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两岸关系》2010,(8):13-13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意义重大,但不能过高估计ECFA对台湾经济的效果,需要做出实事求是与科学的评价。岛内二元对立政治结构与两岸政治互信不足等因素影响,将严重制约ECFA对促进台湾经济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鲁洪柯 《台声》2010,(8):38-39
<正> 6月29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件特大好事。ECFA的签署,标志着两岸经济关系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提升两岸经济的活力和潜力、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持续向前发展,无疑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两岸关系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济交流合作一直是两岸关系中最  相似文献   

3.
《两岸关系》2010,(8):5-6
在两岸政治互信和良性互动逐渐增强、两岸全面交流局面形成、两岸顺利签署ECFA的大背景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如何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特别是如何发展两岸政治关系?成为两岸有识之士普遍关注的话题。为了推动两岸学术界、舆论界进一步关注并思考这一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4.
聚焦港澳台     
《小康》2009,(10):18-18
台湾《商业周刊》非懂不可ECFA 今年12月,两岸第四次江陈会就要决定是否签署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有人预计这份关系台湾未来10年的协议,将使资金流入,股市、房产齐涨。但是两岸签署ECFA,不是1颗蛋变出3个蛋黄,也不是万灵丹。善用大陆市场、资金、机会,才会走出不一样的路。10年黄金期,台湾可以享受繁荣,就看如何把握。  相似文献   

5.
自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及实施以来,两岸经济关系逐渐步入正常化、制度化和机制化轨道。尤其是2011年1月1日,ECFA货物和服务贸易早期收获计划正式启动后,两岸贸易、投资及产业合作持续发展,两岸经济合作交流格局日趋深化。ECFA早期收获效果显著(一)两岸货物贸易成绩良好。2012年,全球金融危机持续深  相似文献   

6.
徐晓迪 《人民论坛》2013,(5):248-249
ECFA的签订标志着两岸经贸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这既有利于促进双方货物和服务贸易进一步自由化,又推进了两岸逐步建立公平、透明、便利的投资环境及其保障机制。文章通过分析ECFA签署对两岸以及对台湾经贸发展战略的影响,进一步判断未来台湾经贸战略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7.
ECFA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CFA的签署,是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到和平发展阶段的生动体现,标志着两岸经贸关系正式步人制度化轨道,也意味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也要看到,ECFA只是两岸经贸制度化的第一步,其后续的政策落实,以及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仍将面临诸如台湾岛内政治生态制约、两岸政治军事互信较低等问题与挑战。只要两岸同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就一定能够展现中华民族复兴腾飞的锦绣前程。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6,(9)
正"5·20"后,自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面临重大考验。同时,全球及两岸经济的深刻变革与转型态势,也使两岸经济关系面临市场动能转换、产业步入新竞合阶段、利益分配复杂化等新问题,两岸经济关系步入"深水区"。未来两岸经济关系走向将面临政治与经济的叠加影响,面临空前挑战。首先,两岸经济关系不确定性升高,必将对台湾经济形势及未来转型升级方向产生重要影响。近期内,两岸均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两岸经济合作本应是发挥两岸优势、  相似文献   

9.
石细云 《群众》2011,(5):40-41
随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英文译名简称ECFA)的签署、生效和货物贸易早期收获的实施,两岸经济关系真正进入了双向合作、互利共赢的新阶段。我省作为利用台资最多、对台贸易最大的热点地区,ECFA带来的各种效应必然更直接、更明显,影响也更深远。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以来,台湾与东盟国家进一步加强彼此间在政治关系领域的互动和交流,双方的政治关系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提升。在两岸成功签署ECFA之后,台湾—东盟关系的发展趋向更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尽管台湾与东盟政治关系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利益驱动的结果,但客观上台湾与东盟政治关系的提升和加强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中国大陆的外交成本。因此,考察冷战后台湾与东盟政治关系的发展演变,对于制定相关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现有研究文献的分析归纳,已有研究对于两岸经济相互依存性的度量可划分为四个层次:对两岸经贸交流相对规模的度量,对两岸经贸交流直接经济效益的度量,对两岸经贸交流总体经济效应的度量,以及基于动态系统要求所进行的度量;而不同度量方法对应于两岸经济相互依存概念的不同外延。关于两岸经济相互依存的概念应当从两岸经济相互依存系统的输入层、作用层和输出层分别加以界定,相应的度量方法也需予以适当拓展。  相似文献   

