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湖北社会科学》一九八八年第四期所刊《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方法论的设想》一文逻辑不清和逻辑不对之处较多,值得商榷。因为这篇文章是从方法论提问题,并认为“一九八五年扬州文艺学方法论讨论会上提出的一个看法是正确的,这个看法就是:方法的变革是文艺学发展的突破口”,为此破一种方法论,立一种方法论,所以,以下为行文方便,简称为《方法》文。《方法》文破的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方法:在“理解、阐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思想,“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的过程中,“往往习惯于套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现成公式,“未有经过”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相似文献   

2.
当代文艺学范式的转换与话语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文艺学范式的转换与话语重建金元浦一何为文学范式?文学范式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从事文学创作和研究的文学共同体所一致遵循的一般理论原则、方法论规定、话语模型和应用范例。它不同于文学研究中某个批评家使用的独特方法或风格特色,而是对全部文学现象的总体观照...  相似文献   

3.
论《论文学的主体性》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批评的角度与主体性问题提出的分析近年来,刘再复同志积极倡导文艺学方法论和文艺观念的更新,发表了一系列富有开拓性的论文,而《论文学的主体性》则是他一系列论文的集大成之作,在另一篇总结“文革”后十年文艺状况的《新时期文学主潮》中,作者更旗帜鲜明地认为主体性的问题实质就是人道主义的问题。对作者深沉的反思精神及其对形而上学时弊的针砭,我是十分赞同的,但综观他的集大成之作《论文学的主体性》(以下简称《主体性》),却总觉与他的理论初衷相悖,究其因,是其建构《主体性》体系的哲学基础有漏。本文试图从哲学分析的角度谈我对  相似文献   

4.
<正> 现在,许多同志都在认真考虑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变革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的问题。我以为,体系变革的前提是方法的变革(这里说的方法是方法论)。经过几年的认真考虑,我认为1985年扬州文艺学方法讨论会上提出的一个看法是正确的,这个看法就是:方法的变革是文艺学发展的突破口。本文试就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方法论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自己的哲学基础,使人类  相似文献   

5.
我的看法     
<正> 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归根结底,就是要正确解决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郝孚逸同志经过认真思考,在《“文艺——人民双向同构”原理简论》一文中,就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问题,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见解,我以为是很有意义的。新时期以来,在文艺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的指引下,当代文坛打破万马齐瘖的沉闷空气,开展百家争鸣,学术空气活跃。不少文章、论著探讨了文艺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诸如文艺的上层建筑、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文艺的主体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文艺与人性、文艺与人道主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文艺学的方法论,等等。这些探讨对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起了积极作用,但检索十年来有关文艺论争的文章和出版的论著,却使我感到,文艺界对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问题研究不多,讨论甚少。郝孚逸同志在充分研究文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文艺——人民双向同构”原理,“希望能引起广大文艺工作者对丈艺学基本问题的关注,共同来思考探求当前文艺理论建设的途径。”这一想法不仅是切合时宜的,而且是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文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如“人民是文艺的根,是文艺审美  相似文献   

6.
卢永和 《求索》2007,(6):167-169
本文认为,通过对经典文本的阐释而抽绎出来的经典文艺学具有很大的理论片面性,无法阐释各类型的文艺活动现象;相反,它遮蔽了文艺生态的多样性。针对经典文艺学的理论局限,我们须以一种新的非经典的视野去拓展文艺学研究的学术空间。文艺学的非经典化不是对经典文艺理论的颠覆解构,而是在研究观念和方法上进行重新调整,以弥补它的理论缺陷,包括:重新审视边缘文艺观念;对文学史观的再认识;关注活的文艺形态。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艺学属于文艺学的一个分支,是文艺学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一种新形态、新走向.它从更全面的高度去把握网络文艺与文艺学研究之间的关系,既反映了网络时代文学艺术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体现了文艺学学科应有的创新性品格.通过对近些年我国网络文艺学研究热点的粗略回顾,可以发现,对于网络文艺这一信息时代的新事物、新现象,学界经历了一个从质疑、认同到批判性思考的转变过程,从中折射出我国网络文艺学日趋理性化、成熟化的前进步伐.回顾我国网络文艺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分析得失,指出优劣,对其当前及今后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重建文艺学的呼声一直很高。文艺理论界接二连三展开了文艺学体系之争、文学观念之争以及方法论之争,争得不亦乐乎,局面热闹非凡。论争是必要的,至少能活跃学术气氛,促使人们去思考和探索问题。当前文艺领域呈现的多元化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对于开阔我们的视野、打破长期封闭的单一化状态来说,无疑是有好处的。思想的闸门是打开了,但紧接着出现的问题是失去了应有的理论坐标,如同迷失航向的帆  相似文献   

9.
试论西方管理学理论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背景和相应的方法论基础是透视西方管理思想演变的重要视角。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学派都以经典物理学所推崇的“分析”范式为主导;“管理理论丛林”时期的各个学派多以一般系统论作为方法论基础;复杂性科学为走出“管理理论丛林”提供了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0.
《思想工作》2008,(3):27-27
刘凤义在《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5期撰文指出。从方法论的本质层面可将企业理论划分为三种范式.即新制度学派企业理论、老制度学派企业理论和马克思经济学企业理论。三种范式的企业理论在方法论上存在本质区别:新制度学派以个人主义方法论为基石:老制度学派以整体主义方法论为基石:  相似文献   

