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邢彦辉  丁咪 《前沿》2013,(13):146-148
网络谣言作为突发公共事件的伴生物和导火索,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出现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各个阶段,甚至直接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破坏性巨大.本文主要分析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与网络谣言的关系,探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谣言如何控制,以最大限度避免网络谣言带来的社会危害.  相似文献   

2.
严茂丰 《公安研究》2014,(4):31-36,83
近年来,因社会不公、分配不均、贫富差距等社会转型期问题的存在,我国群体性事件一直处于高发态势,并对政治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同时,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自然而然地与群体性事件结合在一起,并对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发展和扩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和发展的今天,如何依法、科学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维护稳定部门不得不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但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迅猛发展和巨大影响相比,无论是在法律、政策层面,还是认识层面,公安机关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和处置工作均缺乏充分的准备。针对当前公安机关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依法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措施,加强处置工作的依法性和科学性,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热点问题的涌现,网络群体性事件在我国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然而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阻碍着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深入研究。文章在探讨网络群体性事件词语的褒贬性之后,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体、客体、行为方式及政府的规制性方面加以考量,提出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是网民就具有不确定性的社会热点问题在网络环境中发表看法、交换意见、集聚思想并需要政府予以规制的事件。  相似文献   

4.
谣言几乎与群体性事件如影随形,贯穿于群体性事件的全过程,对群体性事件爆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湖北石首"6.17"事件中网络谣言肆虐凸显了当地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薄弱与不足,包括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意识淡薄、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和网络舆论引导方法、手段落后等。加强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实现网络谣言的有效治理,必须增强领导干部的网络媒介素养,提高网络谣言防范意识、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坚持"疏堵结合",转变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方式和坚持舆论引导主体多元化,构建网络舆论引导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网络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给政府应对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此,我们需要准确掌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诱发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及时、妥善应对.具体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要注重搭建网络对话平台,构建网络舆论引导新机制,进一步推进“网络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论对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论主要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以及呈现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等特征,伴随着谣言扩散的同时还具有动态性、表层性的特征。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前,网络舆论使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具有自发性和快速性;在群体性事件发生过程中,微博舆论领袖的作用大、谣言的扩散推动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政府利用网络发布官方信息,安抚民心。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群体性事件借助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组织和动员,网络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的突出社会问题。公安机关应当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正确认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尽快建立健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策略,切实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同时要重视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关注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金俊宏  黄慧 《电子政务》2011,(11):43-46
在群体性事件中谣言通常作为一种异化的人际传播而存在,它往往在群体性事件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为有效控制群体性事件中的谣言传播,就需要对谣言特征进行分析。基于此,本文以石首事件为例,分析了群体性事件中谣言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崔建良  朱进 《人民论坛》2012,(29):28-2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由网络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体具有虚拟性和多元化等特征,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具有虚拟与现实交织、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等规律,需要从建立政务公开机制,保障网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等措施入手,构建全方位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0.
岳璐 《求索》2012,(10):245-246
在群体性事件频发已成常态的中国社会,互联网不仅成为群体性事件中民众表达意见的主要"发声地"与"放大地",而且还成为部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地"与"引爆地",网络草根民意、网络意见领袖、传统媒介、政府等信源之间的互动、冲突与整合在群体性事件的形成、爆发、平息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将考察网络民意在群体性事件传播中的表达机制与互动机制,从而呈现网络民意传播、影响群体性事件之图景,并揭示其背后的风险社会中公民政治沟通意涵。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网络无疑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在网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矛盾,例如网络群体性事件。本文介绍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分析了网络群体性事件对政府信息管理的挑战,提出了政府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办法。  相似文献   

12.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张力加大和社会稳定性降低的突出表现。如何从理论上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采取切实可行办法来预防和消减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条件。社会利益格局失衡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结构性诱因;利益受损者的相对被剥夺感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心理性诱因;负面的"集体记忆"导致弱者符号化的认知模式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认知性诱因;政府信息管理"缺位"和媒体应对失当导致的谣言弥散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信息性诱因。  相似文献   

13.
突发型群体性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由社会稳定状态的预测系统、社会矛盾监控与预警信息系统、社会矛盾的教育调解系统和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系统构成.群体性事件突发后,对其处置主要包括了解事件真相、判断事件性质、分析事件责任、表明政府态度、采取相应处置措施等环节.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要坚持争取大多数、防止扩大化、谨慎出警、公正执法、掌握重点人员、及时取证等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王万军  崔建良 《前沿》2012,(10):81-82
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人们交流信息、传播舆情的重要渠道。近几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因素。本文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分析入手,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如何预防和化解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陈文彪 《前沿》2012,(12):116-117
在信息传播极为迅速的当今社会,近年来发生在互联网内外的群体性事件出现了交织放大的趋势,对社会稳定构成一定的威胁,在虚拟社会里,网民可以放弃现实生活中的顾虑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往往可使某地的某件事形成聚集评论,从而上升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而公安网监警察网络监督力量则受到现行体制、技术的限制,在处置网上群体事件时受很大的局限,增加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防范和处置难度。本文就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公安机关提高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防范和处置能力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机制提出了建设思路,对于营造良好网络氛围、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群体性事件一直处在高发期。目前,它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主要因素。能否化解并加以有效解决,是衡量政府危机处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从贵州“瓮安事件”和“德江事件”看,我国政府应坚持以下原则:第一,认真研究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增强政治敏感性;第二,高度重视突发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第三,健全信息发布体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第四,做好相关利益方的安抚工作,维持社会稳定;第五,畅通意见表达渠道,切实保障公民政治参与权。  相似文献   

17.
如何处置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处置不当,将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危害。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与燃烧的机制一样:一是被歧视、被不公正对待的社会阶层(或群体、集团)的愤怒或挫折感的积累(即燃料的形成);二是激发群体性事件的意外事件或谣言(即火种)。群体性事件处置的第一个重要原则是预防,即防止罢工抗议人群情绪失控、防止人群中出现暴力违法行为;第二个重要原则就是在抗议罢工人群出现暴力甚至与警察冲突时,要采取“擒贼擒王”、“网开一面”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创造》2013,(9):64
约7.87%突发公共事件中现谣言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最近联合发布2013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3)》,对近年来的重大舆情事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剖析了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并对预防机制提出相关建议。该报告称,对3115个有效样本的分析显示,2010年至2012年,平均约有7.87%的突发公共事件中曾出现过谣言。以2012年为例,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出现在事故灾难、政策出台、民生问题等类型事件中。报告  相似文献   

19.
社会燃烧理论视角下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互联网作为载体在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介绍了社会燃烧理论及其用于网络群体性事件分析的适用性;详述了社会燃烧理论与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要素:社会矛盾是燃烧物质,网络助燃剂系行为动员和情绪动员所起的作用,社会点火温度是刺激性事件;论述了网络助燃剂对刺激性事件和社会矛盾的集合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发展不仅迅猛,而且其事件的影响度和被关注度已非常之大,远远超出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群体性事件的把握与控制能力。因而,研究目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成因,以及探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防范策略,对疏导舆情、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