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衢州市在实施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中,实行"收购先行、同步征收",创造出"市场运作、政府主导"的旧城改造模式。从征收到第三方收购2013年初,衢州市区水亭门、北门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项目启动,对街区内绝大部分老房子实施保留性修缮。同时作为衢州城市建设管理十大专项工作之一,时间上要求在2014年底完成,但按照征收程序,仅办理房屋征收前期手续,至少就要7—8个月,这大量挤占了后期修缮时间。  相似文献   

2.
既要注重旧城城市文脉的延续性和完整性,又要适应现代化结构调整,是规划部门与政府所面临的难题,如要做到两者兼顾,则需要一方面要清楚地认识城市结构与形态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又要形成切实有效的具体办法。 现状的城市形态是不同历史阶段城市形态的积累,其变化总是以原有的形态为基础,并在空间上对其存在依附的现象。因此,城市形态具有连续性,历史上形成的形  相似文献   

3.
蓝天宇 《群众》2017,(18):67-68
全世界的大城市都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难题:过快增长的城市人口挤占了大量市区空间,重新进行城市空间的规划和改造变得十分艰难,尽管工程技术和资金投入早已不是改造的最大难题。早年间,我跟一位英国教授一同研究欧洲的黄土地质时,探访过很多欧洲城市,他跟我说他最爱的城市是巴黎——古典与现代、老建筑和新大楼、公共设施和私人场所在这里相辅相成,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成都市锦江区在旧城改造中大胆探索,在认真总结阳光拆迁和模拟拆迁等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和开发与历史文化保护相结合,按照阳光+市  相似文献   

5.
陈宇光在《齐鲁学刊》2008年第6期撰文认为,人类面对来自自身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和挑战,无法回避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悖论,从城市空间架构的文化维度来审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市文化空间由城市传统文化的历史空间、城市现实文化的多元化格局以及城市未来文化的伸展空间等方面构成,  相似文献   

6.
旧城改造中城市政府的角色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慧 《理论月刊》2007,(12):137-139
旧城改造是一项牵涉面广、耗时耗资大、社会影响强的综合性工程。本文在全面分析了旧城改造牵涉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成本收益之后发现,只有城市政府是真正愿意推动旧城改造的,因此城市政府在旧城改造过程中的角色举足轻重。但是在我国旧城改造中城市政府却存在显著的角色错位、缺位和越位等偏差,因此本文就维护公平和监管效率两大角度着眼,从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促进公众参与、引导私有部门投资、监管开发商行为、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城市政府要推进旧城改造持续健康发展所应有的合理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旧建筑是中国乡土村落文化的代表,当前研究多从建筑美学与城镇化建设的角度谈及少数民族旧建筑的保护、改造与利用,很少考虑到少数民族建筑与乡村聚落空间的公共关系,围绕建筑文化空间的保护治理来探讨少数民族旧建筑的社会关联性,对其民用结构的濒危改造提出了全新思路,反思民族视觉元素保留中历史文化细节的遗落,认为少数民族建筑历史景观的再生利用提供了现代人"反秩序生活"的宝贵经验,指出纪念少数民族旧建筑所凝聚的人类自然生存能力并使之启迪城市生活是少数民族旧建筑保护、改造与利用的根本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高兴 《学习与实践》2012,(6):130-135
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冯骥才是著名的城市文化保护者,他的城市文化意识在时间向度上表现出开放与建构的品格,同时强调城市文化的历史性和空间性相统一,尤为重视城市文化的时间意义和空间价值。冯骥才对于天津这座城市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天津历史文化在他看来是东西方文化交融和碰撞而构成的一种"奇异的创造"。冯骥才痛惜天津旧城遭遇"建设"性破坏,他将信念化为行动,通过文化"抢救"和文学创作来记录和描述天津的历史文化,彰显了当代中国文人的智慧、良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9.
正实践证明,如果不重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的延续性,必将导致丧失文化个性的"无国籍"城市的出现,即所有城市呈现相似的建筑模式和街道景观,使人们难以寻找区域的特性和固有魅力。北京城从元、明、清三代的建城史,就不同于西方城市自由聚集发展的历史。北京建城的突出特征就是有完整的设计思想和规划,整体的文化内涵和整体的人文环境,足以说明北京旧城从开始建设就有整体性,用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棋盘式街道、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以及众多布置得当的坛庙、府邸、居住区,这些都是历史遗留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0.
韦仕国  李丹丹 《传承》2012,(21):44-45
说起南宁的水街,"老南宁"们的眼前立即浮现出飘香的生榨米粉、粽子、鸳鸯糊等传统美食。与此同时,作为具有百年历史的老街,水街也见证了南宁从开埠至今的历史,并留下了骑楼群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目前,西乡塘区将对水街及周边片区进行旧城改建,结合民生路、兴宁路、解放路和金狮巷、银狮巷的"三街两巷"工程,将水街片区打造成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具有文化、旅游、商业内容的历史文化街区。  相似文献   

