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发展大学文化,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必须搭建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良性互动路径,通过文化辐射、文化共建、发展文化产业等方式,促进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相融相生、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2.
论点摘编     
《公安研究》2008,(4):93-96
城市化和谐发展的探讨李明超在《理论导刊》2008年第1期撰文认为,城市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城市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外延。从横向上来看,城市化包括了物质层次和文化层次两个方面;从纵向上来看,城市化包括了内化、优化和外化三个阶段。城市与乡  相似文献   

3.
胡功民 《政策》2011,(6):51-52
组工文化是组织部门长期形成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制度内涵、道德规范的集中反映,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荆门市委组织部在探索组工文化建设实践中,初步形成"忠诚可靠、求是创新、团结和谐、追求卓越"的组工文化内涵,并作为自身建设的目标取向,通过"四个坚持",让每名组工干部得到组工文化内涵的熏陶,做到外化于形,内化于心。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化滞阻与内化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外化方式由于城市就业人口数量庞大、城乡二元分割的客观现实和乡镇企业吸纳就业能力降低趋势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滞阻。农村通过发展大农业、加快农村循环经济、兴办乡村第三产业、引入现代物流体系,并在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契机下,可以发挥其消化、吸收农业人口就业的巨大潜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协调好外化与内化两种方式:继续加大外化力度但要防止出现的一些问题;重视内化潜力并给予有效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正精神文明的核心是一种被人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道德文化素养,高度的精神文明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强大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对外赢得他人尊重和对内形成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条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从整体上提升社会的道德文化水平,要特别重视发挥好"关键少数"的作用。当今中国,党的各级领导干  相似文献   

6.
龙晓菲 《人民论坛》2012,(11):96-97
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紧紧围绕大学生活的三个主要方面,即理论学习生活、校园文化生活、网络休闲生活开展实践活动,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于大学生点滴的现实生活中,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向社会心理形态的转化,将之内化于学生的"心",外化于学生的"行"。  相似文献   

7.
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中,包含着内容广博、意蕴深远的关于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文化特别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关联,阐明了文化熔铸对于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价值及相关实施措施。文化熔铸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实践途径的整合、内化和外化的联结以及社会整合与建构功能的发挥。通过建构制度、优化机制、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措施加强先进文化熔铸,推进文化创新,是有效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U型学习”超越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可以实现内化和外化的有机统一。“情境·思辨·对话”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实现学科知识的内化;通过表现性学习,可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当下生活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实现学科知识的外化。教师通过精心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开展U型学习,可以充分发挥思政学科立德树人的功能,培养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信是对于文化价值以及发展适应性的认同、认知和践行,是将文化内涵不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民族意识和民族品格在文化层面的集中表达,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继承和传播,离不开对文化的自觉自信。继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型历史和时代语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文化自信的构建具有强大功能,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基础,提高其与现代性的融合性,实现功能有效性和实效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山东淄川高氏将积善成德、忠孝节义等道德观念作为其家族文化的核心。他们不仅在《高氏家模》中对此作了诠释,还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得高氏家族文化在不同家族、不同地域之间得以传播,从而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1.
内化与外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化与外化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两个发展阶段,概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领域中各种现象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普遍的特性和关系。依据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理论界定,应将内化与外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系统。  相似文献   

12.
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传统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传承和创新家训文化,要注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强化家庭与其他教育主体的相互配合,加强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3.
文化精英是文化发展领域的优秀人物,其价值观具有自身的突出特点。当代文化精英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既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重要阐释者,也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引领者、示范者和推动者。同时,文化精英还要从自身特点出发,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探索;密切联系群众,培养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情感;坚定理想信念,磨练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意志;切实身体力行,加强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实践。  相似文献   

14.
校园文化具有认知的导向引领功能、心理和行为的调适调控功能、文化熏陶精神感染功能、实践的锻炼内化功能、群体意识的凝聚整合功能和激励功能等育人功能。如何发挥校园文化的重要育人功能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仰恩大学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成功探讨了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有效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创意经济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对激发城市活力和集聚创意资源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创意转型的重要标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创意城市是保持城市活力、激发城市转型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武汉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创意设计资源和高校人才资源,文化创意产业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在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设创意城市的过程中,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在实践中探索了一系列创意战略、创意产业、创意管理等方式来解决新经济形势下城市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武汉城市转型更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刘哲 《前沿》2013,(9):99-100
高等学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大功能,大学不仅仅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承担起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和文化建设的辐射作用。高校的科学研究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是大学的社会职能之一,通过政府的推动和支持,高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高校的科研成果通过各种途径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可以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7.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发动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来,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双重作用下,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大,呈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因此,充分认识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就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亟需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一、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四大功能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有所作为,也能够有所作为,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其一,集聚和辐射功能。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总是在一定的地点和一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主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文化对社会文化起着传承、示范和辐射的作用.大学承担着社会先进文化的践行者和引导者的使命,这是大学文化的最高价值追求.在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建设中,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大学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并通过发挥示范作用、深化内涵、拓展外延来培育和发展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9.
践行核心价值观"关键在落实,根本在实践"。杭州进行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探索,通过融入城市品牌建设,形成"价值共鸣"与"战略协同";增强价值的制度认同,形成"践行价值观"共同体;坚持契机教育与常态教育相结合,推动价值观"外化于行"。杭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经验是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滋养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引领作用,刚性制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基本前提,融入日常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0.
唐际昂 《湖湘论坛》2003,16(1):73-74
道德接受是指发生在道德教育领域中的特殊的接受活动 ,它是受教育者出于自身的内在道德需要 ,对教育者利用各种媒介所传递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信息加以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外化等多个环节构成的一个连续、完整的道德认识过程。道德需要是它的心理起点 ,道德选择是它的价值基础 ,道德内化是它的基本方式 ,道德人格化则标志着它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