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淮南子》具有丰富的学习思想,对人类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认识.在道、儒思想的不同影响下,《淮南子》表现出两种既有交集、又相迥异的学习观.一方面,《淮南子》坚持黄老道家的基本立场,对儒家之“学”进行批评,凸显出尊道抑儒的理论倾向,而另一方面又试图从整体上调和与兼容这两种学习观.受道家心性思想熏染,《淮南子》从基本原则、根本目的与理想境界等三个方面阐发其“尊道养生”的“为己之学”,彰显出显著的生命美学意识,这既对秦汉时期的学习思想有所发展和丰富,也对现代人类的身心健康、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徐茜 《传承》2010,(24):156-157
《淮南子》是西汉前期刘安及其宾客集体撰写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理论。《淮南子》的生态环境观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观、生态环境保护观和生态伦理思想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淮南子》对当时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所在。《淮南子》中的生态环境思想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充与王符元气论之比较李少惠元气论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理论思维成果之一,产生于汉代,并由王充和王符予以整理和系统化。二王批判地继承《管子》、《淮南子》的元气学说,抛弃《纬书》的意志之天,吸取其中“元气产生天地”的合理内核,对“元气”范畴重新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4.
《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主干,兼取儒、墨、法、阴阳诸家学派之长,“纪纲道德,经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淮南子·要略》,以下凡引本书,只注篇名),不仅蕴含着对于天地自然的深邃认识和治国安民的宝贵启示,而且提出了颇具特色的道德教育思想,本文拟就此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5.
《淮南子》同《老子》一样,把“道”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而“道”落到政治层面和人生层面.形成了《淮南子》的无为论。《淮南子》以老学无为论为基本准则,吸纳其他各家的某些理论,将“因”的思想、“人为”的精神和“术”的理论契入其无为论,从而完成了对老学无为论的“三大改造”。  相似文献   

6.
安徽淮南,自古以来星光灿烂,人杰地灵。其境内八公山有大小山峰40余座,瞰淮河,临淝水,茂林幽谷,景色秀丽,著名的“淝水之战”令前秦符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西汉思想家、文学家刘安读书鼓琴,善为文辞。他主编的《淮南子》一书综合先秦道、德、阴阳各家思想,成为哲学史上名篇佳作。廉颇、春申君等众多的历史名人为悠久的淮南文化添姿增色。  相似文献   

7.
吕有云 《求索》2010,(7):114-116
如果说以老庄为代表的早期道家出于追求清净无为之政的考虑,主张"不尚贤,使民不争",那么,秦汉黄老哲学则出于为政之考虑,提倡尚贤任能,以实现"君无为于上,臣有为于下"的"无为"之治。这在《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文子》等黄老著述中颇有论述。道学之"君人南面之术"继承了黄老之学的这一思想传统,对于贤能之士的识别与合理任用都作了充分的论述,弘扬了我国古代贤能政治传统。本文试图对道学"君人南面之术"之贤能政治思想进行考察,以期对当世之势之治国任贤之策有所鉴戒。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神思》以"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释"神思",其意非本《庄子》字面,而是取《吕氏春秋》《淮南子》高诱、许慎注之别说。根据其说"心下巨阙,言神内守也",可证明刘勰所论"神思",具有心身内外二分的特点,而非向来所认为的心身彼此二分。《神思》篇由"神思"论虚静,其学理依据是汉代以来道家、道教的养生守神思想。  相似文献   

9.
《淮南子》上说:“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时间一方面是最具体、最现实的东西,一方面也是最抽象的东西:浪费物质的罪过,谁都看得见;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10.
西汉王室贵族淮南王刘安和他的一批门客,集体编著的《淮南鸿烈》一书,被后人归于子部,故又称《淮南子》。关于此书,汉高诱在注释《叙目》中说,刘安与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等八人,以及儒生大山、小山等,“共讲  相似文献   

11.
《淮南子》中讲“事之成败,皆有小生”。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动情之处,莫过于细。作为一线带兵人,要想做好战士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应注重“细节”。  相似文献   

12.
论周公的伦理思想及其对孔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要略》说:有周公之遗风,而儒者之学兴。孔子开宗立派,首创儒家学说,寻根溯源,乃植本奠基于周公。因此,周公和孔子的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在伦理思想方面,则更可以寻索出他们源流贯通的脉络来。 要探讨周公的伦理思想,应从“德”字入手。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德”字的解释是:“外得于人,内得于己”。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进一步解释说:“外得于人,谓惠泽使人得之也;内得于已,谓身心所自得也”。周公是一个伟大的政  相似文献   