12.
两岸ECFA一方面将为厦门经济特区对台经贸交流合作拓展内容与政策空间,另一方面又必将压缩特区对台经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内容与政策空间,相对削弱特区对台政策优势,影响到特区对台经贸关系的拓展,进而影响到特区自身建设与发展。无论是从顺利推进两岸经贸活动自由化与经济一体化的需要角度看,还是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继续发挥特区在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中的先行先试作用等角度看,ECFA下特区对台进一步先行先试,有其现实意义与必要性。基本思路与原则是,特定的自由化与一体化的内容在两岸整体层面尚不具备条件推进的,或需要在特定区域试验探索经验的,可以在特区先行先试。实践中,可把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成为"厦门自由经济区",在推进两岸整体层面的经贸活动自由化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可根据当时的两岸经济条件与两岸经济关系发展需要,在两岸货物贸易自由化、两岸服务贸易自由化、两岸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某些正在商谈或将要商谈的自由化与一体化内容。  相似文献   

13.
Suisheng Zhao 《当代中国》1997,6(15):177-197
Economic interactions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have grown at an astounding speed since the Taipei government began to relax restrictions on indirect trade with the mainland in the late 1980s. A growing flood of cross‐border investment and trade has created an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However, intensified economic exchanges have not spilled over into political recognition of the legitimacy to each other or even ameliorated hostility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Growing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has been a function of political power and political choic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merging pattern of the relation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and attributes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lations to significant disparitie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which has worked as both integrative and disintegrative forces.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identifies the explanatory sources of Asians' perceptions about China's rise. The authors try to decipher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level explanatory variables such as socio-economic satisfaction, cognitive schema, and ideology and political values vis-à-vis that of the country-level structural variables such as geopolitical tension,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nd cultural identity. The empirical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growing perception that China has the most influence in Asia is more related to individual-level demographic variables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interest in political affairs,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re is also some evidence that contextual factors related to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lso matter. A favorable perception of China's influence, on the other hand, is more associated with a less negative orientation on geopolitical and cultural factors, which both involve long-term historical memory and political feelings.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might engender adversarial feelings against China if the level of interdependence is high enough to cause economic vulnerability.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实现由开创期转人巩固深化期的阶段性跨越,两岸在经济、社会、文化、民间交流等领域的合作规模与深度不断提升,但在政治领域,双方关系仍处于低层次的增进了解、累积互信阶段。为让两岸政治关系发展满足两岸形势变化的需要,本文拟在探索当前两岸关系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寻求解决两岸政治难题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因应全球区域一体化的浪潮,台湾当局力推自由贸易协议(FTA)战略,但成效不佳。2008年马英九执政后,两岸关系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得以缓和并稳步发展,台湾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问题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当前,台湾当局的FTA战略目标逐渐从传统的中南美洲“友邦”逐渐转向亚太地区,从单纯的“政治驱动型”向“政治经济平衡型”特征转变。未来,台湾当局FTA实践的进展,并不单纯取决于台湾当局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身份,更取决于两岸经济整合的深度和两岸政治互信的程度。台湾当局FTA实践的经验,对于未来参与TPP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以来,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开创了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两岸政治关系有所改善,经济关系突飞猛进,然而两岸政治关系的相对滞后已明显妨碍到两岸经济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在两岸关系步人“深水区”之后,两岸双方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巩固“一中框架”,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开启政治对话进程,深化媒体交流合作,努力推进两岸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的良性互动,为巩固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台湾民意有三个层次:一,"台湾民意"有"一般意见"与"政治态度"之分,是可以改变的、多元的;二,"台湾主流民意"有具体问题与总体发展之分,当前涉及台湾前途与两岸关系的主流民意有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维持现状以及"台湾认同"等;三,"台湾认同"的形成有其国际因素、内部因素以及大陆因素,它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等同于政治态度,"认同台湾"与"认同中国"并不一定互相对立。研究台湾民意的重点在于研究"台湾认同",需要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