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重要更正     
西江千户苗寨,坐落在巍峨的雷公山脊梁上,距贵阳不到三百公里,离凯里仅数十公里,集苗族风物和苗岭风光于一处的胜景。西江的民族建筑则冠苗寨之首,誉五洲之最。有着浓郁民族风情的特殊魅力,深深的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我尤喜西江的建筑,它向我们展现出的多种美感。  相似文献   

2.
苗族服饰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独特的迁徙史、生活环境和观念意识,造就了苗族服饰的独特款式、图案和色彩运用,使之成为现实存续而包孕丰富信息的"无字史书"。从民族文化发生学、民族文化背景学、民族文化心理学、民族文化伦理学、民族文化美学角度来解读苗族服饰,能够获得对苗族传统文化的深入而全面理解,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提供坚实的知识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夜访苗寨     
司机好似在追赶西边的太阳,加大油门驶向苗岭雷公山。“好了,今晚我们可以住进这个苗寨了。”当翻过一个高高的山岭后,司机才松了一口气露出微笑。眼前出现了一片迷人的田园风光,一群苗家独特的青瓦黄木的吊脚楼,错落有致地依山而建,其中间植着许多翠竹和枫树。山寨的四周是金色的稻谷梯田。寨前有一条弯弯的清溪。这就是贵州省东部苗族发源地之一的西江苗寨,也是国内  相似文献   

4.
苗族民居     
邰磊 《人大论坛》2006,(10):46-47
在山清水秀的黔东南苗岭主峰雷公山和月亮山间行走,除了领略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感受古朴神秘的民族风情外,触目最多、印象最深的是大地上挺立的苗族民居了,这里的苗族民居基本上都是木质结构呆脚楼,造型独特,朴实典雅,尤其以雷公山麓至清水江畔一带的苗寨最为典型,是苗岭旅行不可忘记的亮点。  相似文献   

5.
正雷公山和月亮山腹地的集市上,依然闪动着最耀眼的服饰;结构精妙的侗寨鼓楼下,多声部的侗族大歌始终嘹亮……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隐藏在森林山地间。这里是苗侗等民族几千年农耕生活与智慧创造的遥远源头与大本营,其灿烂多样的文化遗产丰富而厚重。2008年,国家文化部授予榕江县"中国民族文化艺术之乡"。据历史记载,苗族先人沿江而上到达黔东南的第一站就是榕江,然后再分化到各  相似文献   

6.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北部,距离县城36公里,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公里。千户苗寨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共有一千二百多户,五千多村民。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  相似文献   

7.
在美丽的苗寨,蜡染刺绣是一门延续了千年的民族技艺。千百年来,苗族姑娘们从七八岁就开始跟随母亲学习蜡染,十五六岁时就已练就一手娴熟的技艺。在她们的手中,一块块青底白花、靛蓝染色的蜡染花布绣着苗族独有的图腾,展现着苗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也寄托着苗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出生在贵州省织金县官寨乡大寨村小妥倮苗寨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蔡群,跟所有苗家女孩一样,从小就学得了一身蜡染技艺,用  相似文献   

8.
试析黔东南苗族服饰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苗族服饰的研究,论著颇丰,但研究者多以服装或饰品分列立足点论之,鲜有总论苗族服饰的文化特征。本文以苗族聚居地——黔东南的苗族服饰作为分析的立足点,对苗族服饰的文化特征进行了阐释,力图勾画出黔东南苗族服饰的文化特征,以丰富苗族服饰的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格头苗族生态文化看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维护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格头村苗族传统文化中蕴涵了丰富的生态保护思想,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物种的保护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落后的生产方式,长期的贫困状态,对保护区的保护又产生消极影响。文章对雷公山保护区的维护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分布甚广、支系庞杂的古老民族,因以其服饰多姿多彩而著称于世。 在黔西南自治州,苗族是该州主体民族之一。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州计有苗族18O500人,占全州总人口数的5.1%。州境每个县都有苗族分布,且操苗语三大方言的苗族都兼而有之,可谓文系复杂,服饰多式多样,各具特色,种类齐全。故通过黔西南调查研究,对整个苗族服饰文化的研究,具有典型代表性意义。本文着重论述其款式类型、研究价值、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1.
西江,素有“天然民族风情博物馆”之称,是贵州省黔东南州最大的苗寨,据统计,1987年共有1107户,5862人,是有名的千家苗寨。 1988年7月,我们师生一行6人到西江从事社会调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切:诸如社会结构、人民风习、文化心态……,构成了苗族社会的一个缩影。现拟就此探究一下西江苗族自身的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由此而产生的西江人面临的扶择的问题,也许对西江甚至对整个苗族今后的宏观发展将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黔东南苗族妇女服饰辩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是我国较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有500多万,其中分布在贵州省的有270多万,占全国苗族人口一半以上;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则又是全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区。这里的苗族服饰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其差异的形成,既源于苗族历史上多次迁徙和支系复杂的原因,又有居住地域环境的不同和他民族文化渗透交融的因素,有鉴于此,研究黔东南清水江流域  相似文献   

