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婚姻是每个人的事情。古往今来,关于婚姻的论说举不胜举,但有关婚姻契约的话题却有些少见,而具体阐述婚姻契约关系的文章几乎没有。众所周知,婚姻不仅是个人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因此有很多人把自己的婚姻完全寄托在社会法律制度的保障和救济上。笔者认为,在社会制定婚姻法律制度保障个人婚姻权利实现,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每个人更应该认清婚姻的本质,正视自己在婚姻中的权利义务,对自已的每一个行为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认真对待(或者经营)自己的婚姻。本文就是从社会契约(本文所指社会契约都仅指民商事领域)的角度来分析婚姻关系。笔者认为,婚姻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这种契约既有作为契约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同时,婚姻关系也是一种心理契约关系,它于无形中制约着婚姻中的男女,这种制约导致了许多规避婚姻法律的社会现象,因此,笔者强调,婚姻契约关系应由封闭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2.
区域合作中的府际契约:概念与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契约行政是当代中国区域政府间合作的一种模式创新,而府际契约是开展区域契约行政的制度支撑。从政府间关系视角看,府际契约本质上是一个府际治理问题,不能简单地与一般意义上的行政契约概念混为一谈,因为府际契约在追求目标、契约主体、贯彻原则和基本属性上,均与行政契约存在诸多差异乃至本质不同。本文根据签约主体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合作的不同领域,对我国区域合作中的府际契约进行了不同分类。  相似文献   

3.
陆晓芳 《前沿》2008,(7):110-112
本文从高度发达的契约观念是辩诉交易的文化基础为出发点,介绍了辩诉交易制度中契约观的内容,简析了契约现在辩诉交易中的独特功能,并就建立中国控辩协商制度中的我国契约观改造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王海威 《前沿》2007,(12):106-110
心理契约作为制度契约的有效补充,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内驱力。高校教师这一群体的心理契约具有自主性、多维性和功能性特征。心理契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美两国不同文化背景下,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的类型、内容和心理契约的违背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中国高校教师的心理契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契约精神是行政合同的本质精神。行政合同在充分体现“平等,自由,对价,合意”这四大契约本质的同时,借鉴并运用了其他一些经典的契约制度。行政合同中的契约精神对于限制行政权力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契约精神不仅蕴藏着自由合意、权责对等、互助公益等方面的内涵,而且对社会关系的调节具有法律和道德所不具备的特点与功能.在社会转型期,合理引进和倡导契约精神,对于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构诚信和契约社会是建构公民社会的新型社会关系的重要基础、人的交往关系发展的必要前提、人的能力充分发展和发挥的现实基础、自由个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们必须面向现代、面向全球,借鉴西方诚信文化和契约文明的精髓,实现诚信文化的现代转型,强化制度伦理和民主法制建设,优化伸张诚信、弘扬契约精神的法治环境,完善市场竞争和政府监控机制,培育人们诚信与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8.
来凡凡 《前沿》2014,(15):77-78
契约精神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的,契约精神打破了传统中国建立于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人伦社会,其现代性意义不仅在于它以经济契约手段和法律契约形式实现中国现代化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它作为“公共精神”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分离的现代公民社会,符合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市场化、法治化、现代化特点。  相似文献   

9.
渗透在西方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契约精神,为国家、社会、法律的产生,以及政府存在与行为提供了合法性依据.在公共管理改革的新阶段,契约制作为主要的革新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政府再造领域.政府契约制有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减轻财政负担、防止机构膨胀等优点,但也存在视野狭窄,易产生机会主义,腐败等缺陷.展望政府未来改革发展方向,一种以契约为基础的民营化改革,将为政府实现善治的目标带来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农村原有落后的文化观念影响着村民的日常行为,尤其是宗亲文化中不合理的成分成为现实农村各类矛盾冲突的文化根源。农村警务战略中所蕴涵的契约合作、平等协调、以人为本等现代文化特征不仅改善了农村治安面貌,而且在精神文化层面上也显现出强大的改造力。广大民警要注重通过促进农村精神文化的更新来更好地带动警务效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郑秋风 《前沿》2011,(20):166-168
市民社会的核心文化是契约文化,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在现代市场经济基础上建立的市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及其理念;二是现代的法治精神及其制度;三是个体在合作中具有的信任道德。反观我国历史及现实,市民社会的核心文化要素是缺失的,我国还没有建构起内涵丰富的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12.
