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社会组织的视角看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按照2005年国务院<信访条例>的相关界定,群体性事件是指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据此,我们基本上可以判定:当前中国发生的诸多群体性事件,不管是因利益冲突而引发的维权事件,还是因为民间纠纷而引发的社会泄愤事件,或者是因经济纠纷而引发的社会骚乱,都是为了解决具体利益问题,或者发泄某种不满,并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也没有组织化的政治力量在其中运作.也就是说,群体性事件只是民众表达利益诉求或情绪的一种方式,不是针对政权的政治性活动.这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虽然不会带来政治结构的重大变化,也没有从根本上影响政府统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但却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关于当前中国群体性事件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类型上看,当前中国群体性事件大致可分为集体性维权群体性事件、无利益相关群体性事件、因族际关系和宗教而成的群体性事件三种。从成因角度看,引发和造成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因素可从社会心理、利益矛盾、社会政策、政府行政等角度分析,其核心是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张力平衡。关于群体性事件的解决对策,本文从构建服务型政府,培育公民意识,建立健全预防和应急机制,实现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的合作治理等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出于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行为。其结果或是危害政府和国家的利益,动摇统治集团的执政地位;或是分割公民利益,引发人民不满;或是扰乱社会经济秩序,阻碍经济发展,最终必将危害国家社会政治稳定。因此腐败被称为“政治之癌”。由于...  相似文献   

4.
涉警群体性事件是指公安机关直接成为冲击目标或者直接由公安机关行为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其发生的深层原因在于民众对警察的不满和不信任.这是由于公安机关打击犯罪不力,群众缺乏安全感,警察执法不公,引起群众心理失衡,地方政府滥用警力,造成警民对立而造成的.对涉警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需要转变思路,从被动处置转为积极预防;公正文明执法,保障社会安全稳定;面对现实,制定群体性事件预案;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及时发现群体性事件苗头;做好信息公开,引导舆情走向;处置时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慎用强制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受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影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大量存在,特别是因人民内部矛盾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多发态势。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是各级党委、政府及政法机关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各级党委、政府及政法公安机关要准确判断新刑势下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情况和新特点,着力提高群体性事件的应对能力,努力减少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因素,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间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的各种事件。  相似文献   

7.
田丽 《长江论坛》2014,(5):76-79
当前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形势十分严峻。本文以"茂名PX群体性事件"为例,从政治传播的角度分析指出:政府政治传播系统的功能失效,特别是发展与社会控制功能失效,是引发该事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这一结论对于理解其他同类事件的发生逻辑,以及政府降低或规避群体性事件风险的策略选择,具有一般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与防治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波 《理论月刊》2015,(2):168-172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社会分层、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这个时期最容易引发社会冲突和激化社会矛盾,从而引发破坏性极强的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的防治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的重点与难点。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和社会矛盾调处机制,推进和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加快社会尤其是政府的诚信建设,培养社会组织,是防治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叶国兵 《公安教育》2008,(4):27-28,29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由利益要求和主张相同或相近的群众聚集在一起,采取非法的、极端的形式或手段向具体的国家管理者主张合法权益或表示不满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它是民众与国家管理者之间在利益方面显现的“非一致”与“非和谐”的结果,在客观上所造成的社会影响远比普通刑事案件、治安灾害事故严重,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了严峻挑战。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把构建和谐社会列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笔者在此仅对如何用和谐理念认识和指导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遏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冲击的重心在于城乡社区防控措施的落实,其背后的支撑力量来源于基层政府具有针对性的社会动员。在特殊事件引发公共利益受关注的情景下,由政府主导的社会动员潜能巨大,明确目标指向的社会动员依然顺畅、快捷和高效。以科层制为核心的压力传导型强制性动员,以集体利益为导向的社会力量主动性参与,以情感劝慰为纽带的说理型温情性劝阻,以教育学习为主旨的惩罚型规范性教导,体现了当前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展。应当进一步完善基层政府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树立防控大局观、强化城乡社区建设、打造权威信息发布平台、确保防控措施调整及时、谋求科学长远规划,以提升城乡社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1.
《政协天地》2009,(10):50-50
今年以来,接二连三发生的社会群体事件,已经触痛了社会的神经,更不必说种种因地方政府不作为而导致的环境污染、民众中事件层出不穷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如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期待出台更为有效的处置机制,不仅包括预警机制,沟通对话机制,也包括管理和善后机制,使群体性事件能妥善解决。——卢炬甫  相似文献   

