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
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统筹推进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这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我们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结合社区实践,我认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就必须加强社会管理的全方位建设。其中要以不断改进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方式为先导,以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持续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引导发挥好群众参与到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和主力军作用;不断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  相似文献   

4.
陈玲  张云飞 《长白学刊》2012,(4):130-13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社会建设规划的基本内容和目标,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社会建设规划的贯彻落实,要明确政府的社会建设责任,建立稳定均衡的公共投入机制,推行干部政绩考核的民生标准,形成协调配套的社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5.
《人民论坛》2012,(33):52
报告摘要: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6.
谢秀兰 《群众》2008,(12):37-38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任务。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近年来,我省各级监察机关立足江苏改革发展实际,紧紧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一总体目标,认真履行职能.以效能监察为抓手,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公共服务的目标是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广泛、可持续性、政府保障和均等化,实践上面临着供给不足、结构失衡、机制不健全等巨大挑战,必须贯彻落实全面改革与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构建新型服务型政府和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流程。  相似文献   

8.
<正>民政系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阵地,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渠道。因此,民政工作必须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三强一富一美"新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民生保障为根本,以发挥好"四个作用"为目标,以落实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民生规划为抓手,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效能,力争"十二五"末实现我省各项基本保障、救助制度全覆盖,民生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黄诚 《求索》2014,(8):23-27
公共服务是民生之源。基本公共服务的体制障碍是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瓶颈。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既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改革,要扩大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构建"协同参与型"的新格局;要保证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供给,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监督评价体系,健全基本公共服务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黎昕 《就业与保障》2013,(Z1):84-85
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统筹推进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这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我们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基础上,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1.
民生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的根本责任所在。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不论从提出或实施,均以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为依托,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化,它不仅可以用来考量和指导政府改善民生、提高民生净福利水平,而且可以用来评价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实际效果。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是一种有效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2.
正记者观察2017年12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要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数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大有作为。让百姓少跑腿、数  相似文献   

13.
陈野 《重庆行政》2014,15(6):43-45
正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客观要求,对于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闫建  王岑 《重庆行政》2013,14(3):51-52
党的十八大把加强社会建设提高到了"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新高度,并对社会建设做出了战略新部署,提出加强社会建设需要"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和"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这"两大驱动".加强社会建设,需要"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吴琳  张敏  刘丹 《桂海论丛》2013,29(5):88-92
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现实任务,也是维护和保障公民文化基本权利实现的具体体现。这对政府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这一要求,政府在改进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文化民生建设过程中要遵循公平适度、需求导向、社会协作的三条原则。在公共文化民生建设过程中,要推进队伍建设,为文化发展储备优秀人才;推进制度建设,为文化发展提供制度保证;推进社会建设,为文化发展提供发展载体。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全省民政工作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2010年全省民政工作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依法履行“改善民生,落实民权,促进民利”职能,全面提升民政事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李华生 《群众》2011,(1):45-45
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覆盖城乡、比较完整的、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贯彻落实这一基本要求,对于徐州拥有六成以上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市”来讲,就是要着力增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政策》2013,(3):18-2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改善民生并列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两个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同时,报告对社会建设的目标、出发点、具体路径和措施作了明确而深刻的论述,为今后我国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目标: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毋庸置疑,安全保障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具有一定安全性的社会环境,人的安全乃是至高无上的法律。  相似文献   

20.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 2 0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已经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府转变职能的工作得到了深化。去年 ,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新的发展观要求各级政府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创新 ,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 ,各级政府要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更加重视就业、教育、文化、体育、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等方面工作 ;更加重视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建设 ,建立和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在 2 0 0 4年 6月 9日 - 1 2日“首届中欧政府管理高层论坛”上 ,中国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对相关体制改革方面进行解释 ,阐述相关的观点和政策立场。为了更好地促进政府体制改革 ,改善公共服务 ,推进公共服务创新 ,为社会提供更有效的公共服务 ,本期《CPA评论》栏目特别推出“公共服务与体制创新”专栏。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福今强调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就应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创新。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 ,就必须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和供给方式、推进公共服务的技术创新和理创新。中国国际减灾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