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社会实践教育思想在马克思社会教育思想中具有基础性意义。马克思倡导辩证把握社会实践的教育功效,实践教育过程中既要关注个体实践思维方式的形成,又要关注实践思维在实现人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毛泽东继承、发展了马克思的社会实践教育思想,指导中央苏区的革命教育,广泛开展群众社会教育活动,苏区形成了"全民皆师、全民皆生"的社会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视域下的教育需要是人和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是社会需要、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是人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张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免费的普及教育,用社会教育代替家庭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施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等途径来满足工人阶级及其后代的教育需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教育需要满足思想对当今中国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均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来源于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与继承,融合了哲学中的自由与正义理念,蕴涵着马克思对分配问题的基本看法,以及对资本主义分配非正义的批判。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是现阶段主要的分配原则,应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壮大物质基础,从而将发展成果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4.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文献。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系统提出并全面阐释了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于我们科学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变化,正确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继承并发展了《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上述思想,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理论包罗万象,法治思想是其理论体系一个重要的侧面。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形形色色的社会契约论成为西方法治思想基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在继承与批判自古希腊以降的自然法学派法律二元论的基础上,吸收了以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部分,超越了康德的抽象理性与抽象的人的理论范畴,把现实的人作为法治的主体,提出了实践而非康德的纯粹理想抑或黑格尔的抽象的精神运动是达致人类法治社会理想图景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6.
宋勇 《传承》2013,(3):90-91
列菲伏尔、赫勒等哲学家关于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实际上是继承了马克思关于对资本主义社会日常生活批判的思想。他们深刻批判日常生活的异化现象,强调了“民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给了我们关于“民生”的三维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认识论层面,马克思继承了康德关于外在世界对认识的制约作用,并提出外在世界的可知性;在存在论层面,马克思继承了康德关于主体的经验性存在对行为的制约作用,并提出个人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在价值论层面,马克思继承了康德关于追求自然需求的行为价值对最高价值即人的尊严实现的制约,并提出通过实践可以达到自然需求与人的尊严的统一;在历史观层面,马克思继承了康德关于历史条件对主体能力制约的思想,并提出通过历史事件能够予以超越。主体性界限思想的探讨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的城邦公共精神向马克思说明了人参与公共生活的必要性、可能性及方法;空想社会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有机联系,其关于未来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公共性管理图示给予马克思以直接的思想启迪;德国古典哲学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公共性反思引起了马克思研究的重大转向;自由主义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实现的公共性理念启示马克思公共性是自由意志的理性结合。这四者共同构成了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基本理论来源。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逻辑演进是与他的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相统一的。  相似文献   

9.
薛俊强 《前沿》2011,(7):72-75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哲学批判标志着"个人""群体"和"社会"和谐共生之社会整合视域的基本形成。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体现在其独有的"经济哲学"批判路径。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哲学批判路径集中体现在:对古典经济学研究起点和方法的批判,即抽象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批判。在这一批判过程中,深刻地体现出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之经济哲学批判的实质和核心:在从事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以重塑"个人""群体"和"社会"发展有机统一为理论旨趣而展开对古典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及其所引申出来的对其研究对象的人学批判。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哲学批判路径折射出马克思试图寻求"个人""群体"和"社会"三者发展的有机统一的社会整合思路,而这一整合思路为其终身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0.
龚超 《理论月刊》2010,(1):22-25
马克思从人的本质出发,分析了人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社会环境的教育意义;分析了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的教育影响;在分析了社会教育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的基础上,较系统阐析了社会教育的哲学基础,并从社会教育内容、目的和任务等多方面拓展了社会教育的内涵,提出共产党人要随时尽可能教育无产阶级,使他们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唤醒劳动人民投身革命斗争实践。  相似文献   

11.
高欢 《传承》2010,(24):68-69
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三条进行深刻解读,分析其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从而正确认识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理论,并详细分析了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12.
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解读,虽然指认了劳动解放在马克思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却遮蔽了其独特的政治哲学意蕴。马克思批判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黑格尔的劳动概念,既在人的存在的理想性和现实性张力中赋予劳动新的哲学内涵,也在对资本与劳动辩证关系的剖析中,提出了从异化劳动到自由劳动的劳动解放思想。马克思将劳动以及劳动者的解放引入到现代政治事务的反思和批判中,揭示了资产阶级政治观念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谋关系,不仅透视和还原了现代资产阶级政治的现实生活基础,而且开辟了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重构政治哲学理论形态的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关于揭露和批判"神圣形象"与"非神圣形象"这个经典论断,蕴涵着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立场和观点,揭示出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工作致力于批判错误社会思潮、建构科学世界观的重要功能和主要使命。从文本背景、思想渊源、理论逻辑、内在意蕴等四个构建维度对这个经典论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解析,获取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念启迪,正是我们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郑重学术行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创生,离不开古希腊时期的"城邦共同体"、启蒙时代的"契约共同体"、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乌托邦"共同体、德国古典哲学的"伦理共同体"和"国家共同体"等思想的奠基。它是在对资本主义"抽象的或虚幻的共同体"进行科学认识和批判的基础上,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而提出的关于未来"真正的共同体"的伟大构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总结中国发展经验、深刻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理念,实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跃迁与升华。  相似文献   

15.
杜高明 《求索》2015,(1):35-38
马克思哲学主体性思想理论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内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取得了十分丰硕的学术成果。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启蒙于西方古希腊哲学关于人的思想的萌芽;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近代西方哲学中唯心主义的"自我意识的绝对精神主体"和机械唯物主义的"直观、感性主体"的思想成果;最终在马克思的《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科学的主体性思想——主体是客体中的主体,即人既是受动的主体又是能动的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人表现对客体具有自主性和自觉性。马克思哲学的主体的实质是两者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科学的马克思哲学主体性思想不仅对哲学史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而且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建设,尤其是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事业和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属于哲学范畴,阐明了关于近代以来人类社会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马克思辩证地继承和发展了维柯和黑格尔等人的世界历史理论,为唯物史观提供了世界性视野,并推动唯物史观发展为世界性哲学,从而实现了其对于世界历史理论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资本批判为现实内容,以“人的自由和发展”为理论旨归,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历史逻辑出发,全面、深入地考察和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现代性的建构和矛盾,阐述了全球化的历史必然性和现代化的主要表现。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批判和建构不仅是我们当前认识“时代之变”的思想基础,也是指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和现实路标。  相似文献   

17.
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命题虽然在不同的哲学家那里表述各异,但是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陷。在唯心主义哲学家那里,实践不是现实的人的物质性的活动,而是人的抽象的理论活动;而在唯物主义哲学家那里,人的实践又没有改造自然的能动性一面。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其中的实践命题也被马克思所继承与批判。马克思的新实践观,其核心就是认识到人的劳动是实践的真正本质,是改造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理论武器。马克思把"劳动"引入实践观中,完成了对德国古典哲学实践命题的改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包括对理性形而上学的批判和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正是在现代性批判中,发现了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现实基础.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对于我们深入揭示在现代人和社会的内在困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和谐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其形成过程中的历史背景及理论内涵的追溯、解剖,可以洞察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异化劳动的批评以及对未来社会的勾勒,尤其是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思想。赫斯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和社会异化思想,都与马克思和谐思想有着密切的理论联系,都对马克思和谐思想有着启发和引导的作用,并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理论的最终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党的政策越来越强调“人”的作用,突出“人”在现代化建设的地位,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同中国具体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人本思想,实现了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