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承》2015,(10)
自1840年开始以来的百年中国近代史上,无数爱国先贤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掀起了若干场惊心动魄的政治革命。这些政治革命中的大多数都发端于中国南方。革命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中国南方社会危机和社会矛盾已经激化到现有体制所无法抚平的程度,因此才会上演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政治革命。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既是事实判断,又是价值判断,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重大创新。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要求,必须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政治信念、思维方式、价值选择,把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转化为"四个过硬",把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转化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在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增多: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将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社会阶层分化将加大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的难度;社会利益分化将加剧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将引发社会成员的认同危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面临新的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民主孕育着稳定,然而民主化却潜在的伴随着危机。一是,当前我国民主化两大路径:政退民进和政退党进。政府退出后,原有政府与民众的矛盾转化为民众与党的矛盾直面化;二是,民主化使得经济发展中贫富不均现象与民众权利意识增强出现了矛盾趋势;三是,民主化进程中公民社会内部不公平现象,潜藏着矛盾危机。因此,如何应对民主化和公共危机的内在矛盾,需要从公民社会与党的发展良性互动、公民政治参与中道德建设和社会多元治理民主机制建设等视角进行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喻包庆 《理论月刊》2012,(8):112-118
从应然的层面看,构建政治合法性是维系政治系统稳定的前提和基础。而在实然层面,当代中国面临诸多政治合法性危机,如政府认同危机、执政党认同危机及理想信念危机等,这些危机会激化社会矛盾,甚至引发明显的社会冲突。解决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危机,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四维度加大建设力度,以构建起政治合法性的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廖逊 《新东方》2006,(5):1-1
前不久,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基本框架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21世纪的道德建设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这是我国当前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尽人皆知,改革开放以来的28年,我国经济增长保持了年均9.8%的超高速度,创造了举世公认的奇迹。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这个奇迹仍将长期持续下去。与此同时,我国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社会矛盾,有些甚至转化为社会危机,但由于我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物质基础,又有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这些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终将会被化解和排除。真正令人担心的,是道德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社会的发展,国家在治理模式、治理主体和治理重心等方面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此背景下,警务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进程中变革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警务内涵、警务形式和警务职能重心等方面亦进行了相应的变化与发展,实现了与治理进程的契合。随着国家治理进程的推进,警务现代化需要在警务理念、警务主体与警务方式上做出进一步的变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中,国家权力作用和民主权利行使的张力关系使国家治理面临着合法性危机和治理失效的双重风险。民主政治建设不仅要在推进程度上适应民众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的需要,更要在战略重心选择上立足于国家治理的具体需求。不能带来治理绩效的民主实践注定是失败的,自由主义民主在中国不仅行不通,而且危害巨大。治理民主用"参与"改造治理以解合法性危机,用"善治"规范民主以防治理失效,符合人民民主的价值旨意,有利于实现政治参与的有序化,社会与政府治理能力的互动提升,国家认同的现代化,应该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重心。治理民主发展的关键是把治理嵌入已有的民主政治制度中,以"治理"作为民主政治制度运转和完善的支撑点,具体策略包括:完善社会体制;加强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行使;丰富民众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9.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下行、全球治理缺位和全球发展不平衡严重制约着世界经济的良性发展,由此引发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利益分配和政治主张上的矛盾更呼唤全球治理领域进行深刻的变革。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其原则、主张和途径等内容是逐渐清晰的,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历史使命和担当。中国主张的全球治理基本准则应建立在各国共识基础上,对本国与世界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安全关系给予准确界定,增信释疑、共谋发展。坚持发展中大国身份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基本前提;"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基本理念;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顶层设计;权利与义务相平衡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基本原则。加快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是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核心要素,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全球治理观。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发展快速,但同样充满了风险。当前社会就已经进入社会危机的高发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而公安机关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职能,为了面对当前的社会形势,公安机关必须加强对社会危机的研究,并结合当前社会实际,找出危机应对的薄弱环节,总结危机处置的正反经验,不断提高危机的应对处置能力。同时利用社会危机处置的契机,配合全新的社会治理观念,推进公安机关职能变革,实现社会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评述的“第三条道路” ,是特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欧美社会民主主义转型中出现的一种新政治现象。“第三条道路”凸现了后现代思潮影响下西方国家一种有所创新的国家治理方式。考察其对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现实矛盾的分析 ,如社会结构变化对阶级政治、政党政治的影响 ,后现代社会和全球化发展给西方民主制带来的危机等 ,思考它为解决这些矛盾提供的思路和方法 ,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保持政治稳定是后发展国家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 ,也是完成现代化历史任务的必要条件。作为后发外源型的现代化类型国家 ,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建立和保持一个强有力的政治权威 ,才能统一整合社会资源、控制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完成现代化的历史任务。“要想建立一个完整的国家政治体系 ,政府就必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渗入社会的各个角落”。建国后 ,中国共产党面对1949年前后以政治解体和社会解体并存为特点的总体性危机 ,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 ,在一定时期内适应了国家政治整合和现代化赶超发展战略的要求。但是 ,这种高度…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十九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科学地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14.
正中共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同志作的报告回顾和总结了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5.
政治发展是现代社会政治的核心主题,政党驱动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面相。中国共产党通过主导驱动中国一系列基础性政治制度建设以及在现有制度框架基础上形成更优化的制度体系,把握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关键,由此形成中国政治发展的一种"以党建制"式进路;而通过主导驱动中国维稳朝向法治化变革,以秩序与稳定夯实国家政治发展的前提,通过扭转中国两个文明非协调发展样态朝向协调式发展,以促进民众与政治体之间互信,营造社会信任与合作式氛围以及构建良好国际交往关系,为中国政治发展创设必要的外部性保障环境条件,由此又形成中国政治发展的一种"治理中国"式进路。  相似文献   