12.
舒缓“社会张力”的主渠道在哪里?在人大!全国政协委员郑楚光在政协全体会议上表示,社会张力过大危害中国社会和谐稳定,舒缓社会张力是国家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按照郑委员的解释,“社会张力”是指社会各种力量之间的紧张状态。社会张力过大,会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和冲突,如:聚众围堵政府机关的群体事件,执法人员的粗暴执法事件,见死不救的社会冷漠,以及开胸验肺、断指申冤等极端维权行为。为此,他要求人大发挥作用,为“社会张力”建立制度缓冲,为民意表达提供法定渠道,落实民众的权力,成为民众监督政府、表达意见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3.
网载,近来,银川市出租汽车司机不满政府出台的新管理规定而"集体上访".为此,银川市市长发表讲话,对这一事件"给广大市民带来不便"向市民表示道歉.市长的高姿态无疑是值得称道的,但事件的本身却引起我们的反思.因为从某种程度上,"罢运事件"可能正揭示出我们的政府在制定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政策时的"常规性"缺失.  相似文献   

14.
由于党和国家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目前地方经济已开始回暖、拉升,城市规划和改造工作重新启动,“动迂潮”席卷而至,动迁工作中的矛盾纠纷又成为群众集中反映问题的焦点,因此而引发的各类矛盾、冲突、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不仅有损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激化了群众与政府的矛盾,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公众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陆杰华  左罗 《北京观察》2013,(10):22-23
社会是人构成的.网络社会也是.因此网络社会的治理还是要从网民出发。“躲猫猫”、“郭美美”等事件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社会反响,甚至影响到了政府的公信力,很大程度上因为广大网民缺乏一种平台来实现他们自由表达、自主参与的诉求。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话题,也是社会管理的热点问题。如何破解食品安全监管这个民生难题,正在考验从立法到执法的诸多环节。"七八顶大盖帽"不能"单打独斗"□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问题,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了损害,引发了消费者对不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谴责,对政府监管部门的不满。不少人认为,引发食品安全问题自然有  相似文献   

17.
处置群体性械斗事件之我见山西夏县武警专科学校张勤林群体性械斗事件,是指因民族、宗教、宗族,以及土地、山林、水电或其他经济利益纠纷而引发的大规模聚众武装殴斗。它参与人员多,影响范围广,不仅严重地践踏了法律,而且干扰了政府的正常工作,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8.
《协商论坛》2011,(11):60-60
多地楼盘降价引发“业主冲击”风波,有的售楼处遭到老业主打砸,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有不少网友质疑,所谓的“业主围攻降价楼盘”事件有可能是开发商唱的一出“苦肉计”,意在给政府施加压力放松楼市调控。  相似文献   

19.
处置由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是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重要工作,其处置的成功与否事关社会稳定,坚持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强化信息的掌控、把握用警时机、依法公正处理、主动化解疏导、注重舆情引导等是防范、处置由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正处在社会加速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引发的不同程度的情绪浮动,使得近些年来我国社会浮躁气氛加重,容易引发群体性的不满,从而爆发群体性突发事件。情境学说是建立于西方科学和理性思维基础之上的,结合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通权达变思想基础,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许多特殊问题都提供了颇多的有益借鉴。在我国社会加速转型时期,提高基层政府领导者有效运用领导人格与情境互动的能力,对解决和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