契约自由原则是私法上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核心内容,也是近代私法走向进步的标志.离开了契约自由就无法解读意思自治,契约自由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是20世纪以来,随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契约自由原则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各国立法普遍对契约自由给予一定的限制,以保障社会的整体利益.本文通过分析契约自由原则的形成基础,针对契约自由原则所面临的困惑,指出追求实质正义与契约自由原则在终极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李羽 《岭南学刊》2008,(5):120-123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诚信就是人与人相处时应诚实不欺,言行一致,恪守信用。中国传统诚信文化既有其精华又有其缺陷。中西诚信文化的比较,旨在于努力促进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的现代性转型——规则诚信。现代诚信观认为,诚信不仅是一种公民和法人的理性精神,而且是体现契约精神的道德规范;不仅是一种社会制度,而且是重要的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14.
关系契约理论解释了劳动关系的多重属性,以新的解释视角克服了古典契约论的缺陷.虽然契约始终是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但劳动关系是一种长期契约,具有不完全性,选择、交换和未来意识共同交织于一体,关系规范、社会规范和法律规范共同调整着劳动契约.用关系契约解读劳动关系,能够更加理性和客观地界定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为劳动法律制度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民工在劳资关系中受制于权利不对称,原因在于市场非人格化强制所造成的民工弱势地位和缺乏组织化,同时也在于第三方对劳动契约监督不力;而缺乏契约精神和契约意识则是其中深层次的原因,也是制约我国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基本因素。党和政府在监督劳动契约的执行以及倡导契约精神、唤醒契约意识等方面应承担起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6.
在《契约的死亡》一书中,格兰特.吉尔莫通过对传统契约理论的起源、发展和衰落的详细阐释,得出"契约已死"的结论。但该结论未免过于悲观。契约自由是契约制度的核心和生命力所在。英美法系的约因理论是贯彻契约自由理念的表现。尽管在现代民法中,个人自由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但其仍然是私法的核心,契约制度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传统契约文化中的官民关系能够成为一种比较融洽的社会关系,其关键在于传统法律制度尤其是传统契约法律制度以恰当的方式审时度势地处理了这种官民关系。在当代中国,这对于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社会契约理论是16世纪以来在西方乃至全世界极有影响的一种国家学说,其兴起与西方的契约文化传统、与西方的社会变革,特别是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日益发展的契约经济有密切联系。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契约发展的历史。契约这一民法上的名词在西方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正是契约理论与社会学说的结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革命提供了理论前提。另一方面,契约原理所具有的世俗性,所隐含的自由、平等、正义、功利和理性的原则等现代法律观念,正是西方法治文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身份到契约”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过程中,更多的人剥离掉与生俱来的沉重的身份负累,成为在契约机制协调之下的自由、平等、独立的个体,这是社会进步的规律所驱。中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经历着“从身份到契约”的社会变革,在这一进步过程中,又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应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诸如职业选择的“准身份”现象、市场竞争中的“契约低效”、人与人交往中“漠视契约”等问题。从制度与文化两个维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析,有助于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认清存在的问题,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以美国学者格兰特·吉尔莫为代表的西方法学界哀叹“契约死亡”!果真如此吗?笔者以亲身经历的3个典型案例反映出“个案困境”,以30起1363件商品房买卖系列纠纷案件分析出“整体困局”,由现行法律的基本原则、准入规则和无效规则剥离出“立法困惑”,一个个立法、司法现实。使读者深感我国现行格式条款法律制度的“问题困扰”,契约死亡并非恫吓!如何让沧桑百年①、造尽辉煌,而今却濒临死亡的契约理论再生?包括日本学者内田贵的《契约的再生》在内,迄今尚无满意答案。笔者认为,探明法理根据是规制格式条款的前提,也是契约再生的基础。于是提出格式条款非平等性、非协商性、非特定性的“三非”特征.“格式条款规制说”的性质,契约自由与交易秩序和谐、公平交易与效率经济统一、基本生存与持续发展兼顾的价值取向。契约再生必须有立法、行政和司法的共同给力,体现在格式条款的三条规制路径:立法界定立法定义、确立规制原则、明确条款准入规则、理顺无效原则体系;行政健全审查备案制度和违法禁用制度;司法建立绝对相对无效、免责加责和主要权利判断、提示义务范围和条款解释等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