、“实践”、“生活”等等,从不同方面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本质。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应是“一”,而不是“多”。只有正确把握“能动的”自然的“先在性”,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基”的真正意义。也是避免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归结为实践的“本体化”、单纯的“社会性动物”以及缺乏客观性的“社会精神生活”的要害所在,从而使我们正确确立人与自然、人…  相似文献   

16.
生态扶贫理论从根本动力、深层本质、基本方法的维度回答了“为了谁”“做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将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精华内化到生态扶贫的制度体系建设中,并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生态扶贫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关照。  相似文献   

17.
利益观本质上是一个世界观、方法论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是对工人阶级利益发展的科学概括,是共产党科学利益观的基础。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要的是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轨迹,经历了“实事求是论”开创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路,经历了“解放思想论”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上提出的“与时俱进论”,解决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问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表明,马克思主义不仅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且在现实具体形态上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是多样性与变动性的统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仅要全面准确地认识把握理论形态的本质精神,更要全面准确地认识把握客观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这是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杰出贡献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般学说。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与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根本一致的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社会主义本质之间存在有机的内在联系,这可以从以下三点理解: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从社会主义本质规定上把握先进生产力的内涵;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