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艳  杨国玉 《求索》2007,(9):146-148
社会控制是任何社会都不可缺少的一种运作机制。董仲舒从人性兼有善质、恶质的人性理论出发,构建了一个以伦理道德软控制规范为主,以法度律令硬控制规范为辅的社会控制规范体系。董仲舒社会控制规范体系对当代社会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毛璐 《求索》2013,(2):248-250
社会控制一般分为硬控制和软控制,硬控制与制度、法律因素相对应.软控制与文化、非制度因素相对应,但无论是硬控制还是软控制都与恩政工作密不可分,这主要是由思政工作的“生命线”作用决定的。笔者认为,思政工作在我国的社会建设中一直扮演着社会控制功能的角色.对社会的协调、稳定与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着手.将着重探讨思想政治工作与事先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关系,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永艳  ;石书臣 《求索》2008,(8):103-105
社会控制是构建社会秩序的重要环节。董仲舒的社会控制理论以人性的假设为基础,天人感应的天道观为基点,构建和维持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社会控制体系大厦为归宿,从意识形态到具体行为,从伦理纲常到官僚体系,从软控制到硬控制均作出了详细而比较合理的论证,奠定了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毛荣志 《新重庆》2007,(10):10-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社会活力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社会进步的引擎。激发社会活力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在新的改革和发展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增强构建和谐重庆的发展活力.充分激发全市人民群众构建和谐重庆的创造活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西方权变理论注重“硬管理”与“软管理”的有机统一、良性互动.这对我们思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社会管理问题有借鉴意义:第一,硬管理和软管理相结合启发我们既要依靠法治又要激发社会活力;第二,硬管理的软化启发我们重视法律的人性化;第三,软管理的硬化启发我们在促进公民的社会参与时注重对法律的借助.  相似文献   

6.
干群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重要内容和根本保证,它可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步伐,衍生地区和谐、行业和谐、单位和谐、部门和谐、家庭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等社会和谐的诸多具体内容,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决定和谐社会的构建质量;社会和谐包含了干群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是干群和谐的试金石与粘合剂,  相似文献   

7.
与民族社会发展相比,民族社会控制是一个相对被忽视的领域。事实上,它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侧面、多领域、多层次的重要的民族社会学课题,我们可以从广义、狭义两个层次理解民族社会控制的内涵。从广义看,民族社会控制具有规范性、综合性、互动性、强制性、敏感性等特征。硬控制与软控制、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宏观控制与微观控制、积极控制与消极控制是民族社会控制的主要类型。任何一个民族及其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8.
夏芸 《前沿》2007,1(2):182-18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地提出要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这是一项巨大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本文从社会调控角度出发,认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质问题是实现利益的合理和有效整合,而社会调控作为利益协调的重要手段,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9.
陈宏滨  ;赵锦辉 《求索》2007,(7):50-51
社会和谐与社会进步在理论上是统一的,在实践上也是双向互动的发展过程。从社会进步视角考究社会和谐,它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特征、推动力量、追求目标和保障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期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率急剧增长,其社会根源在于由于社会制度不公正、社会发展失衡所产生的社会极化。预防和控制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革社会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城乡和谐。  相似文献   

11.
从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它体现了我们党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主义社会不仅是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还应是和谐的社会。而从社会学的角度理解和谐首先是公平正义,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民间信仰与社会和谐:民俗学视角下的社会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控制是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作为社会控制的重要辅助手段,民间信仰对受众群体的言行举止和心理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对民间信仰的文化属性和社会功能的研究,既是了解相关地区社会传统与文化的重要途径,又可以借此全面深入地认识和把握民间信仰群体的社会结构内涵及其组织形式,从而有利于调节社会生活,达成社会控制,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结构的层次性与深层次和谐问题的提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尚银 《求索》2007,(9):57-59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本文提出了深层次社会和谐问题的研究视点,从社会结构的层次性推演出和谐社会构成的层次性。深层次和谐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因而,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深层次和谐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武志宇 《传承》2007,(8):47-4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只是一种社会发展模式,和谐不代表没有矛盾和问题,纯粹的和谐社会是不存在的。因此,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人民内部矛盾到社会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路径的开拓,从而把人民内部矛盾纳入到社会学更广泛的理论视野之下。这种开拓能够为我们认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及其衍生物——社会问题提供新的视野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就是以化解社会矛盾作为人民法院服务和保障和谐社会建设的切入点,最大限度减少矛盾,增加社会和谐,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近年来,横县法院坚持把诉讼调解这个“东方经验”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法宝当作衡量审判实绩的标准,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16.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进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被确立为中国新的发展模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哲学角度审视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心路历程,审视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审视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有机体。  相似文献   

17.
在现阶段,中国执政党社会整合的推进有利于社会和谐关系的生成,它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极大的理论关联.在执政党的社会整合中,制度整合是基础性手段,它既是执政党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实践,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路径.在制度整合中,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相关制度,如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保障制度、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注重发挥一定的社会心理机制的作用。社会和谐的社会心理机制是由社会需要、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态度等一系列社会心理因素及其机能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有效发挥社会心理机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不断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思想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这些思想对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思想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社会进行有效的整合,是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手段.社会整合功能内涵丰富,从意识形态整合、政治资源整合、社会发展整合和利益关系整合四个方面来研究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