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西部民族贫困地区面临的反贫困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民族、宗教、历史、文化等方方面面。基于空间贫困理论视角,探讨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反贫困进程中各种反贫困路径选择所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内外一些成功经验提出初步建议,以期能为西部民族贫困地区的反贫困路径选择提供一种符合实际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新形势下民族贫困地区非公有经济发展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试结合河池地区的实际,就民族贫困地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问题做一些探讨。一、民族贫困地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1.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给非公有制经济一个客观的、科学的定位,从制度上…  相似文献   

3.
人口素质差距是云南省和其他兄弟省份的差距之一,人口素质的差距已经严重制约着云南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人口素质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又是心理素质的差距。民族心理素质是指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长期受地理、人文、习俗、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心理状态。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人口素质往往又反映在民族素质方面,而云南少数民族心理素质差距又呈多样性的特点。分析研究民族素质的差异性,有利于寻找对策,对症下药,从而全面提高民族干部的综合素质,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人口素质的差异性,在人类社会中是普遍的问题,任…  相似文献   

4.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贫困问题成因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部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还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西部地区脱贫进度相对缓慢 ,资金使用效益比较差并投入力度不够 ,财源的培植与贫困户的发展矛盾突出 ,异地安置越来越难 ,农民收入缓慢 ,返贫问题和民工贫困问题严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成因非常复杂 ,地域环境条件是造成西部民族地区贫困的客观条件 ,人口素质低 ,扶贫政策的内在缺陷 ,贫困地区优惠政策被弱化 ,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差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要做好新时期的各项民族工作,处理好民族贫困地区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关键是要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千方百计地加快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才能逐步缩小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才能逐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一、新形势下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也取得了较大发展由于各级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民族工作,始终把民族工作当作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所以使民族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在新时期也取得了较大发展。1.全面贯彻落实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而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充…  相似文献   

6.
邱溆  杨丽 《人民论坛》2014,(12):173-175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村民在面对物质贫乏的同时,还因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面临民族文化流失以及农村文化贫乏的问题。为了突破经济、文化双重落后的现实困境,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引导文化需求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县域经济面临资源匮乏、生产力水平有限、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社会保障体系欠完善等问题。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能否实现,因而,我们应在贫困地区原有资源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探寻经济增长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村民在面对物质贫乏的同时,还因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面临民族文化流失以及农村文化贫乏的问题。为了突破经济、文化双重落后的现实困境,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引导文化需求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家庭教育投资是伴随着少数民族传统家庭结构解体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其本质是摄取不同文化资源来满足少数民族社会转型的需要,文化遗产资本化成为少数民族家庭人力资本锻造的基本标签。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家庭教育投资的文化资源整合问题发现少数民族家庭教育投资的风险成本源自社会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先行者的资源占有性,建议将子女社会化目标纳入少数民族家庭教育投资的评估系统。只有当少数民族家庭教育投资决策具备社会系统、文化系统与人格系统的最低限度支持,少数民族学生的社会角色习得才能顺利促使教育价值的内化,从而获得教育投资的收益。  相似文献   

10.
综观世界各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不难发现,人口素质的提高与现代化进程同步。说明,要实现高度文明和现代化,首先要抓好教育,致力于人才的培养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日本在战后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21世纪是人才与科技大发展大竞争的时代,我们若不提高民族的人口素质,就没有能力去用科技发展生产力,更不可能实现民族的繁荣和昌盛。人口素质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从民族人口素质的物质方面看主要是强健的体质。但在此要强调的主要是精神方面的综合文化、意识观念的…  相似文献   

11.
12.
夏威 《青年论坛》2006,(5):65-67
本文依据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由教育实践所必然引起、且必须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这一要点,分析当前工作及教育评估对象现状,阐述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握其育人的特点,充分体现实质性评估内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武警初级指挥专业《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军校非"电类"初级指挥专业所必修的、学历教育中的专业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难教、难学、难用"的"三难"问题。那么,如何才能使《电工电子技术》教学适应新军事变革,为武警初级指挥专业的任职教育奠定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在"维稳处突"和"防卫作战"两大战斗中发挥作用呢?首先要认清新军事变革的大浪潮,要求我们初级指挥官有着较高的文化基础;其次要认清未来面对的战斗任务中,电子信息战将成为打破敌方各种防线的最直接的攻击手段;最后要认清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途径,才能变"三难"为"三易"。  相似文献   

14.
陆莹 《桂海论丛》2013,29(5):120-124
通过分析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发现广西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素质在进入新世纪以后有了大幅提升,高学历人口增长迅速,但是各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发展差异明显,整体文化素质低于汉族,个别民族处于后进水平。因此,要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探寻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民族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建立适合少数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构筑多层次少数民族教育体系;重视少数民族女性受教育的问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和福利。  相似文献   

15.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展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高校人才培养和办学水平的综合体现。其工作质量和效果是检验和反馈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亦暴露出不少问题。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现状以及用人单位的选人标准,以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拓提供切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人户分离现状、原因及治理对策——以普兰店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普兰店市为例,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当前中小城区人户分离现状、原因,以及人户分离对社会经济发展、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管理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户口意识;加大公安机关的管理力度;适时开展户口整顿;逐步建立起以居住地管理为主的社区管理新模式;加快城乡户口制度改革;依法加强人户分离的户籍管理,加大处罚力度;实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自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儿童受教育权实施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权利实施的深度、广度及现状仍存在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因此,关注少数民族儿童受教育权实现的程度,并从制度、法律、教育资源等方面探讨如何促进和保护其权利的充分实现,这不仅关系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体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文关怀,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中文速录教育发展步伐加快随之产生一系列问题:办学方向不明,培养周期设定不科学,素质、知识、技能结构配置不成比例,师资队伍施教能力、人才培养与市场接轨的吻合度差等,指出了中文速录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三个突破中文速录教育瓶颈的对策:"创新办学目标、创新教育方式、创新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突出表现为贫困生数量不断增长,比例不断增加,来源呈现多样化,引发其它问题多。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发展,教育公平的实现以及贫困生健康成才,都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个完善”的解决对策,即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法规,完善以助学贷款为主体、以勤工助学为主导、其他措施为补充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完善贫困生资助工作管理体制,完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散杂居少数民族乡村,劳务经济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占有20%-30%比例,主要从事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商业、服务行业,如经营清真食品、民族商品、民族药品等。由于受民族传统文化、语言、教育程度、谋生技能等因素影响,难以进入正规的企业就业,产业同质化,规模小,难有大作为。为此,流动散杂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需要在民族文化基础上,充分发挥劳务经济输出、输入地政府作用,利用"政府与市场"两只手,转变城市少数民族聚集区管理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民族区域联动,走市场联动之路,合理有序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流动少数民族提供良好就业、生活、培训环境,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