13.
信息动态     
刘文典与古籍校勘1917年,先生经陈独秀介绍进入北大教书.那时北大人才太多了,尤其是国学方面,辜鸿铭在北大,刘师培、黄侃都在北大,都是些了不起的人.所以,先生就决定要下苦功搞出点成果,认认真真地校好一部书.经过比较,他选定先秦诸子作为校勘的主攻方向,而且一出手就是比较难弄的《淮南子》,所以叔雅先生真正搞起古籍校勘是从《淮南子》开始的.他就找傅增湘先生帮助搞《淮南子》,为什么找傅增湘先生呢?这里有一个缘故,叔雅先生念书有个特点,就是很讲究版本,这是受刘师培、章太炎先生治学的影响."只要刘叔雅教授看的书都是好版本,不是好版本他不看."钱穆先生如是说.事实如此,即使在生活很困难的情况下,只要发现好版本的书,哪怕借钱,他都要买到手中.我看过他手中收藏的方苞的手稿,有4个夹子,就是通过傅增湘先生介绍花了200块大洋买的.傅增湘先生是著名的藏书家,也是版本学家.藏书很多,而且版本也好.先生说:"没有傅先生不行,因为好多版本找不到."傅先生借书给他看,并且把《淮南子》的好多种版本都找来了,《永乐大典》原本都给他看过.还有像王念孙的手稿他也看过.所以他对傅先生很感激,说傅先生是他的版本学老师.他还爱抄笔记,搞校勘更是亲力亲为,抄了很多东西,像《文选》、《太平御览》、《治要》、《道藏》等书中凡引及《淮南子》原文或许(许慎)、高(高诱)旧注者,一字一句,都一一抄录.有人说先生是道家,其实不然,他是杂家.先生博览群书,而融会贯通应用于治学.  相似文献   

14.
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要向门人弟子灌输自己的思想,必然有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淮南子、泰族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可见墨子教育力量之大。可借,由于种种原因,墨子的教育思想除《中国教育史》稍加评论外,一直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美籍华人现为美宾州爱丁堡大学教授李绍崑先生拳拳于祖国学术文化的探索,致力于墨子教育思想体  相似文献   

15.
《淮南子》是汉代黄老学说的代表著作,不仅在哲学和政治思想上如此,在寓言创作上也是如此。它是淮南王刘安一生心血的结晶。 刘安(前179~前122年)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其父刘长被封为淮南王,因恃亲不法,流放蜀郡,途中困厄不食而死。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刘安被封为淮南王。汉武帝即位后没有太子,太尉武安侯曾私下对刘  相似文献   

16.
叔雅先生     
(续上期)刘文典与古籍校勘1917年,先生经陈独秀介绍进入北大教书。那时北大人才太多了,尤其是国学方面,辜鸿铭在北大,刘师培、黄侃都在北大,都是些了不起的人。所以,先生就决定要下苦功搞出点成果,认认真真地校好一部书。经过比较,他选定先秦诸子作为校勘的主攻方向,而且一出手就是比较难弄的《淮南子》,所以叔雅先生真正搞起古籍校勘是从《淮南子》开始的。  相似文献   

17.
建木考     
建木一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南海之内,黑水青水之间……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木属),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太皞爰过,黄帝所为。”(海内经)“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在(穴契)窳西、弱水上。”(海内南经)“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海内南经)《淮南子》和《抱朴子》等神话典籍亦有记述。据这些典籍的记载,建木大致是一种有叶无枝的神树。这种神树为“黄帝所为”(“为”训“造作”)。古代三皇之一的天皇伏羲氏曾由此经过(“太皞爱过”)。《淮南子·地形篇》:“建木在都广,  相似文献   

18.
慎守三关     
曹春荣 《人事管理》2000,(10):17-17
《淮南子·主术训》中说:“夫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夫三关者,不可不慎守也:”《淮南子》把眼耳口称作三关,这是因为,对三者的运用如何,将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左右人们对各种问题处理的结局,甚至关乎事业的成败。所以,人们对于自己的眼耳口,一定要缜慎守诚。  相似文献   

19.
一《离骚》比兴的源头在哪里?从汉代淮南王刘安到王逸直至今天,人们都无一例外地从《诗经》中寻找《离骚》比兴的源头,认为《离骚》继承了《诗经》的比兴形式而又有所发展。近半个世纪特别是近二十年以来楚文化的考古发掘,逐渐动摇了上述出于经学本体论的观点,它以诸多的雄辩事实告诉我们,《离骚》比兴不是源于儒家经典,而是源于楚文化自身。  相似文献   

20.
台湾的门神     
胡迌 《台声》2008,(3):76-79
门神,看守门户之神,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信仰。中国古代“五祀”,有五种祭祀对象:门、窗、井、灶、中溜(屋檐或堂屋),门居首位。在古老风俗中.祭祀门神可能是最久远的。《礼记.月令》曰:“孟秋之月其祀门。”《丧大记注》曰:“君释菜,以礼礼门神。”《淮南子》记载:“夏后祀户,殷人祀门。”到了周朝末年。正式有了专门为人护卫门户的神明。门神能够驱邪魔、保平安,卫家宅、助功利、降吉祥,二千余年来,傲立于各种寺庙和千家万户的大门上,历久不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