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黎明 《当代广西》2014,(10):3-M0002
正"今天我真是太激动了!谢谢你们的支持和厚爱,有了你们,我的生活才更精彩,我会继续努力的。"5月12日下午,西林县那劳乡农民作家黄志伟从专程驾车数百里送书到那劳乡的我社社长、总编辑牙韩彰手中,接过自己公开出版的作品集《漂泊的印痕》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同时送去的,还有一套广西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集。黄志伟20年坚持文学创作并想将自己的作品结集出版,由于条件限制,一直未  相似文献   

2.
1977年11月,为给《红旗》杂志撰写一篇文章,领导派我去北京,从一位编辑口里得知,家乡的名老作家周立波同志,从“牛棚”出来后,一直寓居在北京百万庄的一栋居民楼里。 周立波是一位以写农村题材见长的老作家,他写东北农村土改的名篇《暴风骤雨》,曾荣获斯大林文学奖。在朝鲜前线的坑道里,我和战友们就争相传阅这本书,东北农民闹土改庆翻  相似文献   

3.
神奇的灵感     
有写作冲动,不等于有写作才能。创作的旺盛期,多半在精力充沛的中青年时期。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相传幸运女神偏向着年轻小伙子,料想文艺女神也不会喜欢老头儿的”。钱先生曾以深刻的讽刺,奇特的挪揄,创作一短篇,写一个善于沽名钓誉的作家,以诽谤、抄袭和伤害风化为能事,最大的特色就是虚假,最大的能耐就是把活人写死。目的是:得奖并掏青年学生的腰包,发横财。前者是害命,后者是谋财。所以这个作家所有书中的人物都来找他偿命……这篇小说的题目,反其意而用了一个“翻案语”──在文学界最神圣的词儿:《灵感》。 近二十年…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叶紫     
《春秋》1995,(3)
一九三二年夏,我有幸结识了中国现代第一位写作江西「苏维埃」农民和红军的作家——叶紫。一九三四年七月,我被国民党抓去;一九三五年十二月被释后,我还见过叶紫,以后我就到延安去了,没有再见到他。他在一九三九年十月五日在上海乡间逝世,留下了一部由鲁迅作序言和投资出版的《叶紫短篇小说集》和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太阳从西边出来》。  相似文献   

5.
北晨 《乡音》2011,(7):52-52
在近两年这一波的港台图书引进热潮中,台湾著名生态作家、自然写作第一人刘克襄,对大陆读者来说,并不是个熟悉的名字。也许他不像那些关注历史风云、社会议题、人类命运的作家,对我们来说显得那么"迫切"。就如笔者在香港书展聆听一系列名家讲座时,众人讲了不少"高山仰止"的事儿,独他却偏偏来讲"香港失落的蔬果"。  相似文献   

6.
<正>看书过目不忘,写作思如泉涌,交谈妙语连珠,目光炯炯……用这些词来形容93岁的叶尚志老人真是恰如其分。叶老是原上海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离休后一两年写本书,算得上是位"高产"的高龄作家。冲着他旺盛的精力,常常有人向他请教"不老药"  相似文献   

7.
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小论文的写作和讲评活动?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坚持“五个步骤”,把好“四个关口”。“五个步骤”是导、讲、写、评、奖。一导,就是结合教学讲清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去分析身边存在的实际问题。二讲:就是讲清小论文写作讲评活动的目的、意义、要求以及小论文的写作特点、方法和步骤。三写:就是在教师指导下撰写、修改小论文。四评:就是组织学生讲评小论文,以便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五奖:就是对优秀小论文的作者进行表彰,发给物质奖励。“四个关口”是:一、拟题选题关。选好题  相似文献   

8.
《新东方》2005,(10):19-19
某知名作家去报社办报,结果没几天自己便主动辞职。这并不是说他没有能力写稿子,而是他的确不懂怎样把报纸办得令读者叫好,他自己也感觉比写小说还累。于是,作家继续拿起他的笔写小说。 老板在用人上同样会遇上像作家这样的人才,他们的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作为昆曲"义工",白先勇不断游走于台湾和大陆之间,他率众打造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深受年轻人青睐。而他最重要的一项写作计划——为父亲白崇禧写传却迟迟没有完成。在为父亲写传的过程中,白先勇搜集了几百张照片,从北伐战争到台湾的最后岁月,白先勇说,"这些照片很有历史价值,把它们串起来,就是我父亲的一生。"  相似文献   

10.
《创造》1995,(1)
师尚发的情结本刊记者亦谷在通海县,说起优秀农民企业家师尚发和他创办的石山嘴水泥厂,几乎是无人不知的。前不久,我们特地慕名去采访了他。办个水泥厂栽棵摇钱树师尚发是60年代高中毕业的一个回乡知识青年。当时他抱着一种改变家乡贫穷面貌,以实际行动报答家乡养育...  相似文献   

11.
什么叫希望?在西方,中世纪末期有一位作家叫但丁,他写的《神曲》里有一部分谈到地狱。他就说了,在地狱的门口挂着一排字,写着“进入此门者,放下你的希望”。地狱就是没有希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谭颖 《两岸关系》2014,(9):55-56
正"我发现很多朋友到台湾个人游,只有短短的几天,基本上是走马观花。我想写一本书,告诉大家怎么透过在台湾看到的景点去理解台湾,认识台湾,让大家知道现在的台湾人都在想些什么"——廖信忠因为《我们台湾这些年》一书走红的台湾青年作家廖信忠住在名人荟萃的上海静安区。邻居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来自台湾的"邻家大男孩"居然是畅销书作家,蜂拥而至的媒体都冲他而来……融入上海,成为"她的一份子"廖信忠,1977年出生在台湾士林,台北长大的他对大陆有着深深的好奇。2005年他退出兵役,摇身一变  相似文献   