11.
历史风貌是城市文化在城市空间的积淀。上海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树立了“开发是发展、保护是更具文化内涵的发展”的理念,逐步建立了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体系,保护了城市历史风貌,提升了城市品位,弘扬了都市文化,塑造了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12.
颜书明 《今日海南》2013,(11):33-33
文化形象是一个城市最本质、最个性化特征的反映,是一座城市的特色资源和无形的资产.它可以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向心力,提高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自豪感,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海口作为海南的省会城市,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于2007年3月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骑楼老街、府城等都是海口市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的灵魂,也是当前建设国际旅游岛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因此,海口应大力借助这些文化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形象,提高海口的城市知名度、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王府井历史商业街区实施了以环境整治、业态更新和文化建设为主的城市改造与管理创新,街区商业质量、公共空间品质和文化影响力得到提升,焕发了新的活力。但王府井街区文化资源转化不足、“文商旅”融合发展有待深入,街区空间结构有待优化,新业态比重需要进一步提高,缺乏统筹城市管理机制。历史商业街区的核心优势在于历史文化,本文围绕突出地域人文特色对王府井街区的进一步提升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梅芳 《长江论坛》2006,(6):32-34,43
武汉要充分发扬“海纳百川、包容并存”的历史文化精神,学习借鉴吸纳他人之长,不断发展创新繁荣武汉文化,构筑武汉市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充分发扬“思想敏锐、敢为人先”的历史文化精神,坚持制度和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武汉综合实力;充分发扬“开放开拓、精明守信”的历史文化精神,建立与国内外城市和地区的合作伙伴网络,不断扩大武汉发展空间;充分发扬“豪爽大气、热情明礼”的历史文化精神,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创造武汉良好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方位与文化价值观改造的多维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海军 《长白学刊》2006,(2):97-101
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来展开它的内涵和外延的。传统文化转型成功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传统文化价值的演变和改造的完成。伴随着社会转型,当今传统文化价值观所处的历史方位仍是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我国文化价值观的演变呈现出几个显著特点:以文化价值观为核心的国民性改造严重滞后,城市、乡村文化价值观的二元分离和文化价值观改造中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国民社会心理的脱节。  相似文献   

16.
<正>文化是城市历史的积淀和城市精神的结晶,也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南京有近2500年建城史、450年的都城史,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六朝文化、明清文化、民国文化和自然山水文化。在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中,有以孙中山等众多先贤为代表的历史名人文化,这些名人文化是极其珍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也是体现南京地域文化、历史演变最生动  相似文献   

17.
正一、城市文化的具体含义城市文化是指具有城市特征的文化模式,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活习俗和价值观念结合而成的复杂整体,及其在城市物质空间和社会活动中的反映。城市文化也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两个方面:一是城市格局、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人居环境等物质空间环境;二是非物质的城市风俗、习惯等,以及作为每个城市成员所形成的一些能力和习惯。吴良镛先生认为,可以将城市文化分解为下列层面:物质层面:属于城市文化的表层,  相似文献   

18.
文化足城市的灵魂,保护城市文化就是在为城市保阿特色与发展的根展。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管理者的重视.各级历史文物、历史风貌建筑逐步得到维护与修缮。在以土地换取经济发展、城市更新如火如荼的当下,对历史街区、历史义化环境的保护越来越成为历史义化保护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历史遗址是人类文化的核心表现,是人类历史的千古绝唱。存在于城市中的历史遗址,是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普罗旺斯不是一个旅游城市,而是法国最南部的一个“大区”(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历史上,它曾是一个小国。普罗旺斯有着自己的语言(现为方言)和历史,故有着相对独立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