13.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苗族34万余人,分别聚居杂居在12个县(市)的部分村寨里。其服饰的风格式样、图案色彩、装饰手法、装饰部位等等,千姿百态,五彩缤纷。除支系不同有不同样式外,同一支系同一种苗族服饰中,还有青年式和老年式的区别;青年妇女服饰中又有婚前婚后之分,生育前和生育后之分,盛装和便装之分。这些丰富多彩的苗族服饰,是苗族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特质的重要外表。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服饰纹样也可以说就是文字,通过它,可以寻找出民族迁徙、民族性格及其审美意识的形成等等痕迹。 通观贵州各地苗族服饰,皆以不同的地域形成不同的文化圈,因而有不同的美学特征。黔东南苗族服饰以艳丽的点组合成五彩斑斓的美学特征;黔西北苗族服饰以明显的几何块面组合成粗犷朴实的美学特征;黔西南苗族服饰以秀丽的线组合成含蓄内在的美学特征;而黔  相似文献   

14.
再论苗族妇女服装的类型、演变和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苗族历史上的迁徒、苗族古歌、民间传说和苗族妇女服装款式和类型的关系,对照中原服饰等几具方面,推断苗族妇女服装类型形成时间的上限在宋代。并对《试论苗族妇女服装的类型、演变和时代》一文中划分的苗族妇女服装类型,作了一些补充和更正。  相似文献   

15.
1991年夏季,我们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作调查。这里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对人类学研究者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我们选了地处苗岭山脉雷公山区的两个苗寨:一个是雷山县西江寨,长期处于比较封闭状态的深山农村;另一个是凯里市城区的金井村,受外来文化强烈冲出的开放社会。 比较研究两个苗族村寨,主要为了探讨体现苗族民族特征的文化特点,不同文化接触引起的各种不同变化,改革开放给苗族人民带来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提起苗族服饰,人们立即会想到那色彩斑澜挑花刺绣的苗族妇女服饰。的确,苗族妇女服饰美,正因如此,人们常常忘却了苗族男性的服饰美。苗族男性服饰以它独特的造型结构,妆扮着苗族男子健美的体魄,体现出苗族男子的内在精神和气质,它是另一种有别于苗族妇女服饰的阳刚之美。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雷公山地区的苗族村镇景观空间的地理信息数据分析,从宏观上对雷公山地区景观空间进行区域尺度的研究,并结合实地调查结果从微观上描述苗族村镇聚落在村镇尺度上独有的空间组织的形式,进一步提取典型苗族村镇景观空间的形态特点,最后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探讨了苗族村镇景观空间的文化成因。从而得出雷公山苗族景观村镇景观空间的模式,探讨了这种可持续模式的生态文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祖国大陆的西南地区,生活着众多的苗族。苗族大多以穿戴服饰、居住地域或习俗不同而有不同的称谓。如:长裙苗、短裙苗、红苗、青苗、高地苗、花背苗等等。有一年,我去贵州省六盘水市采风时,偶尔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块盛产激情、释放浪漫的土地。在这片3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灵动的花桥、雄浑的鼓楼、靓丽的服饰和缤纷的节庆:这里有奔放豪迈的木鼓舞、轻盈飞扬的芦笙舞;这里有高亢激越的苗族飞歌、婉转和谐的侗族大歌。千百年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多个少数民族,以歌舞传承文化,以服饰记载历史,以芦笙渲染生命,以木鼓  相似文献   

20.
正雨过天晴,"两省一屯"的乌英苗寨古香古色的吊脚楼与小桥流水、原始森林相得益彰,宛若仙境,美不胜收。乌英苗寨是由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乌英苗寨与贵州省从江县翠里乡南岺村乌英苗寨"两省"苗胞组成,是典型的"两省一屯"苗寨。全屯130户650人,其中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