13.
现代英语教学中逐渐开始改变一直沿用的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 ,而重视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写作技能的培养就是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尤其是书面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 ,写作在英语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也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那么面对一个题目或者一组材料如何去准备 ?如何去写呢 ?笔者根据自身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总结的点滴心得 ,对英文写作从五个方面 (即五步法 )进行简单分析。一、准备1 审题所谓审题就是审清作文的要求和所给的材料。如图表、说明、关键词及提纲等。审题是写…  相似文献   

14.
人生宝鉴     
强大的秘密王冲阿摩司·奥兹,当今以色列文坛最杰出的作家。他除了写小说,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组织了著名的"现在和平"运动,主张巴以和平。不久前,他收到总理府的来电,邀请他一起喝咖啡,交流意见。"我去了,和奥尔默特总理喝咖啡,聊了一个半小时,结果呢,我们谁也没有说服谁。"  相似文献   

15.
2019年1月22日,林清玄在台湾于睡梦中与世长辞。公开资料显示,1953年,林清玄生于台湾高雄,17岁开始发表作品,走上文学之路。他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30岁前即得遍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和三毛、席慕蓉等并称为"台湾散文八大家"。林清玄生前为两岸文化交流做出诸多贡献。"我一年中有半年在大陆,走过很多地方,碰到很多大陆的作家,每次去都有新的感动,这种感动是,我和这些作家是没有什么分别的。作为中华文化传统下的作家,我们共同的理想就是去创作包容力更强的文化。"斯人已去,谨以此文纪念林清玄先生。  相似文献   

16.
生正逢时     
陈鲁民 《传承》2004,(5):40
著名戏剧作家吴祖光,生前给人题词留墨,最爱写的四个字就是:“生正逢时”,前前后后给人写了有上千条之多。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升斗小民,你要稀罕我的字,对不起,就是这句话。其实,就吴祖光这辈子来看,他还真是有点生不逢时。出生时,赶上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长大了点,碰上日寇侵华,颠沛流离;三十多岁,正是才华横溢进入创作高峰时,被戴上右派帽子,发配到北大荒,一去就是二十多年;到了晚年,本该享享清福吧,又为“国贸案”一篇杂文惹上官司,好几年不得安宁。认真算算,他这辈子,“逢时”的好日子不多,他却偏偏喜欢“生正逢时”这几个字,也许这就是…  相似文献   

17.
抒怀邵燕祥     
在当今文学作家中,邵燕祥是成了“作家精“的人物,差不多在各种报刊上经常和读者见面的著名作家要算邵燕祥!我多次与邵燕祥说过,要比较全面地写一写他,他先是笑而不答,后总说不要写我,我不是新闻人物,何必费笔墨!于是,我老老实实听了他的话,十多年过去,几次提笔但都作罢。有时也偶尔在报刊上读到有人写他印象记的文字,但大多不确切。如1999年4月15日《团结报》副刊上《邵燕祥放怀天地大》一文发表后,有人告知邵燕祥,他读后,连忙发表《一点小声明》给《团结报》。他说文中谈“修身养性“两大段,所说都与我无关,熟悉我的人便会知道,我从来没有在口头上或书面上谈过“修身“、“养性“,既不曾以懂得养生之道和“心灵保健“自居,更不会去规劝“大款、富翁“和其他“功名欲望特别强盛的人“。那些意见不是我的,张冠李戴,不敢掠美,这就是我要声明的主要之点……记得1992年7月我去北京,当时燕祥还住在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18.
被遗忘了的作家群像过去用日语写作的台湾作家虽然曾接受日本杂志社主办的文学奖,但是,还有一些作家被日本的文学史和文学辞典遗忘了。他们足日本统治时代或“旧殖民地时代”在台湾长大的中国作家。中国的文学史,过去也没有提过他们。其中有吴浊流(1900—1976),他写过一部以曾在台湾、中国大陆和日本三个地方生活过,最后又不能把灵魂安定在台湾的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作品。该书为《亚细亚的孤儿》(1946年原书名为  相似文献   

19.
流沙 《观察与思考》2006,(18):63-63
<正>一位作家为了写完一本已经答应过出版社的名叫《在我母亲家的三天》的小说,决定去看望他那住在南方的母亲,准备在跟母亲聊天、打开记忆的闸门后,把小说写完。然而他却一直未能成行。女人、旅行和其他出版计划纠缠着他。他一直忙于旅行、阅读、谈情说爱和游手好闲。为了完成这本书,作家一直在痛苦中挣扎——税务机关跟踪他、编辑们对他绝望、亲人们对他忧心如焚、他自己也得了超级忧郁症,但只有母亲一直在鼓励他。直到有一天,母亲突然晕倒住院,  相似文献   

20.
在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坛上,白先勇被誉为短篇小说的“奇才”。“奇“从何来?大概基于这样一些因素: 他的处女作《金大奶奶》发表时(1958年),他才21岁,读台大外文系二年级,而小说却写得“圆熟老辣”(黎烈文教授语),使人怀疑“必非青年人所为”。事实上,正是站在他面前的青年学生白先勇所作,这便使一些文坛前辈大感惊奇。 距《金大奶奶》发表一年有半,白先勇和他的一些同学成立了一个文学社,创办了《现代文学》杂志,自筹资金,自跑印刷,自办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