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斌  王勇 《传承》2010,(6):136-137
调查发现,社区直选中居民政治参与主要存在居民政治参与的动力不足、意识不强、政治参与的效能不彰等问题。巩固和进一步推进城市社区直选中居民的政治参与可以从五方面入手: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积极构建公民社会;培育社区民间组织,密切居民与社区的利益关联;加强对于社区自治的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扎实推进社区自治,做真城市基层民主;建立健全居民与居委会的互动机制,提高居民政治参与的效能感。  相似文献   

2.
调查发现,社区直选中居民政治参与主要存在居民政治参与的动力不足、意识不强、政治参与的效能不彰等问题.巩固和进一步推进城市社区直选中居民的政治参与可以从五方面入手: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积极构建公民社会;培育社区民间组织,密切居民与社区的利益关联;加强对于社区自治的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扎实推进社区自治,做真城市基层民主;建立健全居民与居委会的互动机制,提高居民政治参与的效能感.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居民政治参与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示了城市社区居民政治参与的含义,划分了居民社区政治参与的类型,论述了居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并对居民社区政治参与的新经验、新做法等创新路径,进行了简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动员居民社区参与是参与式社区治理进程中的重点与难题。在社区参与中,社区居民个体进入社区场域,在同社区治理情境的关系变化中完成在社区的身份建构。基于此探究居民群体在社区参与中的身份建构过程及其背后的行动逻辑,通过在W市W街道的参与观察与访谈发现,社区居民在社区参与中呈现出三种身份变化:居民、居民志愿者和骨干居民。研究结果表明,居民与社区治理情境的关系变化带来对“利益”理解的转变是骨干居民身份建构的深层原因。在此过程中,居民与社区治理情境的关系由相对独立到嵌入再到融合,居民的行动逻辑经历了从个益、互益到共益的转变,并不断助推基层社区“公共性”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方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构建城市和谐社区的必要条件。根据蒂布特模型,地方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需要消费者偏好得到充分显示。笔者认为,在城市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中,消费者的选择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城市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过程。要使消费者的偏好得到很好显示,就必须确保社区居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最后,本文对于如何加强城市社区居民有序政治参与,使得城市社区公共产品能够有效供给,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对广州社区居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四个个案分析,可见广州市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目前,广州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正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对此,我们应因势利导,要进一步从制度安排、治理观念更新、社区中介组织的培育和善治环境建设等方面入手,继续推进和扩大广州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历经了多次的修改、完善,呈现出一个变迁的过程。与倡导联盟理论与间断均衡理论相比,多源流理论更擅长解释被其他理论认为是偶然性而不加考虑的模糊性情况下的政策变迁。通过多源流理论这一分析框架来探讨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变迁的动力,可以发现,问题源流、政策源流与政治源流的汇合推动了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变迁,但政策变迁的根本动力则是来自政治流。政治流的变化和发展体现为两方面,一是政府对政策问题建构的控制力逐渐弱化,二是公众、非政府组织等各种社会自治力量快速成长并积极地参与到政策过程中来。可以想见,在社会日益走向开放的过程中,政策变迁将不再是政府单一中心主导的了,而是受到来自政府、公众、非政府组织等在内的多元主体的共同推力,政策变迁将是多元主体合作行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张鲁宁 《前沿》2014,(11):119-120
社区的传统习惯、区位风情和治理模式,社区居民的心理特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都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社区建设就是诸多文化因素在社区居民共同生活中不断积淀的社会实践过程。文化是社区整合和共生的核心,文化为社区变迁和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9.
卢霞 《求索》2013,(10):247-249
当下中国社会的城镇化趋向导致了居民生活场域的变迁,社区居民的居住行为、居民心理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研究表明:当下社会城镇化行为是导致社会个体及家庭生活形态变迁的重要诱因。虽然宗族信仰、祖先崇拜等民间信仰是原有农村生活的重要组成内容,但城镇化带来的原有社会经济结构解体、居住空间和居住形态的变化,引发了社会家族及宗族的分散化,进而导致了诸多原有民间信仰的变化与消逝。从2013年6月起,国家开始了新的城镇化建设规划和目标的制定,这个过程将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重大影响。当村落变为城镇社区,居民如何顺利融入到这一进程中,传统村落生活如何与新型社区生活相衔接。这些都是城镇化不能回避之问题,此问题的妥善解决依赖于科学的城镇化建设。所以,本论题研究社区居住行为及民间信仰的转变,有益于研究社会居民心态,对建设新型和谐社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试论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大众传媒在政策过程中担当着议题建构者、民意代言人、政策宣讲者及监督者的角色。但是不论是从参与政策过程的范围,还是从政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来说,它都只是有限度的参与政策过程。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推进,处在行政隶属关系与市场利益机构双重利益结构制约之中的大众传媒,也面临着从高度政治化和组织化的传媒体制和传统向企业经营模式与理念的变迁,在技术、经济、社会和政治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客观上也促进了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网络环境下政策制定与公民参与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政策制定与公民参与的现状分析政策制定是指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针对有关重要的政策问题,依照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拟订、评估和选择有关政策方案并最终择定的过程。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公民素质的提高和民主进程的加快,公民参与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愈来愈大。在网络化时代,网络将成为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重要渠道。网络环境下的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是指公民借助网络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参与政策制定的一种政治行为[1]。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是衡量现代社会民主化程度和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公民参与的扩大是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基层动态     
赛罕区社区建设呈现四个特点1郾强有力的行政组织。过去四年,赛罕区社区建设一年一个重点,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台阶。通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体制改革等多种行政手段,使社区建设持续、健康发展。2郾高起点的整体规划。寒罕区社区建设按照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国家总体政策适时进行调整,正确认识、分析社区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避免盲目决策。3郾最大化的居民参与。寒罕区社区建设把居民参与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社区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了居民对社区建设由陌生到认识、由抵触到理解、由拒绝到参与、由被…  相似文献   