16.
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工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在欣赏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当忘记,无论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协调,还是自然资源与生产消耗的平衡,无论是增长速度与增长质量的同步,还是体制改革与风险代价的兼顾,都还有很多课题需要研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课题都涉及到一个核心,那就是如何完善治理,包括公司治理和国家治理。一个公司需要治理,一个国家也需要治理。公司治理的软弱,一定给投资者造成损失;国家治理的失效,就会产生腐败和混乱,就无法让所有的投资者都得到收益的机会。因此,完善治理是中国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群众路线与中国国家治理的逻辑关联在于,革命化的现代国家缔造过程致使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将其革命胜利所依凭的"群众路线"发展为国家治理的主要模式——国家运动,进而形成了执政党、国家、社会一体化的局面;治理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范式意味着突破传统的二元对立的零和博弈模式,在二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中国国家治理的特殊性在于需要实现执政党、国家、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这需要我们对群众路线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价值层面的群众路线即党对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应该转化为国家宪法和法律对于公民个体权利的保障;同时凸显群众路线对党的约束作用,并且进一步将其发展为公民和社会对党权、国家权力的制约和限制,在权力体系上实现党权、国权和社会自治权利的各归其位。  相似文献   

18.
论公安机关职能重心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外警察职能的历史发展表明:警察职能重心都经历了由"政治镇压"到"打击犯罪"再到"服务公众"的转变过程;警察职能重心转变需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争论和反复的过程;一个国家的警察职能重心必然随着这个国家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而转变。我国公安机关应主动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形势,从弱化干预市场、强化民生警务等方面促进公安机关职能重心转变。  相似文献   

19.
国家廉政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的国家廉政治理体系应该具备两个基本特征:其一,弥补传统廉政治理体系的内在缺陷,实现对传统廉政治理体系的超越;其二,充分汲取和回应治理理论的核心思想,遵循现代化治理模式的内在逻辑。传统廉政治理体系存在着三对基本矛盾:政党力量主导与国家、社会力量虚弱的矛盾,多元主体参与主体间协同断裂的矛盾,政治廉洁与权力运行效率的矛盾。破解这些矛盾,需要政党、国家和社会力量在廉政建设中走向平衡和协同;需要区分不同权力行为的运行逻辑,通过分类治理实现国家廉政治理中廉洁和效率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该社会主要矛盾在新时代展现出新特点,并通过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及现实社会发展状况之间的矛盾展现出来。在此背景下,为了实现社会治理的目标,需要在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对社会治理的新要求,最终探究出当前社会治理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