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快建立“国家道路交通安全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业已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道路交通管理的首要任务。系统有效、明确具体的道路交通安全计划,是持续稳定降低交通事故的重要手段。本文回顾和分析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预防的历史与现状,结合发达国家经验,对我国建立国家道路交通安全计划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2004年国内十大重要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开始实施。这部法律是我国首部全面规范道路交通活动参与者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是我国道路交通事业全面走向法治时代的崭新开端。以人为本、公平与便民的原则成为这部法律的最大特点。《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一部好法,给老百姓带来了诸多好处。它的贯彻执行,必将对提高  相似文献   

3.
谈道路交通安全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道路交通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道路交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城市道路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以法律规范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刻不容缓。《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颁布是中国道路交通法制建设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是中国道路交通事业全面走向法治时代的崭新开端。  相似文献   

4.
道路交通安全文化的内涵、功能与建设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通安全历来是道路交通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从道路交通安全文化的角度研究问题是一种全新视角。道路交通安全文化是社会安全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次。道路安全文化的功能包括导向、约束、协调、教化、优化与辐射功能。政府、运输企业和交通参与者个人均应成为道路交通安全文化的建设主体。  相似文献   

5.
外卖骑手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卖骑手在行业拉力和现实推力合力作用下,不仅迸发了巨大的工作激情,更激发了对"限时计件工资"、晋升机制、摩托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高度认同,而外卖骑手安全态度是寄托于"减少差评"之上渴望被顾客理解的心理需求,进而放纵了对道路交通安全行为的遵守。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应从外卖骑手身心特点出发,利用互联网+技术,以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和道路交通事故保障知识为内容,为外卖骑手构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查询与咨询体系。  相似文献   

6.
建国五十年来,我国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建立和形成公安机关与交通、农机部门分工负责城乡道路交通的管理体制阶段;二是全国城乡道路交通由公安机关负责统一管理阶段;三是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交通管理运行机制、队伍管理机制的阶段。我国道路交通管理在改革中不断发展,为未来的交通管理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近期,针对乱穿马路、乱闯红灯等交通顽症开展的交通整治专项活动正在申城形成一股声势,向一些市民的交通陋习“开火”,得到了普遍认同和积极响应,并在其他领域产生连带效应。5月25日是《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确定的“本市无违章、无事故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学平等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行,冒雨来到“交通文明综合指数测评”的中山北路、  相似文献   

8.
《新疆人大》2013,(9):28-28
沙雅县:为进一步加强沙雅县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近日,沙雅县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对全县贯彻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自治区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 检查组首先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实施办法的情况汇报;其次,与县公安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局等涉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部门进行了座谈;最后,检查组一行深入到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服务大厅、临时客运站等地实地检查。  相似文献   

9.
侯晓娜  温玉斌 《传承》2013,(2):66-69
“中国式过马路”是中国人过街难的乱象,实质则指向了当下道路交通管理措施中的软肋。它不但反映国人交通文明素质的欠缺,也凸显了民众法制意识的淡漠,规则意识的缺失,对安全的忽视,当然也有的是现实中被逼的无奈。  相似文献   

10.
行人、自行车闯红灯过马路、机动车在路口不让行人先通过的做法变成了违法行为;机动车与行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相遇,“应当避让”的都是处于强势的车,而不是处于弱势的人……似乎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新出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是为了保护大家的出行安全,也是为了提高整个社会的交通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法律规范的现状 建国以后,我国就十分注重用法律来规范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和管理秩序,创制了一些道路交通管理法律规范。如1955年的《城市交通规则》、1960年的《机动车管理办法》和《公路交通规则》、1972年的《城市和公路交通管理规则(试行)》等有关交通管理法律规范。尤其是1986年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后,国家对道路交通管理的立法更是进入了快车道,相继出台了《道路交通管理条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等行政法  相似文献   

12.
前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与此同时,道路交通拥挤,特别是城市道路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也日益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很多大中城市都在考虑采用现代化的手段,特别是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来实现道路交通管理综合信息的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利用高新技术来有效地缓解道路交通,特别是城市交通的拥挤和堵塞,以全面提高我国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强化道路交通管理的指挥能力,更好地发挥道路网和道路交通在经济建设中的大动脉作用,这是公安道路交通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论侵权法归责原则在交通事故领域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事故的归责原则属于侵权法规制的范畴,我国民法与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是不一致的,有严格责任,也有过错责任的规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较为合理与全面。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处于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造成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传统安全理念下形成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不适应经济发展条件下的道路交通安全需求是重要原因之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涉及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公众等不同的方面,其权责划分和操作体系的科学合理,是做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正>当代,中国道路交通管理正在跨入科学型管理时期,向着更深广的方向发展。道路交通管理学作为一个新的学科领域,涉及多门相关科学,对其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系统总结与概括的研究刚刚开始。推进道路交通管理学的完善与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道路交通管理学的根本任务 道路交通管理学的研究目的就是认识道路交通管理的客观规律,寻求管理的有效方法、手段。其根本任务,就在于追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整体的最佳管理效应。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促进道路交通管理科学化建设 道路交通管理是指对道路交通的构成要素及其系  相似文献   

16.
近日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每天有300人丧生车祸,我国的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均居世界前列,且仍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道路条件和交通环境差、管理水平不高是影响我国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的主要因素。这项由暨南大学医学院伤害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显示,我国道路交通伤害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依然呈高发态势,道路交通事故频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作为交通的基本参与元素,人的行为直接影响交通安全。研究人的行为,有助于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率,提高交通安全性。文章概述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从驾驶人、行人和乘车人三方面,对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其与交通安全问题高发之间的联系,从规范交通参与者行为的角度出发,提出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相关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交通维系你我,安全关乎生命。今年是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的第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6年8月至10月在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了道路交通安全法执法检查,并通过各大网站进行了参与人数超过30万人的问卷调查。12月2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执法检查报告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于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和频发期,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面对严峻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刑事制裁网的构建和完善是非常必要的。而我国现行刑法只将造成严重事故的行为划入犯罪圈,在控制范围和刑罚配置上存在不尽科学合理之处。为此,本文借鉴国外立法,提出了道路交通犯罪的类型化概念,以期对我国的现行立法作适度矫正,并在探讨道路交通犯罪及其刑罚配置的理论基础之上,对我国的相关立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随着车辆及道路的高速发展,交通矛盾与冲突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对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我国目前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规尚不健全,立法模式欠缺科学民主,违法行为认定标准模糊,处罚不适当,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与交通发展难以匹配。因此,需要在立法与执法层面,运用法治思维,确定管理主体,明确管理职责,体现法律的公平原则、统一原则以及处罚相当原则,以求公平合理处理交通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