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社区治安建设具有"整体化""混合化"和"模糊化"等特点,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对于社区治安多专注于社区或治安之上,存在研究视角不够开阔和对社区治安重要价值认识不足等问题。运用"场域"这一社会学理论工具,可以深入分析社区治安参与和内部亚场域,构建出社区治安权力场域、信息场域和舆论媒介场域。社区治安场域概念的提出为今后的社区治安研究提供了新的社会学研究视角和分析工具,社区治安内部亚场域的构建为当前实践问题提供了相应对策,为实践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于特定证据具体性质的分析和认识,是确立合理的证据规则,规范提取和运用证据的司法活动的前提。从当前证据法学的研究范式考察,已经出现了由自足的法律规则治理向交叉性跨学科方法的转向。文章选取社会学经典理论——场域理论,作为分析刑事言词证据自身形成的及提取活动的"危险性"的理论工具,以期为借助经验常识进行现象化分析的证据法学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也为司法实践中规避和解决刑事言词证据"危险性"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艺学知识形态建设中存在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建构主义等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本质主义表现在文艺学教材、文学批评实践等方面;反本质主义通过反思经典知识颠覆传统,用“日常生活审美化”重构文艺学知识形态;建构主义反思与重绘文艺学知识“场域”,凸显“关系主义”的文艺学知识形态。文艺学知识形态中多元思维方式应该形成一种和谐关系,需要进行自身清理,凸显当代性和社会使命感,对自身建制、学科理念进行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4.
"场"的研究涉及物理学、社会学和传媒学。公共舆论具有强烈的可操控性,作为舆论制造的工具,媒体往往服务于政治的需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基于理论视野的狭窄,我国的舆论场域呈现出舆论一律的畸形现象。然而,随着社会整体结构、心理结构、治理结构和媒介结构的变迁,舆论场域开始分裂、瓦解并陷入集体迷失的困境。网络舆论场域由此得以构建并呈现出反噬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杨敏 《思想战线》2012,38(2):1-5
本世纪初以来,社会学将个体安全纳入到研究范畴之中,开辟了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个体安全研究对社会学三大传统范式进行了有机的"融合汇聚",在"社会互构论"的方法论指导下开展理论研究,通过综合运用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使得理论研究和经验走向结合,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个体安全研究的"多棱透镜原则"。这些研究立足于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反思性借鉴西方社会学理论传统并建构本土的个体安全理论体系,既体现了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又发展了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6.
潘敏  卫俊 《学习与实践》2007,(9):134-140
环境社会学应围绕"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与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开展研究,本文试图厘清符合这种学科定位且相对成熟的四类理论:"环境建构主义"理论、环境公正理论、社会体制论、社会对策理论等,并谈谈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 文艺学方法是不是“斯芬克司之谜”?不敢说。读赵宪章的《文艺学方法通论》,倒也明白文艺学方法这个谜也是可以解开的。 1985年前后,中国的文艺理论界空前热闹,从新闻传播媒介到各种学术刊物,无一例外地讨论起文艺学的方法问题。不经意就可看到运用各类“新方法”操作理论批评的文字。“方法论”,其时仿佛成了整个文艺理论界最感兴趣、最饶有意味、也最时髦的话题,以致1985年遂被人们称作“方法论年”。赵宪章的论著,可以看作是对这些年“方法论”研究的一个总结。文艺学作为独立的社会科学学科,有其一定规则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与此相应,文艺学方法在结构上便有其自身起点、操作过程和终点,有一定的范式和参照系。考察古今中外文艺学理论和批评的历史,文艺学方法的范式可归纳成五大基本类型,即:文艺学经验方法;文艺美学方法;文艺社会学方法;文艺心理学方法;文  相似文献   

8.
青年学尚是一块处女地,从何下锄去开拓呢? 笔者以为,是否可以先分别从青年学“科学群”中的各学科入手,对青年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分别或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指导青年研究。在此基础上逐步摸索和建立青年学的理论体系。在青年学这个“科学群”中,集合了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伦理学和美学等有关学科。其中,社会学与青年研究的关系最为密切,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直接对青年研究提供帮助。当然,社会学并不能代替青年学,因为青年研  相似文献   

9.
江马益 《传承》2006,6(11):36-39
文艺学中,庸俗社会学的发生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庸俗社会学思想直接来自误解和歪曲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以及经典马克思主义者理论阐释的失误;另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对庸俗社会学的激烈批判,并在批判中不断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走向完善。在本质上,庸俗社会学不仅不等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而且也不简单地等同于文艺社会学。同时还必须强调,庸俗社会学问题并不是不可克服的痼疾。  相似文献   