11.
(一) 在台湾,散文批评历来是文类批评中最薄弱的一环。台湾文坛许多有识之士曾多次呼吁批评家重视散文研究与当代散文批评,在《中华现代文学大系·总序》中,余光中指出,与小说诗歌相比,“散文集不但作者多,书目多,读者亦众,却不获得评论者的等量注意”。长期以来,孜孜不倦地专注于散文批评与散文理论研究而卓有建树者郑明琍。她的散文系列论著有《现代散文欣赏》(1978)、《现代散文类型论》(1987)、《现代散文构成论》(1989),即将出版的还有《现代散文现象论》与《现代散文方法论》。她还编有多种散文选集,对台湾的散文理论和批评的历史和现状,台湾近十年来散文创作的综观与趋势、成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关于中国文艺学学科的反思性研究正不断深入,其"问题群"的核心指向新时期文艺学学科的知识生产问题。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作为一种凸显实践性的社会学考察分析范式,为文艺学学科的反思性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野。解析和应用场域理论,可以启示我们从文艺学场域的社会-历史分析、内部结构功能分析等入手,从反思社会学的学理逻辑上梳理、分析文艺学学科知识生产状况和"场域化"过程,为重审本学科的合法性、确立今后的发展走向等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3.
“格物致知”是中国学问传统(知识)中问学(求知)的方法论表率.而在“抽象”成为人类思维的一种认知霸权后,“格物”的认知方式已经与人类渐行渐远.从认知角度而言,“物”始终存在于人的视野中,成为“人类”(human)审视和认知自我(self)的“镜像”(mirror-imago).人类学对“物”的研究,可以说是以“物”为“标本”的研究,不仅体现着人类独具特色的“文化叙事”,也包含着“制造”的因素.“品尝民族志”研究范式的提出,是对传统“六经注我”式民族志研究范式的挑战;而我国的饮食传统中的“格”(度量)是更接近于宇宙观之方法论问题.近年来叶舒宪教授在践行“格物致知”问学方式后提出的四重证据法,既是其学问之问学的整体性方法论的归纳,也是其对表述范式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体现了当下人文社会科学所出现的新学科整合态势.  相似文献   

14.
当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已形成若干包括本体论、认识论、研究范式和分析方法等内容的完整清晰的方法论体系 ,涌现了居主导地位的研究范式 ,推动国际关系学科向成熟学科迈进。方法论体系既是解释实体理论差异或趋同的重要因素 ,同时其争鸣和碰撞也有利于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民间文艺学研究的历史回顾和现实考察,认为我国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民间文艺学体系,与国内外进步的资产阶级学派对民间文学的运用和解释,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同:一、社会主义民间文艺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进步的资产阶级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进化论;二、我国社会主义民间文艺学是以从文艺角度研究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三、社会主义民间文艺学与资产阶级各种学派对民间文学的研究,有截然不同的目的。因此,社会主义民间文艺学体系的建立,只能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为基础,并吸收国内外各种先进流派合理因素的多元化结构。  相似文献   

16.
说“批判”     
写下这个题目就有些犹豫。因为“批评”这个词还可通行,在报刊上还能见到,如“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三讲”教育中要“认真听取批评”,“要开展文艺批评”等等。而对“批判”一词则讳莫如深,绝少提到,否则就有“文革”、“大批判”之嫌。最近报载,一位文艺家说:“批评和被批评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千万别误把批评当批判。”可见,这里是把“批评”和“批判”看作两回事的。 “批评”和“批判”,在语感上似乎有些差别,但意思也没有什么根本不同。在英、德、俄等外文中,“批评”和“批判”都是一个词,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把“…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波普尔与库恩的“理论范式演进理论”和古巴(Gula)的理论构成中的三种主要变量以及理论的模式变量,对公共管理的三种主要理论(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治理理论)的方法论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尽管这三种理论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在面临不同的问题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但这三种理论的方法论是完全相同的:本体论上的确定性;认识论上的线性决定性:知识主张上的近似于直接的“对反性”;以及理论演变或扩展过程中模式变量选取的“对反性”或并列性。这是典型的还原主义的方法论。由于还原主义的方法论与当代公共管理的现实状态相冲突。因此,以这种方法论构建的理论必然面临危机。为了建构有效分析和理解公共管理现实性质的理论,必须改变公共管理理论建构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张扣林 《群众》2011,(8):70-71
作为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是中国其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以自我批评为主体、以相互批评为手段、以“治病救人”为方针、以“团结——批评——团结”为公式的解决党内矛盾的正确的成功的方法,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成果。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奋斗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文化研究与亚文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文化研究”成为显学,不仅对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范式和研究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其以“文化”为重点、以跨学科为特色的研究方式也成为当前自然学科的方法论基础。亚文化是文化研究中非常重要和频繁出现的关键词,对它的理论梳理和分析就尤其必要。  相似文献   

20.
张婷婷 《思想战线》2001,27(2):75-81
形式本体论是新时期中国文艺从实践到理论都曾积极追求过的价值取向之一.这一文艺思潮首先表现在作家的创作实践层面,然后是文学批评家们的形式批评,最后上升为文艺理论家们的文艺形式本体理论的建构,这一思潮自有其产生的合理原因,也有其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