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要守住知识分子的尊严,我觉得你必须对这个国家和社会负有责任具有担当。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也意味着你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当然应该用你们的所学,哺育人类哺育社会,为社会提供各种必要的具体的知识或者是精神文化产品。但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应该在社会狂热的时候,你们保持着清醒,在社会失败的时候,你们会给大家提出警醒。但我们不要以为一谈责任都是一件大事,不,很  相似文献   

2.
学习十六大报告总的精神,大家要牢牢抓住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抓住一个灵魂,灵魂就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们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还有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今后长期的指导思想.还要抓住一个精髓,精髓是什么,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所以,今天我给同志们讲解放思想与"三个代表",就是要抓住一个主题、一个灵魂、一个精髓,然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而奋斗.我想从这些方面来领会十六大精神.  相似文献   

3.
高潮处结尾     
高潮处结尾张斌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可以想很多事情。但是想来想去总无法超越同一个主题:生死,我很同意史铁生的意见: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  相似文献   

4.
未来社会的一种精神自觉与生活态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思想史这个角度看 ,人类自觉精神的拓展与深化是无所不及的。近代以来 ,人的自觉与主体精神的高扬使人的解放成了时代的主题。相信经历全球现代化的过程 ,人类自觉精神的拓展必将叠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仁善之域。仁、孝在未来社会作为人类的自觉精神和生活态度将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5.
<正>接下来我又要班门弄斧了,我一直在想,什么叫做国家治理?刚才燕继荣教授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我很赞同。什么叫现代化的国家治理?就是摆正官民之间的关系。请问在座的当官的人有没有被称作父母官的时候?请问我们作为一个公民有没有被称作升斗小民的时候?这些词在我们的历史上、生活中大量存在,请问这个关系对吗?我们用钱"养"了官员,他们怎么成了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觉得国家治理的现代  相似文献   

6.
贵刊11期的今日视点《崇高是种本能》读后让人感动.也让人对志愿者活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我认为.仅仅把崇高作为一种本能、一种精神追求是不够的。现在志愿者活动更像是少数人的精神追求,其实,应当把志愿者活动开展的情况作为衡量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的标志。我们的社会应该在政策规则的制定上向志愿者活动倾斜,给予他们精神和物质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人民论坛》2013,(16):20
于丹:这个社会是有很多让我们不满意,但是怀疑主义更大地放大了恐慌,盲目的恐慌无助于我们社会的改善。胡鞍钢:中国的伟大复兴超越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对人类发展的贡献,是一个集大成的巨大的"世界贡献"。贾磊磊:和谐,是中国古人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意识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残疾人》2006,(8):58-59
最近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们聋人是什么?我们来到这个世间,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着?我们真的就像自己平时观察到的那样,是不善言辞,不会说话,耳朵听不见,只能通过手语与他人交流的那种聋人吗?我们真的就像自己认为的那样,是这个主流社会的弱者吗?我们为什么不能反思一下我们聋人自己呢?换一下角度去思考,从另一个角度观察我们聋人自己,我觉得我们也许会发现,我们根本就不是别人眼中的那种无用的人,心智低下的人,这根本就是一种误解。聋人是什么?——是交给自己的一份试卷,而不是抛给社会的一首怒吼歌。大海永远没有平静的,天天都…  相似文献   

9.
记得小的时候,我们刚刚带上红领巾的那一时刻,老师告诉我们,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它是千千万万个烈士们的鲜血染红的。"几代人心中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经历了70年风雨,依然不朽。红军唱过的老歌跨越时空,依然动人心魄。我们几代人心中的长征精神,也各有各的诠释与理解。"“我觉得可以从长征精神中,学到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像红军叔叔一样,面对困难不退缩,要像他们一样勇敢。”"“我认为长征精神对我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只是有的时候有点羡慕。我觉得当时那些战士们在长征途中,还一起团结互助,那种团结的力量很强大。比我们现在好多了,…  相似文献   

10.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不会永远存在,它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但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言:"只有当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只有当社会生活过程即物质生产过程的形态,作为自由结合的人的产物,处于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之下的时候,它才会把自己的神秘的纱幕揭掉。"  相似文献   

11.
邵道生 《传承》2008,(21):44-45
无论是从几千年历史的文化传统的影响来说,还是从现实社会的耳濡目染来说,在我们社会中有一定数量的人是很喜欢内耗的,很喜欢"窝里斗"的。我多次去日本,结识了一些日本朋友,他们有许多中国学生,不止一位日本朋友对我说:"中国学生勤奋、聪明、能干、吃苦耐劳,学习成绩非常出众,但是有一点不好,中国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不团结,喜欢在我面前告状,说对方的坏话,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很少有这个毛病。"  相似文献   

