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代议制的普遍缺陷表现为:“精英民主”下的人民主权异化、公民政治冷漠、政府的合法性危机.我国代议制民主发展到一定阶段,其自身也出现了畸变.代议机构的行政化、政府腐败、公民缺乏政治协商精神,以网络为媒介的新的民主形式的兴起,有望在代议机构、政府以及公民政治参与层面创新原有的代议制模式.  相似文献   

2.
李春梅  汪微微 《前沿》2013,(18):4-6
我国代议制民主发展到一定阶段,其自身也出现了畸变。代议机构的行政化、政府腐败、公民缺乏政治协商精神,以网络为媒介的新的民主形式的兴起,有望在代议机构、政府以及公民政治参与层面创新原有的代议制模式,使之新的时代下得到修复、发展。  相似文献   

3.
代表多数公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议机关是一国政治民主发展的重要条件。从理论的角度,一个真正实行代议制民主的国家,其代议机关必须真正地由民所选、由民所授权、为民说话。代议机关在一国政体中的地位以及在实质政治运行中的效用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政治民主发展水平。也可以这么说,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网络民主在中国的特定发生逻辑和特殊意涵。通过大量实例列举,指出网络民主既可以促进代议制度,也可以削弱代议制度;二者之间既可能相互竞争、相互取代,又可能相互补充、相互融合。论述了网络民主推动代议民主的路径,中国代议民主改革的优选之路是让网络民主与现实代议制度相对接,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激活现行代议制度框架内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代议制度是指“一国统治阶级从各阶级、阶层、集团中,选举一定数量能够反映其利益、意志的代表组成代议机关,并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重大事务的制度。”[1]代议制度作为一种政治体制,是间接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其中以选举制度为其基本制度;以多数决原则为其议事规则;以代议机关为其存在载体。代议制度的宪政品质所要回答的是代议制度对实现宪政的意义和积极作用问题。获得统治的合法性的依据与对国家权力限制的方式在现代各国,当民主成为政治国家公民普遍的价值追求时,依赖于多数决的民主原则…  相似文献   

6.
不少人把民主等同于选举。这种看法,历来争议不断。卢梭早就批评过:"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王绍光嘲讽代议制民主只是投票选出主人的"选主政治",也可谓一针见血。在政治冷漠席卷全球的今天,这些批评尤其值得认真对待。然而,在现代社会提倡直接民主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现代民族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根本不可能聚集到一起议事。代议制几乎是唯一可能的选择。不过,代议民主必须是有根基的,否则如上种种批评就很容易不幸言中。托克维尔考察美国的民主,非常敏锐地看到了美国民主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所要求的政治平等形式虽然是某种形式的机会平等,但是与代议制民主相较而言,它所要求的政治平等内容更加复杂、具体。耐特等人对协商民主需要的政治平等形式进行分析,将之概括为"平等的政治影响机会",即在协商过程中除了要排除公民资源的不对称分布可能带来的影响,即实现资源平等,还对公民的协商民主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要求公民具备平等的民主协商能力。关于协商民主的政治平等形式的研究对我们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预算审议在我国民主宪政体制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孔武 《岭南学刊》2009,(6):68-72,92
预算与议会制度是民主政治制度的滥觞,二者互为袁里。人大审查预算既是我国宪法的法治原则也是落实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制度安排:对于法治原则而言,预算审查成为人大监督行政权的有效手段,旨在防范行政机构的恣意或对公民宪法权利的非法侵害;对于人民主权原则而言,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对预算所承栽的重大政府决策作出取舍、人大作为代议机构,还是各种不同的利益和不同声音的汇聚论坛,预算审议与民意政治的发展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9.
试论代议民主与网络民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烨 《理论月刊》2006,(3):48-50
本文对网络民主与代议民主进行了比较,并得出结论:在网络的时代背景下,须将代议民主和网络民主结合起来,以网络民主为重要手段,借助网络数字平台来改善代议民主信息摄取的不及时和不完整;以代议民主来弥补网络民主决策的低效并解决其权威性问题。这样,网络民主与代议民主实现互补才能真正促进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中林 《江苏政协》2013,(10):25-26
<正>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其产生土壤是自由民主和代议民主的纠偏和完善,出发点是着力解决"多数暴政"所带来的"少数侵害"问题。因此,有人把协商民主定义为:协商民主就是基于人民主权原则和多数原则,自由平等的公民,以公共利益为共同的价值诉求,通过理性的公共协商,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赋予公共决策以合法性。协商民主的本质内涵是助推党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中,存在丰富的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路径。与代议制民主相比,协商民主更能反映偏好强度,让民众参与决策过程,它的基因也深嵌在现行政治架构中。以协商民主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就要在现行制度框架内完善党内、人大、政协内部的协商民主,加强与外部特别是涉及公共领域社会行动的对话协商,以基层协商民主推动基层自治能力的强化。同时也要通过搭建博弈机制、培育社会组织、完善法律环境、政府信息公开,为发展协商民主提供配套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代议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代议民主具有主权和治权的有限分离、民主和效率的双重取向、政治职业主义、委任代表制和程序民主等基本制度规则。从分析代议民主的基本规则入手,可以发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目前还存在某些问题,这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民众的利益表达方式日益多样化,政治参与渠道不断拓展,而通过代表的代议民主则是其中最为重要和最具效能的利益表达方式与政治参与渠道。作为一种基本制度,代议民主在公民政治参与方面的作用迄今为止仍不可替  相似文献   