13.
陈笑 《人民论坛》2010,(8):216-217
立足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背景,梳理"世界城市"中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特点,发现了目前存在的诸如参与主体结构失衡、政治参与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增强居民社区意识、优化治理内容结构、促进社区民主自治、壮大社区治理组织、健全社区治理制度等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周悦  崔炜 《前沿》2012,(17):116-119
本文运用了社会参与理论研究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问题,基于农村社区的广泛分布、贴近基层、多功能性、快速建设等特点论证了引入社会参与的积极意义和必要性,阐述了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基层政府、市场主体、第三部门的各自作用和角色定位,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如农村社区领导协调机制不完善,农村社区居民有效参与度不高,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提供水平低,农村社区建设和维护资金匮乏等,最后提出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社会参与路径,在体制创新、政策制定、提升服务、保障资金、民主机制等方面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陈火根 《精神文明导刊》2004,(6):31-31,34,35
广陵作为老城区,是扬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人流中心。43个社区居住着近50万居民,连续七届社区文艺节的成功举办,为他们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活动载体。无论是举办单位的社区,还是参与演出的辖区单位和广大居民,每次演出的节目主题都突出歌颂共产党,赞美伟大的祖国,歌颂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十大困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是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与公民民主权力的具体体现。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途径包括制度性参与和非制度性参与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途径,公民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降低了决策风险,有利于促进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有利于推动国家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现代化进程。然而,目前我国公民参与政策过程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十大困境。一、社会对公民参与政策过程认识模糊一些政府官员头脑中残存着官僚主义思想,视公民为政策客体,对公民的参与意见不重视,变参与为其回避矛盾的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17.
社会治理创新呼唤社区自治,而居民的搭便车行为致使自我服务难以实现。那么,怎么规制社区自我服务中搭便车行为?以及哪些要素使得社区自我服务成为可能?对N社区自主物业管理的个案分析发现,内生惩罚是规制居民搭便车行为的创新策略,其逻辑为自主组织成为社区自治的媒介与载体,通过缩小自治范围、动员社区精英、赋权居民参与及重建社会网络等过程要素"催化"内生惩罚的生成,迫使居民投身于公共事务,各个要素之间属于递进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解决搭便车行为的策略集合,对推动社区自治具有政策价值。  相似文献   

18.
谢诚 《群众》2014,(7):76-76
城市社会学著名学者索尔·阿林斯基认为,社区认同和自豪感,对政治、经济事务的参与,这些都需要一个工具性的组织进行持续的监督和干预,并不能完全依靠看不见的手。诚然,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居民参与中是不可或缺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不少社区居民参与意识淡漠,总体参与率低,社区居民不愿意也没有相应的平台参与社区事务。  相似文献   

19.
社区社会组织是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实践社区良性治理的重要载体,是促进社区自治和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协同力量,是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有效衔接的基础平台。社区社会组织促进了居民对社区活动的参与,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影响着一个地区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和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按照民政部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部  相似文献   

20.
2001年7月19日,广西南宁市武鸣县城所在地的城厢镇.标营、渡头、灵水、和平、解放、建设6个社区同时举行了社区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并一次性地取得成幼。这种在一个县城所有社区同时开展、全体居民参与直接选举城市基层自治组织的活动,在全国尚属首次。 应该说,广西在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上的探索,在中国城市社区民主选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方面,通过全过程的直接选举,即从居民代表、居民小组长的产生,到社区居委会初步候选人、正式候选人以及成员的产生均通过民选来定夺,有助于各类选民的角色转换,从纯“居民”、“单位人”、“个体户”或“外来人口”过渡为“准政治人”,再过渡为成熟的政治人,这是一个培育政治人意识和政治行为能力的过程。对“单位人”和“个体户”来讲,这是他们第一次真正尝试了自己应该有而因体制弊端却从未有过的公民权利。另一方面,通过全体居民直接选举产生的社区居委会,更能代表社区民意,更能体现城市基层社会的直接民主;同时,它也为社区居委会开展自治工作,奠定了更坚实的民意基础;它的作用将随着城市社区建设活动的不断深入而逐步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