12.
胡坚 《小康》2012,(8):95
"德清现象"的意义正在于它是一种发自民间的道德力量,这种力量源自于老百姓的希望,也就是生活在一个非常和谐的温暖的充满道德的社会的希望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在物质世界的打造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物质世界相比较而言,精神世界的打造还有很多不足。早前发生的小悦悦事件就暴露出精神道德建设上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缺乏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种善良与温暖。社会只有经济的增长没有精神与道德的确立,人们是不会幸福的。所以,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在这方面,应该说上下都很关注,但是我认为老百姓更加切身地体会到这个问题的重要并给予高度关注。老百姓是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所有的生活氛围和社会状况与他们都是息息相关的,前一  相似文献   

13.
第一个基本国策就是严格控制人口。没有这个基本国策,我们谈民生、谈社会保障、谈住房、谈就业,将会困难得多我已逾86岁,我的本钱只有一个"老"字。我是老海归,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响应党的号召从美国回来参加祖国建设。我是老盟员,我在海外的时候就受到民盟领  相似文献   

14.
“人活着,不能老是在一个地方呆着。人活着,就要有个样。年轻的时候到处跑跑,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可是,当自己在一个地方扎下根儿,就要在这个地方活出个价值来。当然,这个价值除了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在干好本职工作上。现在的我,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愣头愣脑的纯粹的打工者,多年的历练告诉我:作为一个基层管理者,我更应该起到带头作用,不仅在单位里做一名敬业奉献的人,更要做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好公民。”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科研道德失范、学术风气不正的问题一直被广泛地讨论着。虽然,我没有做过关于这方面的调查研究,但是,我确实觉得这是一个整体的社会问题,不是一个个别的问题。所谓整体,不是说所有的人都有问题,而是说,这不是个别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起码是一个流行病。我们现在看到的种种现象,分析一下其实是一个道理,比如裁判吹黑哨、歌星假唱、写文章的人剽窃作假,等等。这都是同一个问题在不同领域的反映。我认为,现在确实到了需要社会整体地反思这些问题的时候了,而最重要的是找到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我们国家的发展总体形…  相似文献   

16.
张杰 《理论月刊》2015,(2):146-152
国内学者在新生代农民工的经验研究中,大都将新生代农民工视为"边缘人"。然而,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边缘人这个类型学概念,更多的是属于"陌生人"这个人际类型的亚范畴,"边缘人"无法涵盖作为"陌生人"的其他面向。陌生人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人际类型,具有边缘人和新来者的双重人际特征,并为陌生人成为多元社会的行动主体成为可能。将新生代农民工视为陌生人而不仅仅是边缘人,视为拥有与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共享经验和交往可能的社会成员而不是"特殊群体",使得建构和谐共生的社会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正>注重价值引领,立足实践,作为当代普通大学生中平凡的一群人,怀着"饮水思源,感恩自强"的目的,我们走出校园,来到基层,在社会实践中感悟什么是感恩,什么是奉献,什么是价值。"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我们是受学校、社会资助与关爱的家庭经济困难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要感谢的人太多:父母,老师,同学,尤其是资助我们的社会力量。当我们已经走在梦想的道路上时,我们要饮水思源,要怀感恩之心,以实践服务社会,将爱心传递,将家庭、学校、社会赋予我  相似文献   

18.
语丝     
余秋雨:我们处在"文化蓝藻"时代余秋雨在上海举办讲座时称,我们处在一个"文化蓝藻"的时代。他认为,文化是人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但学术知识界在谈到文化的时候要么剥夺精神价值谈文化,要么丢弃生活讲文化。"文化不是拉到篮子里就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的意义在哪里?这实在是—个所有哲学家都在苦苦思索而又答案各异的大题目。但我想,一个人不管一生的意义有多大,也不管是否可以成名成家,都不妨碍我们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同样,社会不一定要求企业都做到多大多好,但一定要鼓励企业追求高尚。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康德还是海德格尔,他们都不是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待良知。阿多诺借用心理学中的“超我”概念分析康德的良知概念。这种超我不过是把道德规范内化到人的无意识过程之中,是一种精神和肉体分裂的产物,是束缚人的。良知是不自由社会的污点。既然现代社会仍然不是一个自由社会,那么这个社会就还需要良知。但是这种良知是肉体和精神,道德规范和肉体冲动之间的对立与和解。从这个意义上所理解的良知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道德上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