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环境法的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环境资源压力的加剧,建立一套完整的环境法体系调整环境资源关系尤为迫切。依系统论的观点,环境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二者在内部结构、构成要素、存在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以此为分析基础,结合我国环境法的现状,从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两个角度具体分析了环境法的内部结构。透过结构分析指出现行环境法体系的缺陷,提出完善环境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法律的人性预设的基本要求一是必须注意区分法律的人性预设与伦理道德的人性要求,二是必须基于对现实客观的人性标准的认识。作为法律的环境法的人性预设既应区分“环境法的人性预设”和“环境伦理的人性要求”,又必须准确把握现实人的人性标准。以这样的基本要求为工具审视环境法理论界的“生态人”理论,就能看出学者们共同采用了“应然模式”,没有注意区分“环境法的人性预设”与“环境伦理的人性要求”,且普遍存在不忠实于现实人性,不符合环境法人性预设的基本要求。所以,现阶段不宜直接将“生态人”作为环境法的人性预设。  相似文献   

3.
“环境”概念是环境法的核心概念,从哲学的和日常的意义上研究“环境”概念是必须的。法律意义上的“环境”概念应当围绕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概念以人为中心,不会削弱对其他生物体环境的保护。从生态文明的角度考察环境概念,可以弥补以人为中心可能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环境法是以传统法学研究思路按部就班建立起来的一个新兴法律部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环境法的终极理想,这与传统法学在基本理论和法律实体上都存在着矛盾。为此,必须首先从意识形态上对法律基本理论进行重新审视。一方面要树立生态本位的法哲学理论,另一方面还应确立生态法律关系主体。  相似文献   

5.
浅论环境法中的正当防卫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 ,经济的进步及人身权利的自然增加 (如安宁权等的出现) ,人———人关系与人———自然关系具有了相当程度的相关性。作为调节这些关系的环境法 (有学者认为环境法是“公法手段干预私法领域的法”)常常注重于借助行政手段 ,而民事和刑事手段的使用则显得十分地僵硬与无效率。当今世界 ,环境法发展的方向是从公法到私法的回归 ,因而我国的环境法应确立相应的权利使民众能直接介入到环境纠纷中来 ,确认环境法中的正当防卫权是提高环境法社会实效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6.
这些年来,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等案件频发,值得我们深思。环境事件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体现和反映,环境法是预防并控制环境事件,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从法律尤其是环境法的角度反思环境事件,涉及到环境立法、环境执法和环境司法等三个环节。目前环境立法在科学性、系统性、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环境法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它所影响的社会群体利益消长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一切社会关系……归根结底是一种经济关系”“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不同类型利益的矛盾的不同主体都可以以正义、公平或合理等名义来主张自己的利益。“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人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 ,没有预期的目的。”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正是相互矛盾的不同利益推动的结果。环境法象其它部门法一样 ,依据体现立法者意图并包含于法律规范中的利益评价标准来设置不同利益主体的权利义务 ,从而赋予不同利益…  相似文献   

8.
刘长兴 《探索与争鸣》2024,(3):121-130+179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超大城市中的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该问题如何进行制度化应对是超大城市治理的重要面向。人居环境问题的治理应遵循环境法的制度路径,但人居环境又具有人工化、与居民密切关联等特征,其保护制度需要适应其特征进行发展和创新。人居环境法是环境法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其目标和制度要在环境法体系中确定,并协调与相关制度的关系。其中,政府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民事制度仍是人居环境法律制度的基本方面,具体内容要根据人居环境保护的特征和具体需要来设计。  相似文献   

9.
部门法体系下的环境法被分割成行政法、经济法和社会法三部门法,由此导致环境资源问题被分割调整、环境法基本价值迷失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受传统部门法学说的干扰,坚持环境污染防治与自然资源保护并重和一体化调整,不断完善环境资源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现代环境保护意识的起源与现代环境法的密切关系,指出欧洲殖民地的生态扩张,也引起了现代环境保护意识的产生。并论述了环境危机的严峻现实与现代环境法律体系发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公众参与制度的剖析,揭示出<环评法>虽然在公众参与的主体、条件、对象、程序与方式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对"公众"一词的界定、公众参与制度体系化、公众参与程序以及法律责任部分还存在许多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视角下,中国共产党通过对现代化三大主题即政治建国、经济转型和社会整合的满足来获得其执政的合法性。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科学发展观提升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强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基。因此,科学发展观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获得提供了最新依据。  相似文献   

13.
网上控赃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上购物的普及使犯罪分子利用网络销赃成为趋势。网上销赃具有隐蔽性、广泛性、快捷性、智能性等特点。侦查部门可以利用网上购物商店、各种聊天工具、电子邮件和网络游戏等网络虚拟空间布控 ,采取利用计算机信息追踪和通过网上比对、诱敌出现等方法控赃  相似文献   

14.
评台湾的“公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当局近来推动在明年大选之前完成“公投”,此举虽有选举的战略考虑,但是深层意义在于推动“渐进式台独”。本文从“公投”的概念、缺陷出发,并结合台湾岛内的现实,从政治和法理两个方面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5.
<思维论>是田运长期以来研究思维理论的结晶,也是我国当代思维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本文分析了<思维论>体系结构上的特点,对书中提出的思维三规律、思维信息论、智慧开发论等方面的观点进行了评述,肯定了<思维论>对发展思维科学的理论意义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近100年中都是在批判孔子儒学。其中多有误解与曲解,需要澄清。有些是缺乏历史事实的根据,有些缺乏充分理由,这些说法,也需要辩驳。通过介绍历史基本事实,从儒学是否妨碍经济的发展,是否妨碍科技的发展,是否阻碍社会文明进步三方面来讨论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是罪过还是贡献。有人以为社会进步了,儒学就过时了,没有用了。但是儒学在世界各国包括先进国家受到提倡和尊崇,又该如何解释?如果从理论上探讨,任何传统思想都不能全盘接受,都是需要批判继承的。因为任何思想在不同的空间与时间中,都需要有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是批判继承的,有选择的,不可能全盘否定、彻底抛弃的。  相似文献   

17.
18.
介绍了MRTDs易受到的数据探测、能量分析和时间攻击等物理攻击和逻辑层数据窃听、证件伪造等逻辑攻击,并根据这些攻击特性,给出了相应的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权力监督是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分析了执政党权力监督的重要意义、主要途径和基本原则 ,为加强新时期的执政党权力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人是具有文化规定性的动物,人类社会愈发展,人就愈成为其所创造的文化的存在物.文化潜移默化地形塑着人,包括善人和恶人,犯罪则是犯罪人的结构因素和不良文化结合的产物.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并未减少犯罪,这正彰显了不良文化作为现代社会的犯罪的诱因.刑事政策的制定就必须考量文化因素.加强对文化的规制,我国亟需对不良文化的立法和审查,防止不良文化对社会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