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高专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的数量也随之逐年剧增,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理念、就业价值观、就业方式及形式等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目前,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方式及就业理念已成为人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针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方式及就业理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完善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辅导机制,以帮助高职高专毕业生实现职业梦想.  相似文献   

2.
黄如跃 《传承》2014,(6):142-143
新时期,高质量的高职毕业生就业意义重大,它关系到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关系到毕业生家庭的幸福。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应从专业对口、薪酬适当、职业发展等多维度去衡量。改革招生方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毕业生的就业主动性等是提高就业质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赵翔  石晓玲 《公安教育》2002,(11):18-20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国家就业机制的转变,各类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特别是公安院校毕业生,由于所学专业性质特殊,就业空间十分狭窄。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对公安院校毕业生的安置作了大量的工作,但一些省份和地区的公安院校毕业生特别是省属公安院校毕业生就业安置仍然困难,造成积压待分。公安院校招生即招警,公安院校毕业生出口不畅,绝不单纯是一个就业机制变革和人才市场调节的问题,将会产生比较重大的不利影响和明显的弊端。针对这种现象和这个问题,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有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一、公安院…  相似文献   

4.
《湖北宣传》2009,(2):13-13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加大。1月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近期,有关部门将出台多项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教、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各媒体要认真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宣传:一是大力宣传国家积极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非正规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新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就业形式不断变化。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非正规就业作为缓解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方式,已经初显端倪并将日益发展。大学毕业生参与非正规就业不仅具有非正规就业的一般特点,还具有就业层次较高、人力资本利用程度相对充分、流动能力较强和创造性与发展性突出的特点。要促进大学毕业生非正规就业,必须转变大学生就业思想观念,增强其就业能力;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和大学毕业生就业户籍管理制度,消除各种就业制度壁垒;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非正规就业氛围。大力鼓励大学毕业生参与非正规就业,形成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并存、相互促进的就业格局,是解决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兼具前瞻性和现实性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金旺 《现代人事》2003,(10):38-39
“良禽择木而栖”,“玉在椟中求善价,钗在奁中待时飞。”这一直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仅是一个个人问题,而且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普遍社会现象。那么,国外大学毕业生是如何就业的呢?  相似文献   

7.
农村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基于六期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2011—2021年农村籍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就业选择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从分析结果看,与非农村籍毕业生相比,农村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比例较低,选择非正规就业的比例较高,在就业身份、职业类型、岗位类型上也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支收比等变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村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不同就业形态、就业身份、职业类型和岗位类型的选择。结合研究结果,建议改革户籍制度、多渠道提升人力资本、多方加强精准帮扶以促进农村籍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和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结构,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江西政报》2013,(12):1
本期刊登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赣府厅字[2013]96号),文件从九个方面提出了二十条具体政策措施,为解决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奠定了基础。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被称为"最难就业年"。一是高校毕业生增幅较大。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  相似文献   

10.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以及我国经济体制与结构的转型,大学毕业生供需失衡,导致总量性失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结构性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备,导致摩擦性失业;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城市内部主要市场和次要市场的分割,导致自愿性失业。要解决大学毕业生待就业问题,当务之急是要从就业政策、就业岗位、就业服务以及失业保障等方面构建待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援助制度,并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1.
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影响因素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毕业生就业也进入到大众化时代,就业的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了解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的困扰,为高校毕业生树立新的就业观念,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高等学校和社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一些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李秋华 《浙江人事》2009,(11):18-19
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政策,是疏通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企业就业渠道的重要措施。在新形势下,如何选好建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切实增强就业见习制度的活力和生命力,在就业见习工作中实现政府、企业和高校毕业生“三赢”,是各级人事部门当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金华工作实际谈点想法。  相似文献   

13.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2001年是进入新世纪、实施第十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也是进一步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的重要一年。为全面做好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实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1]2号)精神,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就做好2001年重庆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认识毕  相似文献   

14.
《就业与保障》2014,(8):35-35
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南平市公务员局采取五项措施,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建立实名制登记,开展就业跟踪服务。为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就业见习、就业培训、求职补助及就业推荐等促进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5.
面对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高峰期的到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和关心,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现阶段就业工作的首位,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营造了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政策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尤其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出现明显下滑.大学生就业更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的就业管理工作必须更加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就业资源和机会。就业管理中,可以从更新高校毕业生择业工作观念、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载体、对高校毕业生实行分级分类就业管理三方面入手,实现高校就业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提升。  相似文献   

18.
3月16日,商务部发布《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大量下放核准权限.仅保留了商务部对少数重大境外投资的核准权限。 3月19日,新华社报道,教育部下发的《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首次以公告形式公布了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
陈朝晖 《浙江人事》2008,(10):43-44
随着高校扩招和我国就业制度的变革,毕业生就业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专业设置、就业管理模式不尽合理,以及毕业生期望过高、诚信危机和困难群体等原因,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尝试就如何做好若干就业服务工作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就业歧视和就业排斥这两个概念进行了辨析,提出判断是否存在就业排斥的基本标准是由于制度等原因导致个人不能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而判断是否就业歧视的标准则是用人单位是否在自身经济利益受损的情况下仍然拒绝录用至少相同条件的求职者。根据这样的标准,结合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深度个案调查,笔者对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所遭遇的障碍进行了分析,提出大学毕业生所遭遇的主要是就业排斥,而非就业歧视。相应地,消除这些障碍主要应该从制度变革入手,并具体提出了笔者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