10.
活态文化及其对文艺学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地方化背景下,活态文化日益活跃并逐渐凸显为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它不仅作为当前文艺学的补充性附加要素而存在,而且对后者构成了严峻挑战,它迫切要求文艺学场域作出结构调整和范式转换.本文在勾勒活态文化概念范畴的基础上,论述其在知识范式上的环境性、实践性和地方性等特征,剖析活态文化对当前文艺学的边缘之罔、历史之罔和载体之罔等思维盲区的挑战,以期为活态文化研究和保护以及文艺学的建设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1.
和新技术层面探寻传统媒体出路的研究相比,从社会学角度考察媒体内部在信息生产、资源配置、权力架构、组织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从外部观察媒介与社会的研究则稍显落寞。通过回顾媒介社会学的学术起源、理论路径及其作为传播学研究的理论正当性,可以认为:"技术决定论"并不能回答并解决当下媒介组织在运作过程中出现的机制问题,而媒介社会学或许能成为那把开启"隐蔽世界"大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2.
正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33万字封面题记表明了本书定名的重要缘由:"当今青年世界纷呈多彩又日新月异,社会学乃至任何学科的一切探察与解读,只是且仅能提供一种洞见而已……"。本书从社会学理论视野探讨了何为青年以及青年与社会的互动机制;用青年社会学学科内容回答了社会学的元理论问题:社会何以可能?写作路线深植于逻辑与历史的一致性。现代性的发生导致了青年的出现;处于后现代语境时又遭遇了青年概念的危机。  相似文献   

13.
社会何以可能?这是齐美尔所提出的社会学元理论中最具根本性的问题,既是社会的发生学问题,也是社会的运行机制问题,因此,成为社会学元理论的一个永恒主题。对于这一问题,一些社会学家曾试图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价值取向提出过答案,在某种意义上,一些社会学分支学科也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价值取向提出过答案。笔者认为,作为社会学分支学科的青年社会学主要从社会传承机制与社会更新机制这一独特角度,对"社会何以可能"这一社会学元理论中最具根本性的问题进行了破解。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具体经由两个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方面来达成:一是青年的社会化,体现了社会传承机制;二是社会的青年化,体现了社会更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青年研究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当今学科林立、界限模湖,学科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协作的情况下,运用各门学科的知识来开展青年研究,是创建马克思主义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青年科学的重要条件。其中,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对青年研究提供帮助。而运用社会学的知识来研究青年,就形成了青年社会学。本文拟就青年社会学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民族志写作方式不是一系列写作方法的汇总,而是在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具体场域下的实践.它本身的出发点和目的、写作视角、修辞方法以及理论诉求等都是和人类学学科不断进步和完善相映衬的.因而从描述、解释到批判的民族志写作方式,一方面体现了民族志不断发展以及其写作方式的不断深入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彰显了人类学学科不断追求"文化多样"和"人性普同"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从南宋建炎初年(1127年)到明天顺三年(1459年),浦江郑氏家族共财同居15世,持续达332年,鼎盛时家族"食指三千"。这个大家族,以孝义传家,以家训、家规、家仪治家,得到封建最高统治者和儒学大家的再三奖掖,其孝义文化、廉政文化、制度文化等家族传统文化和修身养性、积善积德、尊师重教、廉洁自律、勤俭持家、睦邻友好、优待孤寡等家风文化至今仍有具有显著的现代价值。对传统家族或家风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深刻探究,可以从文化学、社会学等视域中找到路径。文化学研究范围的理论视域,揭示了考察研究和保护"江南第一家"传统家族家风文化,应全面关注其物质文化,包括历史上的建筑物、器物乃至山水等有形文化载体;全面关注其行为文化,包括传统社会的礼仪、习俗、节庆活动等文化遗产;全面关注其制度文化,包括律法、族规、家规、家训等成文不成文的规定;全面关注其精神文化,包括道德、价值观以及艺术、文字记载等文化创造。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的"惯习×资本+场域=实践"公式和惯习—场域理论,引导我们要注重通过家风场域构建使家规家风得以贯彻和传承的借鉴;注重对相关生活空间的开发和保护;注重对相关史料的抢救和保护;注重对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7.
安东尼·吉登斯作为当代西方社会理论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其著述几乎涵盖了现代性、全球化、政治道路、日常生活、风险和信任等当代社会理论的所有领城.吉登斯的社会理论体系由社会学现、结构化理论和反思性现代性理论三大部分构成,其中隐含着的逻辑主线是,以社会学观为基础,通过结构化理论的方法,对现代性的扩张问题进行反思与解读.  相似文献   

18.
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场域、发展动力、实践逻辑、主体力量、发展规律等五个方面,研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机制,回答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基础、推进动力、复杂进程、实践主体、目标指向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调解制度,因其具有简易迅捷的解纷方式,能够吸纳国民个别合意的规范集合以及一个具有反思性和柔韧性的社会控制结构,被认为可以较好地适应转型、变动期的社会需要。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主要组织载体和最重要的实践样式,考察其生产与流变的逻辑,探明其成长预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人民调解委员会发展分期为基本的论述结构,分别阐明各阶段人民调解这一制度在行政场域、社会场域、司法场域、进而在政治场域中的位置及变动;而正是不同场域的话语系统、知识体系以及权威类别,表明了人民调解组织生产及变迁的动力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犯罪社会学,亦称“社会犯罪学”、“刑事社会学”。是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犯罪现象,分析犯罪问题的学科。是紧密联系社会学和犯罪学的一门边缘学科。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犯罪现象进行了研究,在刑事政策、刑罚制度、劳动改造等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犯罪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还是处在创建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要求我们尽快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