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也谈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实质上是一种隐性的现收现付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已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为此,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目标.而其中资金问题的处理好坏将关系到改革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2.
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实质上是一种隐性的现收现付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已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为此,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目标.而其中资金问题的处理好坏将关系到改革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3.
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当前在这种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依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但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而且更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东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因而应加快推进.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应先于全国建立起较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但这一工作目前还存在较大差距和不少障碍.社会保障的公共品属性决定了其必须由政府承担主要的费用支出.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沿海地区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努力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构建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现实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深化改革、保障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如何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以学者观点为体系构建模式,从主观和客观角度分析制约条件,以期为政府克服困难,尽早实现目标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指出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 ,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 ,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尤其是SARS危机促使我们警醒 ,要建立新的发展价值观 ,要注意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人自身的全面发展。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国新发展的基本起点。本期邀请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 ,对我国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评论 ,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所要注意的问题及应该采取的对策。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就业与社会保障司助理巡视员牛根颖认为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客观而冷静地回顾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提出我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的严峻形势和发展趋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葛延风对近十年来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行了反思 ,提出了对目标人群的覆盖程度、财务上是否可持续和管理操作是否便利这三个社会保障项目建设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 ,并提出了全面构建和改革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独到见解和精辟建议。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7.
莫纯轼 《广东民政》2011,(10):38-38,4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社会保障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可或缺的根本依托和重要保证,它不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福祉,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8.
社会保障关乎国运,惠及子孙。建立一个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深化改革、稳定社会、治国安邦的根本大计。近年来,我省社会保障工作发展较快,已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为促进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困难: 第一,社会保障意识不强,社会保障基金征缴困难。由于思想认识和政策措施不到位,一些  相似文献   

9.
浅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已成为制约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顺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瓶颈”。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努力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由国家根据国情依法强制并结合人民群众自愿建立起来的具有经济福利性和社会公正性的国民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体系。目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0.
建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刍议黄瑞平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社会主义a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如何建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一、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要求建立新型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当前甘肃省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难点在于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加重了社会保障的负担;稳定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尚未建立,资金筹措渠道单一;改革的成本和风险对社会保障的影响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2.
负所得税: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经济学家对负所得税有种种反对意见,其在我国的具体实施也面临一些难题,但是在处理公平与效率、调动低收入者的积极性方面负所得税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解决之道。我国政府应尽快实施负所得税政策来充实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3.
社会治安“零点防控”工程作为台州市公安局椒江区分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它通过健全防范组织网络 ,以巡逻为基本形式 ,以控制多发性案件、案件高发部位、高发群体和零点前后案件高发时空为重点 ,点线面一体 ,全天候防范。椒江的实践表明 :社会治安“零点防控”工程是降低刑事发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肖恩敏 《中国发展》2008,8(2):48-51
行政执法是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政府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处于势力不对等的状况之下,没有权力制约的行政执法常常会侵害公民权利。行政执法责任制是政府部门规范行政执法,建立责任政府的基础,也是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一种管理制度,这种制度是对行政执法权力的制约机制,对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中公民权的保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分析行政执法责任制中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基础上,就如何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中的公民权利保障提出了相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当前,职工劳动保障权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下岗失业人数居高不下,职工就业岗位不稳,就业质量不高;职工收入普遍被人为压低,收入差距过大,拖欠克扣工资问题突出;相当一部分职工未被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参保职工保障水平不高,个人负担偏重;部分改制和关闭破产企业无力支付职工债务、安置费和经济补偿金,职工过多地承担了改制成本。政策建议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和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保障职工就业权益的实现;建立和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法规,确保职工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抓紧建设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有效化解职工的社会风险;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更好地为困难职工提供及时有效的帮扶。  相似文献   

16.
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权利,是政治社会的基础和目的所在.在宪法中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是宪法本质的必然体现,有利于公民基本人权的保障和实现,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7.
Boom time for autos “When I drive to work, I have to leave my home at 7am. It takes at least an hour to get there,” complains Zhang Hui, an employee with Bull, a French technology company. But it was not the frustration of sitting in gridlocked streets that finally persuaded Zhang to get on his bike. Last November, during the Forum of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FOCAC), the government requested citizens to cycle so that traffic would flow more freely. Zhang was astonished to find that …  相似文献   

18.
张云龙 《理论月刊》2006,2(3):135-137
利益是公民参与意识的本源。以制度保障公民的利益是现代国家与传统国家的根本区别,制度的完善与否决定着公民利益的实现程度,从而影响着公民的参与意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加强程序与法治建设,对于提高我国公民参与意识乃至推进民主化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体制上推进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制问题是社会建设的核心。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关注的是社会的结构性合理问题,它从本原上推进社会发展和进步。没有社会体制问题的解决,就不可能真正有效地解决现阶段诸多的社会问题。只有在小康社会→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总体性演进路径中,才能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建设的价值主线,把握中国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而这一切,以对社会体制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为前提。社会体制是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体。厘清社会体制的构成、社会体制与社会管理的联系和区别等基本问题,是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体制建设的基础。从社会体制上推进社会建设步伐,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薄茹 《北京观察》2007,(10):48-52
无论是庄重古朴的智化寺京音乐,还是寓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抖空竹、天桥中幡,或是精雕细刻、巧夺天工的象牙雕刻,几年前都还是深藏于北京古老寺庙或民间陋巷的鲜为人知的艺术与技艺。2006年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前夕,这些古老技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