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生产则是基础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为保障粮食安全,农业法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耕地保护制度、扶持粮食主产区、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均专门作出规定。近年来,按照中央精神和农业法关于粮食安全的要求,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粮食总产量和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朱有国 《湖湘论坛》2009,22(2):86-88
粮食安全问题对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事关重大,但工亚化和城市化进程必然造成耕地减少,加之人口总量的继续增加及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气候变化等因素,势必形成我国粮食供需长期的“紧平衡”状态,我国的粮食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只能主要依靠自己来解决。力保18亿亩耕地红线、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两大基本面。消减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和加大对农民种粮的补贴是两大重要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王萍 《中国人大》2010,(23):20-21
在我国,无论何时,农业都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而作为农业的命脉、粮食生产的基础,农田水利不仅是农业和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涛珍  赵小风  袁源 《群众》2022,(10):34-36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粮食安全是维护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最重要的压舱石。当前,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耕地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基础,也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相关数据显示,近30年,我国耕地面积一直保持在19亿亩以上,基本稳定,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新粮食安全观,“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相似文献   

5.
国家粮食核心产区的保护与建设——黑龙江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对东北地区的调研,提出了建设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构想。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业基础雄厚,拥有大量的耕地后备资源以及现代农业基础,具备了高标准增加粮食产量的潜力。在世界粮价日趋增长的阶段,加大对黑龙江地区的农业扶持,建立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对中国保障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以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黑龙江省目前土地整理标准低、种粮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制约了黑龙江省成为中国粮食核心产区的进程。作者提出了黑龙江粮食核心产区保护与建设工程,以及加快农民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事关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从我国国情和今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粮食供需因受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等因素影响,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各级政府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不断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朱兆良委员:关于加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建议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首要战略问题。加强粮食安全保护能力建设的建议:1.藏粮于土,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及粮食生产的可恢复性。也就是说,在粮食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部分土地种植经济作物或从事其它经营,一旦出现粮食紧缺,就可很快恢复粮食的生产能力。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破坏耕地或永久性占用耕地。2.采取扶持措施,提高种粮农民收益。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尽量减少对农民的税收,甚至免除农业税…  相似文献   

8.
传统粮食产区,已不能为我国提供足够的商品粮。在世界粮价日趋增长的阶段,加大对国家粮食核心产区的建设与保护,对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及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在城镇化和生态建设的背景下,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该文分析了资源低效利用经济粗放增长与粮食安全的内在关系,阐述了荷兰、日本和以色列等资源紧缺型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提出了重新认识耕地质量内涵、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商品化率、提高粮食非主产区口粮田建设积极性、稳布局调结构挖潜力、提升城镇建设用地管控水平和发挥多部门合力等一系列保证口粮绝对安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载体,是人类所需食物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好耕地,就是保护了我们的生命线。对于我国和我省来讲,保护耕地意义尤其重大, 工作尤其迫切。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倍受世界关注。尤其是 1995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提出的“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再次为我们的粮食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10年过去了,虽然中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重点抓的是: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粮食安全这两项工作。如何增收?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使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的增值利润。如何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体系?要居安思危,巩固粮食生产基础,建设商品粮基地,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能发展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关于生物质能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构建了一个生物质能发展影响下的粮食供求局部均衡模型,模拟预测了未来我国粮食供求变化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能发展对我国不同品种的粮食供求影响不同,对我国玉米、大豆和油菜籽的粮食安全产生较大威胁,因此我国应加大非粮生物质能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锐减特征明显,对国家粮食安全水平构成了威胁,并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以我国31个省域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我国省域粮食安全水平及其空间效应、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粮食安全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和正向的空间相关性。Moran散点图和Lisa聚类图的局部分析显示,不同省域粮食安全水平有着空间相关性的差异和不同的集聚模式。空间计量回归表明:省域之间的粮食安全水平在地理空间的邻接上表现出了较强的溢出效应,粮食安全水平的空间相互作用或影响的途径可以通过邻接地区而相互传递。耕地面积对粮食安全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人均粮食耕地面积每提高1%,粮食安全水平系数将提高1.0265。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与金融安全并称为全球三大经济安全,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更是粮食消费大国。在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背景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既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应对复杂国际环境、保持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基础战略。虽然自2004年我国粮食恢复增产以来,已实现连续8年增产,粮食安全基础得到加强。但由于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约束日益突出、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不断加剧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不利因素逐渐增加、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本刊特组织了这组文章,从品种结构、主体结构、地区结构等各方面对粮食安全问题加以阐释,以期从理论层面对保障粮食安全问题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黄文娟 《群众》2023,(5):43-44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命根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这为耕地保护指明了重点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1年,江苏耕地数量首次实现了年度耕地总量净增加,约占全国耕地总量的3.2%,占全省的38.2%,粮食播种面积连续11年保持在80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达753.8亿斤,占全国总量5.49%,实现了人口密度最大省份“口粮自给、略有盈余”。  相似文献   

16.
郑楚光 《世纪行》2011,(3):16-16
影响粮食供给关系主要凶素:第一是粮食的生产。这方面主要受到粮食播种面积、农民种粮积极性、科技进步、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温家宝总理总结说:“我国有13亿人口要吃饭.土地资源有限,粮食安全始终是最大的隐忧。解决这个问题别无他途,必须依靠高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第二是粮食的消费。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的消费需求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惊人的浪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1000亿斤。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08年之后,全球粮食价格暴涨,不少国家出现粮食短缺甚至饥荒。中国虽然仍能维持目前的市场稳定和紧平衡状态,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风险和压力。研究中国当前的粮食安全问题,不能就粮食谈粮食问题,必须从更深的层次上用大视角找出其根源,以采取治本之策。农业作为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它的存在状态如何,不仅取决于经济因素,还取决于政治、思想文化等其它社会因素。有鉴于此,我认为要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其根本出路不仅在于强化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地位,而且要解决农民的政治地位和其它社会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严正声明     
《小康》2008,(8):8-8
科技的进步、基础设施的改进和完善、生产工具的现代化,都有利于提高粮食等农产品的产量,我国改革时期粮食生产增长趋势已说明了这一点。而从需求方面看,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保障我国长期粮食安全目标也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国际粮价上涨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福生  刘辉 《求索》2008,(10):9-11
近年来国外粮食价格处于高位运行,对我国粮食价格和粮食安全产生一定负面作用。本文首先就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趋势和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其变动对我国粮食价格和粮食安全带来的不利影响,然后重点探析了国际粮食价格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传导机制,最后结合我国粮食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刘林奇  ;曾福生 《求索》2014,(10):52-56
粮食进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粮食供求缺口,增进粮食安全,但它又有风险性,可能会给粮食安全埋下隐患。通过实证分析,从三个方面评价了我国粮食进口的风险,结果表明:进口依存度较低,进口对国际粮价几乎没有影响,但进口市场集中度较高。总的来说,我国粮食进口的风险较低,不会造成粮食安全问题。为确保粮食安全的长期性和稳定性,防止粮食进口风险出现反弹,我们要大力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努力减少食用粮的浪费和提高工业用粮的效率,严格粮食进口规模,不断降低粮食进口市场集中度,积极开拓国外土地租赁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