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在生态文明视角下审视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风险治理提出的新要求,基于此分析当前我国环境风险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政府、企业、公众三个主体在理念、制度、实践三个方面探究问题的内在原因,提出生态文明视角下加强我国环境风险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林建 《今日中国论坛》2013,(Z1):26-27,34
本文从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出发,指出目前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从生态伦理建设、生态经济建设以及生态治理建设三个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为例,应当立足于"双战略"协同实施的视角,从人自身的思想根源、社会治理路径、合作协同机制三个维度出发,审视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学界就垃圾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当前,我国对垃圾及其治理的研究主要聚焦垃圾的概念界定、垃圾带来的影响、垃圾的分类以及垃圾治理实践等方面。今后关于垃圾的研究,应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垃圾治理模式;持续推动多学科、跨学科的互补合作研究;采取更为新颖的视角拓展垃圾研究,从而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周鑫 《人民论坛》2015,(5):107-109
生态治理是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当前我国资源环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求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开展生态治理。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把生态治理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既有利于推动生态法治化进程,也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人类文明系统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转型的"临界点"。生态文明和社会治理同属于这一系统下的子系统,它们之间应该存在协同的基础。从以协同论为视角进行的研究来看,生态文明建设中社会治理必然发生转型,生态文明所倡导的多元共存、合作共赢和和谐共进是治理转型的基本价值导向;社会治理转型将较大程度上落后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步伐;社会治理将表现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理念的和谐性,治理方式的合作化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易水 《创造》2019,(2):27-30
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化的引领和支撑。2019 年2 月1 日出版的《求是》杂志第3 期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2018 年5 月18 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文章指出:“加快解决历史交汇期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8.
新疆作为我国西部欠发达省区,同时作为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背景下的核心区域,展示了我国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与沿线国家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重大意义.文章通过梳理新疆生态建设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了包括13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新疆2011-2018年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得分整体呈上升态势,说明新疆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总体上逐渐提高.最后,文章对新疆在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升琛 《前沿》2012,(22):126-127
从现实意义来看,人是一定历史下的人,环境是一定历史下的环境,历史下的人与环境的关系,注定循环的影响时空中历史下的又一代人与环境的关系.一个政府对于本地区的生态状况有着维护的权利和利益,要对这个土地上的世世代代的人们负责.公务员作为政府行政的执行人,必须时刻以生态责任鞭策自我行为,认清我国的生态困境,明确公务员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应该担任的角色,具有现代性的处理生态问题,对于公务员正确的处理利益与环境的矛盾,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创建生态环境与民众生活和谐状态等与生态文明相关的问题提出思考的思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公务员的生态素质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生态人”是赋予公务员的又一个时代性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主要起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初步探索、持续发展、深度调整和全面推进四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都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我国在农村绿色发展方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态文明制度规范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瞩目的成就。面对新时代对农村发展提出的新定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高度关注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完善农村生态文明制度和文化建设、加强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和资金投入,助力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1.
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与生态马克思主义基于不同的价值预设、分析层次和视角形成了不同的生态观并提出了各自的应对思路.在当前治理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必须在对三者进行借鉴反思并对人与自然关系不断重构基础上,塑造新的生态伦理观和生态危机治理理念,在实践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培育生态道德意识,增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危机治理的制度供给,发展并合理使用科学技术,构建生态危机的全球协作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陈贺丽 《人民论坛》2015,(5):254-258
日本环境教育对其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成为制约和谐发展的瓶颈,借鉴日本成功经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不错的选择。文章在分析日本环境教育发展历程及成就的基础上,从环境教育、环境政策、环境技术和环境立法四个方面分析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公共安全事件不断发生,且公共安全事件发展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表现与"风险社会理论"存在很高的契合度。为了促进城市管理者对于公共安全事件及其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进行管控,需要从风险视角去全面审视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的治理。城市公共安全的系统治理涉及到诸多利益主体,在"风险社会理论"的视角下,以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理论模型为基础,结合上海踩踏事故这一案例,探讨我国城市公共安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出基于政府-社会协同参与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4.
张钧  王希 《山西政报》2012,(21):39-40
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进程中,环境立法逐步成为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支柱和保障,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新兴的、发展迅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环境发展战略的先后提出,我国现代环境立法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阶段,地方环境立法也蓬勃发展起来,在我国环境立法体系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地方环境立法在区域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山西省环境立法的法治实践为视角对此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5,(20)
<正>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威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大力发展环保市场,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航模式的环卫一体化应运而生。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今后将大力发展环保市场,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  相似文献   

16.
滕兆梅 《前沿》2010,(17):155-158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速,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生态文明建设重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体现了新的价值转向,促使人们伦理道德观念的深刻转变。本文通过具体阐述马克思环境伦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密切关系,并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提出在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指引下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如何通过具体的举措以取得更好更快的进步。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解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与自然环境的突出问题、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建设和谐世界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政府和企业环境行为:博弈及博弈均衡的改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伟进  胡畔 《理论月刊》2009,(6):161-164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在我国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政府和企业的目标函数不同,决定了二者行为方式的不同.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建立政府环境监管与企业污染治理的博弈模型,深入分析政府与企业的决策过程及博弈结果,以期为加强政府环境监管、提高企业污染治理水平,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从理念和制度层面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公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意,但是现实中还存在着大量生态不公正的现象,破坏着自然生态环境,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社会公正的实现。因此,只有从种际公正、代内公正、代际公正三方面入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公平、公正的生态文明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才能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最终把我国建设成为“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9.
德国在整个环保政策中更侧重于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内在协调来恢复人与环境的和谐。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号召下,我国正在快速有序地开展生态治理工作,专家治理和环境法治正在形成。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内生的环保治理理念也在发挥积极作用,但从环境治理的可持续性上来看,我国环境保护还迫切需要从防卫向预防理念转型,在治理领域上要向化学品监管、生态保护、气候适应纵深扩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开启了黄河治理的新形态并引领其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党治理黄河的百年历程中,依次经历了区域性实践、曲折性探索、全面性规划、战略性确立等主要阶段。在阶段性的现实表征下,党全面总结了黄河“事物自在实体—共同体形态”与“普遍规定性—特殊作用机体”的辩证治理经验,持续深化了“党的领导—群众参与”“体系完善—能力创新”的系统建设思路。进入新时代以来,在黄河问题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的发展契机下,黄河治理的变革路径应从生态视角下的环境问题解决、系统思维下的治理局面统筹、现代视野下的发展模式转化、文化框架下的文明体系建构等方面开启,进而推动治黄事业进入到新的发展周期,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充足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