14.
代议制起源13世纪英国议会的形成,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与新兴社会力量作用而生,并在近代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过程中,逐渐发展、完善。二战后,代议制逐渐被西方社会广泛采纳,至今已成为许多西方国家实现民主政治的主要方式。"代议"顾名思义"代表商议"、"代表议事",即某人代表某一特定的群体,同另一些代表其他群体的人,就彼此共同面临的问题(事务)进行商议、讨论、决定乃至采取一致的行动。而这些行使代议之权的人即"议员"。现代意义的"议员",由广大选民选出,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表达选民意愿、为选民谋取福利。议员的履职效果,一定程度上,决定议会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是西方传统代议民主基础上适应新的历史要求发展起来的最新的民主理论和实践形式。因为不一致才有协商,矛盾和冲突是需要协商的前提,在既有参与者中,利己主义诉求也是正当的,通过协商使不一致或妥协或让步或理解,逐步达到消气、减震和聚力的目的。协商民主既提高公民素质又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它能有效地弥补政府的缺陷,增强政府的人民性,使政府从形式上和实质上成为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16.
协商民主:概念、缘起及其在中国的运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民主理论出现了协商民主的转向,这个转向基本上是针对代议民主的缺陷而倡导公民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的民主模式。协商民主虽然起源于西方,但在中国也有着广泛的运用空间。通过对其概念和缘起的分析不但可以理解其理论实质,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它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协商民主: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是"参与民主理论"的最新发展,是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协商民主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着内在的契合性,表现在合法性、合理性、程序性等方面。发展协商民主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因此应该从国家制度、基层政治、社会自治三个层面发展协商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8.
间接民主指的是公民通过由自己的同意所选举出来的代表来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务。所以,间接民主常常又被称为代议(制)民主,即人民通过其代表来进行统治,而不是直接进行统治。在间接民主下,主人与主事是分离的,用英国自由主义哲学家穆勒的话说,人民应该是主人,但他们必须聘用比他们更能干的仆人。由于人民并不亲自主事,所以间接民主要求有一整套的监督机构来对人民的代表及由此产生的政府进行监督和防范,以免仆人滥用权力变成主人。间接选举并不等同于间接民主,因为间接选  相似文献   

19.
西方政治学界的协商民主是对选举民主、代议民主缺陷的反思,它强调的是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对话、讨论、审议等方式,参与公共决策和政治生活,主张在决策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持续对话、协商和沟通,以化解利益纷争,提升决策质量,达成公共决策共识来实现政策的合法性.因此,尽管协商民主中有一些不同于我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东西,但是它为完善人民政治协商制度提供了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20.
协商民主关注的是传统代议民主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如民主选举“授权”后的监督问题,如简单多数原则不能充分体现全体民众真实意愿的问题,倡导公民直接的政治参与,通过自由而平等的对话讨论等方式,参与公共决策和政治生活。由此可见,协商民主并不是对传统民主制度的否定,而是建立在后者之上,并形成对传统民主制度的完善和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